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门体,可开合地安装在箱体上;电磁铁组件,电磁铁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第一电磁铁设置在箱体上,第二电磁铁设置在门体上,且第一电磁铁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第二电磁铁上设置有与第一接触面相对的第二接触面;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连接,用于控制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以控制门体开合状态。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箱体和门体上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利用两个电磁铁的接触面的极性为异极时相吸的原理实现门体关闭并吸紧在箱体上,从而保证箱体与门体之间的密封性,利用两个电磁铁的接触面的极性为同级时相排斥,克服门封条的磁力,达到阻力开门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冰箱,尤其是大容积冰箱的门体与箱体之间密封普遍使用带磁条的软质门封条,门封条安装在门体上,和门体成一个整体,门体依靠门封条磁力吸在箱体上,实现门体、箱体之间密封,从而达到冰箱保温的作用。但是,由于门体磁条与箱体接触面比较长,加上箱体与门体之间由于密封造成冰箱内部为一个密闭空间,当需要打开门体时,由于磁条磁力和内部空间的负压,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力才能打开,一般需要40牛顿至70牛顿的力才能打开,比较费力,并且对于家中老人和小孩存在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冷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箱体;门体,可开合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二电磁铁设置在所述门体上,且所述第一电磁铁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电磁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对的第二接触面;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以控制所述门体开合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在箱体上安装有第一电磁铁,在门体上安装有第二电磁铁,且该第一电磁铁与第二电磁铁均与控制器连接,其中,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铁的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与第二电磁铁的第二接触面
的极性,以控制门体开合状态,具体地,当控制器控制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与第二接触面的极性相同时,即:控制该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为南极时,控制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为南极;或控制该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为北极时,控制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为北极,由于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与第二接触面的极性相同,使得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产生排斥力,以克服掉门封条的磁力,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打开门体,实现开门动作,当控制器控制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与第二接触面的极性相反时,即:控制该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为南极时,控制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为北极;或控制该第一接触面为北极时,控制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为南极,由于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与第二接触面的极性相反,使得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产生吸引力,该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相互吸引,使得门体紧密关闭在箱体上,避免制冷装置的门体与箱体关闭不严出现漏冷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制冷装置门体与箱体之间的密封性,提高了用户使用满意度。并且在一定距离内,打开的门体还可以在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的吸引力作用下实现了门体关闭动作,避免用户忘记关门造成箱体内冷量泄漏的情况发生,并且节约能源。其中,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箱体和门体上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利用两个电磁铁的接触面的极性为异极时相吸的原理实现门体关闭并吸紧在箱体上,从而保证箱体与门体之间的密封性,利用两个电磁铁的接触面的极性为同级时相排斥,克服门封条的磁力,实现门体打开,达到阻力开门的目的。并且通过将箱体和门体上均设置电磁铁,当制冷设备断电或者电磁铁系统出现故障时,由于两侧均使用了电磁铁,两个电磁铁在断电情况下都没有磁性,此时可以在不增加外力的情况下正常开关门。如果当箱体和门体中的一个上安装永磁铁,另一个上安装电磁铁,当制冷设备出现故障断电时,由于永磁铁依然可以吸住电磁铁,此时制冷设备门体很难打开。使用两个电磁铁的方案和一个使用永磁铁和另一个使用电磁铁的方案对比,当制冷设备出现意外情况或者用户不愿意使用助力开门时,本方案(即:使用两个电磁铁的方案)对开关门不影响,但后者会因为永磁铁一直存在巨大的磁力,对开门造成很大困难。值得说明的是,控制器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线圈绕向或电源的正负极改变,以控制电磁铁的南北极改变。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制冷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门把手,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所述门把手上设置有人体感测模块,所述人体感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感测所述门把手的使用状态,所述控制器根据感测结果对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极性进行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在门把手上设置与控制器相连的人体感测模块,该人体感测模块用于感测用户是否在使用该门把手,该控制器根据该人体感测模块感测到的结果对第一电磁铁的第一接触面的极性和第二电磁铁的第二接触面的极性进行控制,具体地,当人体感测模块感测到用户正在使用该门把手时,也就是说,此时门体需要打开时,控制器根据该感测到的结果控制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与第二接触面的极性相同,即:控制该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为南极时,控制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为南极;或控制该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为北极时,控制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为北极,由于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与第二接触面的极性相同,使得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产生排斥力,以克服掉门封条的磁力,使得用户可以轻松地打开门体,实现开门动作,当人体感测模块没有感测到用户正在使用门把手时,也就是说,此时门体需要关闭时,控制器则控制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与第二接触面的极性相反,即:控制该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为南极时,控制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为北极;或控制该第一接触面为北极时,控制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为南极,由于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与第二接触面的极性相反,使得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产生吸引力,该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相互吸引,使得门体紧密关闭在箱体上,避免制冷装置的门体与箱体关闭不严出现漏冷的情况发生,提高了制冷装置门体与箱体之间的密封性,提高了用户使用满意度。并且在一定距离内,打开的门体还可以在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之间的吸引力作用下实现关闭动作,避免用户忘记关门造成箱体内冷量泄漏的情况发生,并且节约能源。值得说明的是,人体感测模块感测的方式包括感测和定时感测,感测即在人体感测模块的工作过程中对用户的使用情况进行信息采集,而在进
行定时感测过程前需要首先在控制模块中预存感测时间和间隔时间,定时感测相较感测而言,进一步降低了制冷装置的功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人体感测模块包括电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红外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制冷设备,人体感测模块包括单个传感器或多个的任意组合,如采用多个不同原理的单一传感器同时进行感测,则保证感测过程更为准确,具体地,如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同时进行感测,当温度传感器感测到触摸温度信号属于人体温度信号时,还需要通过压力传感器进一步感测触摸压力信号属于人体压力信号时,才能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电磁铁的第一接触面的极性与第二电磁铁的第二接触面的极性相同,使得第一电磁铁的第一接触面与第二电磁铁的第二接触面产生斥力,从而使得门体打开,如设置有多个不同原理的单一传感器单独进行感测,则实现了感测过程的多样性,可以通过用户预设指令选择传感器单独进行感测或是同时进行感测,提升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使用体验。具体地,分别对人体感测模块采用不同传感器进行测试的过程进行说明:当人体感测模块通过电学传感器来感测使用者时,电学传感器一端连接控制器管脚,电学传感器与人体接触后,控制器接收到的是电位信号的变化;当人体感测模块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感测使用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门体,可开合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二电磁铁设置在所述门体上,且所述第一电磁铁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电磁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对的第二接触面;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以控制所述门体开合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门体,可开合地安装在所述箱体上;电磁铁组件,所述电磁铁组件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设置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二电磁铁设置在所述门体上,且所述第一电磁铁上设置有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二电磁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接触面相对的第二接触面;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和所述第二电磁铁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极性,以控制所述门体开合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门把手,安装在所述门体上,且所述门把手上设置有人体感测模块,所述人体感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用于感测所述门把手的使用状态,所述控制器根据感测结果对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面的极性进行控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测模块包括电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红外传感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的任意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人体感测模块对称设置在所述门把手的两侧;或所述人体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