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痰湿阻滞型痛风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干姜15~20份、苍术15~20份、半夏10~15份、天麻10~15份、梵天花根15~20份、候风藤10~15份、琴叶榕10~15份、西洋参5~10份、双参20~30份、凤尾七10~15份、当归10~15份、茯苓5~10份、黄柏5~1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物安全可靠。诸药相和针对痰湿阻滞型痛风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治疗,治疗痰湿阻滞型痛风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痰湿阻滞型痛风的中药制剂。
技术介绍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痛风依病因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传统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关节、肌肉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而形成痹证,由于感受外邪的性质不同,或有偏胜,临床表现亦不同,风邪偏胜者为行痹,风邪善行而数变,故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寒邪偏胜者为痛痹,寒主收引,其性凝滞,故关节疼痛有定位;湿邪偏胜者为着痹,湿性重着粘腻,故关节肌肉麻木重着肿胀;热偏胜者为热痹,经络蓄热,故见关节红肿灼热,痛不可近。痹证初起属实证,久则正虚邪实,虚实挟杂。痹证容易出现下述三种病理变化。一是痹证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脉瘀阻,津液凝聚,以致瘀血痰浊痹阻经络,出现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瘀斑、结节,屈伸不利等证。二是病久气血耗伤,呈现气血双亏或肝肾亏损的证候。三是痹证不愈,由经络及脏腑,出现脏腑痹。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治疗痰湿阻滞型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痰湿阻滞型痛风症状为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漫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瘰″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闷,舌胖质黯,苔白腻,脉缓或弦滑。针对痰湿阻滞型痛风的治疗,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以化痰除湿、舒筋通络为治疗手段,但是该治疗手段只从痛风病症的外因入手,忽视了痛风内因的作用。痛风的内因是由于正气不足或劳倦过度,其中,劳逸不当是指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或汗出当风,外邪乘虚而入,以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痹怔。正气不足是指素体虚弱,或病后等气血不足,腠理空虚,卫气不固外邪乘虚
而入,痹证日久不愈,血脉瘀阻,津聚痰凝,由经络及脏腑,导致脏腑痹。因此,治疗中忽视对痛风内因的治疗,导致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容易反复,无法彻底治愈。因此,申请人在大量临床中总结提出以下治疗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治疗痰湿阻滞型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干姜15~20份、苍术15~20份、半夏10~15份、天麻10~15份、梵天花根15~20份、候风藤10~15份、琴叶榕10~15份、西洋参5~10份、双参20~30份、凤尾七10~15份、当归10~15份、茯苓5~10份、黄柏5~10份。其中,优选方案如下:可以是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干姜15份、苍术15份、半夏10份、天麻10份、梵天花根15份、候风藤10份、琴叶榕10份、西洋参5份、双参20份、凤尾七10份、当归10份、茯苓5份、黄柏5份。也可以是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干姜20份、苍术20份、半夏15份、天麻15份、梵天花根20份、候风藤15份、琴叶榕15份、西洋参10份、双参30份、凤尾七15份、当归15份、茯苓10份、黄柏10份。也可以是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干姜18份、苍术18份、半夏12份、天麻12份、梵天花根18份、候风藤12份、琴叶榕12份、西洋参8份、双参25份、凤尾七12份、当归12份、茯苓8份、黄柏8份。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治疗痰湿阻滞型痛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服用时,每次300ml,一天两次。药理分析: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蹙,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天麻:甘,平。归肝经。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梵天花根:甘苦,温。入心、肝、肺、胃诸经。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去瘀活血,暖胃
健脾。治风邪筋骨拘挛,流感肺热,痈疽肿毒。候风藤:辛,苦,性温。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主风湿痹痛,瘫痪。琴叶榕:甘,温。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用于月经不调,乳汁不通,跌打损伤,腰痛疼痛;外用治乳腺炎。西洋参:甘、微苦,凉。归心、肺、肾经。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双参:甘、微苦,平。健脾益肾,活血调经,止崩漏,解毒。用于肾虚腰痛,贫血,咳嗽,遗精,阳萎,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倒经,崩漏,带下,不孕症。外用止血。凤尾七:甘、微苦、涩,温。补血调经,养阴。用于月经不调,阴虚潮热,头晕目眩,妇女虚劳。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本专利技术药物组方中,针对外因,干姜、苍术、半夏燥湿化痰,天麻定虚风、止眩晕,梵天花根、候风藤、琴叶榕舒筋通络;针对内因,西洋参、双参、凤尾七、当归补气固表、补血调经;再加入茯苓和黄柏,能够促进尿酸排泄,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物安全可靠。诸药相和针对痰湿阻滞型痛风的内因和外因进行治疗,治疗痰湿阻滞型痛风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等特点。疗效判断:1、入选标准选取确诊的痰湿阻滞型痛风患者10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67岁。2、治疗方法服用本专利技术中药制剂,口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每次300ml,15天一个疗程。3、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1)临床症状消失。(2)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正常,肾功能正常。(3)连续随访两年以上无复发。好转:(1)在服药情况下,症状缓解。(2)血及尿液中尿酸含量接近正常,肾功能好转。无效:诸症无改善。4、结果治愈46例,好转5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以下列举一个典型病例:(1)宋某,男,68岁,山东青岛人,非常爱吃海鲜、喝啤酒,导致高尿酸血症,而使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痰湿阻滞型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干姜15~20份、苍术15~20份、半夏10~15份、天麻10~15份、梵天花根15~20份、候风藤10~15份、琴叶榕10~15份、西洋参5~10份、双参20~30份、凤尾七10~15份、当归10~15份、茯苓5~10份、黄柏5~1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痰湿阻滞型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干姜15~20份、苍术15~20份、半夏10~15份、天麻10~15份、梵天花根15~20份、候风藤10~15份、琴叶榕10~15份、西洋参5~10份、双参20~30份、凤尾七10~15份、当归10~15份、茯苓5~10份、黄柏5~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痰湿阻滞型痛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干姜15份、苍术15份、半夏10份、天麻10份、梵天花根15份、候风藤10份、琴叶榕10份、西洋参5份、双参20份、凤尾七10份、当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朝晖,
申请(专利权)人:朱朝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