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推进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832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6 01:37
为了提供能够提高平衡校正操作中的效率以及减小万向接头的尺寸和重量的车辆推进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辆推进轴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管状主体、布置在管状主体的外周边表面上的平衡配重块以及覆盖管状主体的外周边表面和平衡配重块的覆盖构件,其中覆盖构件由通过加热而收缩的热收缩管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推进轴
技术介绍
在基于FF的四轮驱动车辆中,电机和变速器安装在前部,而主传动齿轮安装在后部。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车辆推进轴(下文可以仅称为“推进轴”)迄今为止用作用于将布置在前部的变速器连接到布置在后部的主传动齿轮的构件。由于变速器与主传动齿轮之间的距离不固定,并且由于变速器的输出轴和主传动齿轮的输入轴的旋转中心不在同一轴线上,所以在推进轴与变速器之间提供万向接头等。在相关技术中,推进轴由金属制成的圆柱形管状主体形成,然而,近年来,推进轴可以由碳纤维增强塑料(下文也称为“CFRP”)制成的管状主体形成。在推进轴由CFRP制成的管状主体形成的状况下,万向接头的配接部分被配接到管状主体的开口中,由此将推进轴(管状主体)连接到万向接头。当使用上述推进轴时,在由于车辆的碰撞而造成的前后方向(轴向方向)上的压缩负荷作用于推进轴上时,万向接头在轴向方向上分开推进轴(管状主体)从而缩短推进轴。因此,电机和变速器容易从发动机室缩回,并且碰撞能量可以由发动机室的主体面板吸收。同样在推进轴中,在重心与旋转中心不匹配的状况下,即,在不平衡的状况下,在旋转时发生振动。这种振动是不希望的,因为它在车辆中传输时给乘客带来不舒适的感觉。因此,执行平衡校正操作,其中在组装推进轴之后,固定平衡配重块以保持平衡。(参照JP-A-3-265738(专利文件1)、JP-A-2009-227028(专利文件2))。关于平衡校正,在专利文件1中,将含有磁性材料的熔融树脂倒入由CFRP制成的管状主体中。随后,固化的树脂被用作平衡配重块。在专利文件2中,在万向接头的节叉部分与配接部分之间提供有待焊接的柱形部分(称为“颈部22”)。随后,将平衡配重块固定到有待焊接的部分的外周边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根据专利文件1,难以通过磁力将熔融树脂引入到平衡校正中的预定部分。此外,花费相对长的时间来等待树脂的固化。因此,工作效率低。当焊接用作专利文件2的平衡校正时,难以在焊接之前将涂层(防锈处理)涂覆到有待焊接的部分和平衡配重块。因此,必须在平衡配重块通过焊接固定之后涂覆涂层,并且工作效率低。因此,需要能够提高平衡校正操作中的效率的推进轴的发展。此外,在推进轴由CFRP制成的管状主体形成的状况下,如专利文件2中所披露,有待焊接的部分必须在万向接头中,这导致万向接头的尺寸和重量增加。因此,需要能够减小万向接头的尺寸和重量的推进轴的发展。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问题做出,并且其目标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平衡
校正操作中的效率以及减小万向接头的尺寸和重量的车辆推进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推进轴,其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管状主体;布置在管状主体的外周边表面上的平衡配重块;以及覆盖管状主体的外周边表面和平衡配重块的覆盖构件,其中覆盖构件由通过加热而收缩的热收缩管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用于固定平衡配重块的覆盖构件可以通过加热热收缩管来形成,所以可以容易地执行固定平衡配重块的工作。此外,不必如相关技术中所阐释的通过磁力引入树脂或者等待树脂的固化。此外,不必在固定平衡配重块之后涂覆平衡配重块等的涂层(防锈处理),因为由于平衡配重块由覆盖构件所覆盖而并不暴露。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以提高平衡校正操作中的效率。同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平衡配重块被固定到管状主体上,所以不必在万向接头中提供有待焊接的部分。因此,可以减小万向接头的尺寸和重量。更可取的是,覆盖构件覆盖万向接头与管状主体端部连接的配合表面以及管状主体的端部。根据以上结构,由于配合表面由覆盖构件所覆盖,所以几乎不会发生水侵入管状主体的情况。因此,插入到管状主体中的有待与万向接头配接的部分(配接部分)几乎不会生锈。更可取的是,平衡配重块通过黏合剂黏合到管状主体上。根据以上结构,提高平衡配重块的固定力。可以防止在热收缩管通过加热而收缩时平衡配重块的移位。