压力缓冲装置和阻尼力产生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4055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6 08:21
活塞部包括:阀座30,其形成第一压缩侧油路32,油根据活塞杆21相对于第一气缸的相对移动流过该第一压缩侧油路32;第一压缩侧阀部40,其对阀座30的第一压缩侧油路32进行打开‑关闭操作;内环形部34,其环状地形成为在阀座30的轴向上从阀座30向第一压缩侧阀部40突出;以及延伸部35,其在阀座30的径向上从内环形部34的外侧延伸至比第一压缩侧油路32的第二油路开口322更靠内侧的位置,且在轴向上从阀座30向第一压缩侧阀部40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和一种阻尼力产生构件。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包括气缸、活塞、活塞杆、工作流体随着活塞的滑动而流过的通路、以及设置在通路的一部分处并通过控制工作流体的流动来产生阻尼力的阻尼力产生机构。此处,阻尼力产生机构包括在外座和内座之间突出且在多个开口之间径向延伸并支撑圆盘的圆盘支撑部,其突出高度低于外座且等于或高于内座。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包括打开-关闭在油口的输出端处形成的开口窗的叶片阀,该叶片阀抵靠凸台部和座部且其座端侧的背面通过环形基座支撑。环形基座由具有锥面的阀止动器支撑,该锥面的梯度从基端侧向外端升高。另外,沿着凸台部的周向设置有突出至比环形基座的外端更靠外侧的位置且从凸台的端面延续的多个凸起。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0-10700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2-1303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此处,要求压力缓冲装置在实际产生阻尼力时提供预先设计好的阻尼力。但是,在压力缓冲装置中,所产生的阻尼力有可能发生波动,
例如当在流路形成部处产生流体流动扰动和停滞时或者阀门运转不稳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抑制压力缓冲装置中产生的阻尼力的波动。鉴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包括:气缸,其存储流体;杆,其在气缸的轴向上移动,其在一侧的端部位于气缸内,其在另一侧的端部从气缸的开口突出;以及阻尼力产生部,其产生针对杆相对于气缸的相对移动的阻尼力。此处,阻尼力产生部包括:通道形成部,其形成通道,流体根据杆相对于气缸的相对移动流过该通道;阀,其对通道形成部的通道进行打开-关闭操作;环形突出部,其环状地形成为在通道形成部的轴向上从通道形成部向阀突出;以及延伸部,其在通道形成部的径向上从环形突出部的外侧延伸至比通道的通道开口更靠内侧的位置,且在轴向上从通道形成部向阀突出。根据上述配置,由于通道的通道开口在径向上与延伸部分开,因流体抵靠延伸部造成的流动扰动和停滞得以抑制。从而可以减少压力缓冲装置中产生的阻尼力的波动。另外,鉴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包括:气缸,其存储流体;杆,其在气缸的轴向上移动,其在一侧的端部位于气缸内,其在另一侧的端部从气缸的开口突出;以及阻尼力产生部,其产生针对杆相对于气缸的相对移动的阻尼力。此处,阻尼力产生部包括:通道形成部,其形成通道,流体根据杆相对于气缸的相对移动流过该通道;阀,其对通道形成部的通道进行打开-关闭操作;环形突出部,其环状地形成为在通道形成部的轴向上从通道形成部向阀突出;以及延伸部,其在通道形成部的径向上从环形突出部的外侧进一步向外延伸,且其从通道形成部突出的高度低于环形突出部。根据上述配置,阀对延伸部的贴附得以抑制,阀的运转得以稳定。从而可以抑制压力缓冲装置中产生的阻尼力的波动。另外,鉴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阻尼力产生构件,其包括:通道形成部,其形成通道,流体根据杆相对于气缸的相对移动流过该通道;环形突出部,其环状地形成为在通道形成部的轴向上突出;以及延伸部,其在通道形成部的径向上从环形突出部的外侧延伸至比通道的通道开口更靠内侧的位置,且在轴向上从通道形成部突出。根据本专利技术,抑制压力缓冲装置中产生的阻尼力的波动是有可能的。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装置的总体结构图。图2(a)至2(c)为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活塞体的视图。图3(a)至3(b)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装置的活塞部处的油的流动。图4为示出活塞体的油路开口处的油的流动的视图。图5(a)至5(c)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活塞体的视图。图6(a)至6(c)为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活塞体的修改例(第一修改例)的视图。图7(a)至7(c)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活塞体的视图。图8(a)至8(c)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活塞体的修改例(第二修改例)的视图。图9(a)至9(c)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活塞体的视图。图10(a)至10(c)为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活塞体的修改例(第三修改例)的视图。图11(a)至11(c)为示出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活塞体的视图。图12(a)为示出根据第六实施例的活塞体的视图,图12(b)为示出根据第七实施例的活塞体的视图。图13为根据第八实施例的活塞体的局部剖视图。图14(a)至14(c)为示出根据第四修改例至第六修改例的液压缓冲装置的视图。图15(a)至15(c)为示出根据第七修改例至第九修改例的液压缓冲装置的视图。附图标号1 液压缓冲装置11 第一气缸21 活塞杆30 活塞体32 第一压缩侧油路33 第一膨胀侧油路34 内环形部35 延伸部35S 切口部36 外环形部40 第一压缩侧阀部41 压缩侧第一阀42 压缩侧第二阀43 压缩侧第三阀44 环形基座50 第一膨胀侧阀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总体结构图。在以下说明中,图1所示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纵向称为“轴向”。在轴向上,液压缓冲装置1的下侧称为“一侧”,液压缓冲装置1的
