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层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530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5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备树脂层和粘接剂层、这些层的密合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具备:树脂层;在该树脂层的至少单侧配置的粘接剂层;在该树脂层与该粘接剂层之间形成的、包含构成该树脂层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和构成该粘接剂层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的中间层,该中间层的厚度为20nm~200nm。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层由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树脂膜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层叠体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液晶显示装置和有机EL显示装置为代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薄型化不断发展,与其相伴,要求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构件的薄型化。一般地,作为在图像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构件,已使用了将各种光学膜层叠而构成的构件。作为用于将这样的构件薄型化的一种手段,有时将粘接剂(例如,光固化型的粘接剂)用于光学膜的贴合。但是,粘接剂在光学膜的粘接中未必显现充分的密合性,成为了不需要的层间剥离的原因。特别地,经过剥离工序(例如,将在基材上形成了的层转印时进行的该基材的剥离)制造光学层叠体的情况下,由于粘接剂的密合性不足,容易产生在并非所期望的部位剥离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3398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课题而完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具备树脂层和粘接剂层、这些层的密合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具备:树脂层;在该树脂层的至少单侧配置的粘接剂层;在该树脂层与该粘接剂层之间形成的、包含构成该树脂层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和构成该粘接剂层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的中间层,该中间层 的厚度为20nm~200nm。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层由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树脂膜构成。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树脂层由环烯烃系树脂膜、聚碳酸酯系树脂膜、纤维素系树脂膜或(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膜构成。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在上述粘接剂层的与上述树脂层成相反侧配置的光学功能层,该光学功能层为液晶材料的凝固层或固化层。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功能层通过转印而形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圆偏振片。该圆偏振片包含上述光学层叠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上述光学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含:在树脂膜上涂布包含固化型粘接剂的粘接剂层形成用组合物而形成涂布层的工序;和使该涂布层固化的工序,涂布层形成后直至开始固化处理的时间为10秒~250秒。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具备树脂层和粘接剂层,并在该树脂层与该粘接剂层之间形成特定厚度的中间层,从而能够提供树脂层与粘接剂层的密合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用语和记号的定义)本说明书中的用语和记号的定义如下述那样。(1)折射率(nx、ny、nz)“nx”为面内的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即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 为在面内与慢轴正交的方向(即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z”为厚度方向的折射率。(2)面内相位差(Re)“Re(λ)”为23℃下的用波长λnm的光测定的面内相位差。例如,“Re(550)”为23℃下的用波长550nm的光测定的面内相位差。Re(λ)在将层(膜)的厚度设为d(nm)时,根据式:Re(λ)=(nx-ny)×d求出。(3)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Rth(λ)”为23℃下的用波长λnm的光测定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例如,“Rth(550)”为23℃下的用波长550nm的光测定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Rth(λ)在将层(膜)的厚度设为d(nm)时,根据式:Rth(λ)=(nx-nz)×d求出。(4)Nz系数Nz系数根据Nz=Rth/Re求出。(5)双折射(Δnxy)双折射Δnxy根据式:Δnxy=nx-ny求出。A.光学层叠体的全体构成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的概略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100具备:树脂层10、和在树脂层10的至少单侧配置的粘接剂层20,在树脂层10与粘接剂层20之间形成了中间层30。代表性地,树脂层10由树脂膜构成。代表性地,粘接剂层20通过将粘接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树脂膜上而形成。代表性地,中间层30通过粘接剂层形成用组合物浸透于树脂膜中而形成。在将粘接剂层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树脂膜上而形成粘接剂层20时,构成上述树脂膜的材料可溶出于粘接剂层形成用组合物中。这样,构成树脂膜的材料溶出而形成的部分也相当于中间层30。即,中间层30包含构成树脂层10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和构成粘接剂层20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中间层可以是构成树脂层10的材料与构成粘接剂层20的材料相容而形成的层。另外,中间层30为与树脂层10和粘接剂层20这两者相接的层。应予说明,图1中,考虑上述粘接剂层的形成方法,使粘接剂层为上侧而记载。上述中间层的厚度(图1中的厚度C)为20nm~200nm,优选为30nm~ 180nm,更优选为30nm~150nm。再有,中间层的厚度可通过用显微镜(例如,TEM)观察光学层叠体的截面,确定中间层与树脂层及粘接剂层的界面而测定。界面的确定可使用规定的分析法(例如,飞行时间型二次离子质量分析法)。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树脂层与粘接剂层之间形成中间层,能够得到树脂层与粘接剂层的密合性优异的光学层叠体。这样的光学层叠体例如通过转印将规定的膜层叠于上述粘接剂层时的生产率优异。更具体地,将在另外的基材上形成的膜层叠于上述粘接剂层、然后要将上述基材剥离时,能够防止在并非所期望的部位(例如,树脂层与粘接剂层之间、粘接剂层内)的剥离,只将上述基材剥离。这样的效果通过使中间层的厚度成为上述范围而变得显著。应予说明,中间层的厚度不到20nm的情况下,有可能形成中间层所得到的密合性提高效果不充分。另外,在中间层的厚度超过200nm的光学层叠体中,有可能成为粘接剂层自身的粘接功能受损的状态,因此,树脂层与粘接剂层的密合性有可能降低。应予说明,中间层的厚度能够通过形成树脂层的树脂膜与构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的组合、将固化型粘接剂涂布于树脂膜上后直至开始使涂布层固化的时间等来调整。上述中间层的厚度相对于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2%~20%,更优选为3%~18%。如果为这样的范围,上述效果变得显著。上述树脂层的厚度(图1中的厚度A)优选为7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60μm。上述粘接剂层的厚度(图1中的厚度B)优选为0.5μm~2μm,更优选为0.6μm~1.5μm。通过使用固化型粘接剂,能够使粘接剂层的厚度变薄。上述光学层叠体中,相对于上述粘接剂层的上述树脂层的剥离强度优选大于6N,更优选为7N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N以上,特别优选为10N以上。本说明书中,所谓剥离强度,意味着测定温度:23℃、拉伸速度:3000mm/min下的90度剥离强度。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可还具备另外的层。作为另外的层,例如可列举光学功能层、起偏器、保护该起偏器的保护层等。另外,对上述树脂层的构成(功能、材料、特性等)并无特别限定,优选地,可根据光学层叠体的层构成、由该层构成规定的光学层叠体的用途等适当地选择。如图2中所示,光学功能层可经由粘接剂层与树脂层贴合。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光学层叠体200依次具备光学功能层40、粘接剂层20、和树脂层10,在粘接剂层20与树脂层10之间形成了中间层30。应予说明,图2(和下述中说明的图3)中,考虑光学层叠体的优选的使用方式,以应用于图像显示装置时的视认侧成为上侧的方式记载。对于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层叠体的层构成、由该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光学层叠体,其具备:树脂层,在该树脂层的至少单侧配置的粘接剂层,和中间层,其在该树脂层与该粘接剂层之间形成,包含构成该树脂层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和构成该粘接剂层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该中间层的厚度为20nm~200nm。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27 JP 2015-0664141.光学层叠体,其具备:树脂层,在该树脂层的至少单侧配置的粘接剂层,和中间层,其在该树脂层与该粘接剂层之间形成,包含构成该树脂层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和构成该粘接剂层的材料的至少一部分;该中间层的厚度为20nm~200n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树脂层由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树脂膜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层叠体,其中,所述树脂层由环烯烃系树脂膜、聚碳酸酯系树脂膜、纤维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畅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