管状主体可以由碳纤维增强塑料、钢和铝中的任一种制成。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能够提高平衡校正操作中的效率以及减小万向接头的尺寸和重量的车辆推进轴。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在平面中观看的推进轴的平面图;图2是由图1的框线II围绕的范围的放大图;图3是由图2的框线III围绕的范围的横截面图;图4是沿图2的箭头IV-IV的端视图;图5A至5D是用于解释形成覆盖构件的过程的图,其中图5A是示出在布置平衡配重块之前的状态的图,图5B是示出其中布置平衡配重块的状态的图,图5C是示出其中布置热收缩管的状态的图,并且图5D是示出热收缩管被加热之后的状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将参照图式来适当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中所示,推进轴100是安装在基于FF的四轮驱动车辆上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动力传动轴。第一恒定速度接头8连接到推进轴100的前侧。从车辆的前部中的变速器(未示出)输出的动力通过第一恒定速度接头8传输到推进轴100,并且推进轴100绕中央轴O旋转。卡登接头9连接到推进轴100的后侧。输入到推进轴100的动力通过卡登接头9传输到主传动齿轮(未示出),由此驱动后轮。推进轴100具有在中间部分处分开的两片式结构。推进轴100包括靠近车辆的前部布置的第一推进轴(管状主体)1、布置在第一推进轴1的后部的第二推进轴(管状主体)2、将第一推进轴1的后端部12连接到第二推进轴2的前端部21的第二恒定速度接头3、三个平衡配重块4以及覆盖第一推进轴1和第二推进轴2的外周边表面和平衡配重块4的三个覆盖构件5。(第一推进轴)第一推进轴1由CFRP制成,其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管状主体。在第一推进轴1的前端部11中形成开口,第一恒定速度接头8的稍后描述的第一短轴81的配接部分(未示出)插入到所述开口中。在第一推进轴1的后端部12中形成开口,第二恒定速度接头3的稍后描述的第二短轴31的配接部分(未示出)插入到所述开口中。(第二推进轴)第二推进轴2由CFRP制成,其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圆柱形管状主体。在第二推进轴2的前端部21中形成开口,第二恒定速度接头3的稍后描述的第三短轴34的配接部分(未示出)插入到所述开口中。如图2中所示,在第二推进轴2的后端部22中形成开口22a,卡登接头9的稍后描述的短节叉91的配接部分94插入到所述开口中。如图4中所示,短节叉91的配接部分94配接到第二推进部分2的后端部22中。关于配接,在配接部分94的圆周方向上形成在径向方向上向外突出并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尖锐的外周边脊状物97。另一方面,后端部22的内周边表面形成为圆形,该圆形在配接部分94被配接之前具有小于外周边脊状物97的直径。当配接部分94插入到后端部22中时,外脊状物97配接到后端部22的内周边表面,从而咬合到内周边表面中。外周边脊状物97也形成在第一短轴的配接部分、第二短轴的配接部分以及第三短轴的配接部分中,然而并未特别展示。接下来,将阐释万向接头(卡登接头9、第一恒定速度接头8以及第二恒定速度接头3)。(卡登接头)如图2中所示,卡登接头9包括连接到第二推进轴2的后端部22的短节叉91、紧固到连接至主传动齿轮的输入轴的配对法兰的法兰节叉92以及将短节叉91连接到法兰节叉92的耳轴93。如图2和图3中所示,短节叉91包括配接到第二推进轴2的后端部22中的配接部分94、阻挡第二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推进轴,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管状主体;平衡配重块,该平衡配重块布置在所述管状主体的外周边表面上;以及覆盖构件,该覆盖构件覆盖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外周边表面和所述平衡配重块,其中,所述覆盖构件由通过加热而收缩的热收缩管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26 JP 2015-0644061.一种车辆推进轴,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管状主体;平衡配重块,该平衡配重块布置在所述管状主体的外周边表面上;以及覆盖构件,该覆盖构件覆盖所述管状主体的所述外周边表面和所述平衡配重块,其中,所述覆盖构件由通过加热而收缩的热收缩管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推进轴,其中,所述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健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昭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