上侧称为“另一侧”。图1所示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横向称为“径向”,而朝向中轴的一侧和远离中轴的一侧分别称为“内侧”和“外侧”。[液压缓冲装置1的配置]首先说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装置1的配置。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液压缓冲装置1包括:第一气缸11,其存储油;第二气缸12;活塞杆21,其在轴向上可移动,其一部分位于第一气缸11的内侧;活塞部100,其固定至活塞杆21且可在第一气缸11内移动;以及底阀部60,其设置于第一气缸11的一侧的底部。[第一气缸11和第一气缸12的配置]如图1所示,液压缓冲装置1具有所谓的双缸结构,沿径向从内侧到外侧依次具有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第一气缸11在一侧的端部(底部)被底阀部60封闭。第二气缸12在一侧的端部被底盖13封闭。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两者在另一侧的端部(上部)被杆导向件14、油封15和封盖16封闭,同时活塞杆21能够从中穿过。圆柱形空间的储存腔室R形成于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之间。油存储于储存腔室R中,气体封装于储存腔室R的另一侧。[活塞杆21的配置]如图1所示,活塞杆21设置为可沿轴向移动,其在一侧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气缸11的内侧,其在另一侧的其余部分暴露于第一气缸11的外侧。活塞杆21在其一侧的端部设有活塞部100。活塞杆21和活塞部100在轴向上一体地移动。活塞部100设置为沿气缸的内周面在轴向上可移动。[活塞部100的配置]如图1所示,活塞部100包括:活塞体30,其中多个油路(下文将说明)形成为在轴向上贯穿;第一压缩侧阀部40,其设置在活塞体30的另一侧;以及第一膨胀侧阀部50,其设置在活塞体30的一侧。活塞部100将第一气缸11内的空间分割成第一油室Y1和第二油室Y2,第一油室Y1为在轴向上的一侧(图1中的下侧)的空间,第二油室Y2为在轴向上的另一侧(图1中的上侧)的空间。[底阀部60的配置]如图1所示,底阀部60设置于液压缓冲装置1在一侧的端部,并提供储存腔室R与第一油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包括:气缸,其存储流体;杆,其在气缸的轴向上移动,其在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气缸内,其在另一侧的端部从所述气缸的开口突出;以及阻尼力产生部,其产生针对所述杆相对于所述气缸的相对移动的阻尼力,所述阻尼力产生部包括:通道形成部,其形成通道,所述流体根据所述杆相对于所述气缸的相对移动流过该通道;阀,其对所述通道形成部的所述通道进行打开‑关闭操作;环形突出部,其环状地形成为在所述通道形成部的轴向上从所述通道形成部向所述阀突出;以及延伸部,其在所述通道形成部的径向上从所述环形突出部的外侧延伸至比所述通道的通道开口更靠内侧的位置,且在所述轴向上从所述通道形成部向所述阀突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包括:气缸,其存储流体;杆,其在气缸的轴向上移动,其在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气缸内,其在另一侧的端部从所述气缸的开口突出;以及阻尼力产生部,其产生针对所述杆相对于所述气缸的相对移动的阻尼力,所述阻尼力产生部包括:通道形成部,其形成通道,所述流体根据所述杆相对于所述气缸的相对移动流过该通道;阀,其对所述通道形成部的所述通道进行打开-关闭操作;环形突出部,其环状地形成为在所述通道形成部的轴向上从所述通道形成部向所述阀突出;以及延伸部,其在所述通道形成部的径向上从所述环形突出部的外侧延伸至比所述通道的通道开口更靠内侧的位置,且在所述轴向上从所述通道形成部向所述阀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轴向上的突出高度等于或高于所述环形突出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轴向上的突出高度低于所述环形突出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所述阻尼力产生部进一步包括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径向上从所述延伸部的所述外侧向所述通道的所述通道开口之间形成并具有低于所述延伸部的突出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所述延伸部进一步包括切口部,所述切口部在所述轴向上凹入并在所述通道形成部的周向上延伸。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缓冲装置,其中所述切口部凹至所述延伸部在所述轴向上的高度的中点。7.一种压力缓冲装置,其包括:气缸,其存储流体;杆,其在气缸的轴向上移动,其在一侧的端部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瀬能直树金子谦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