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车顶帐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024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3 17:50
一种直升车顶帐篷结构,包括底座、可展开或收折的帐篷架以及恰可罩置于底座上的篷顶盖;帐篷架连接底座与篷顶盖,其包括至少两组分别设置于底座两短边上的主动架杆组;其中所述各主动架杆组包括至少两组首尾枢接并呈纵向排列的交叉杆组及一由电机驱动的伸缩杆,其中上交叉杆组上端脚是与篷顶盖活动枢接配合,而下部的端脚与下交叉杆组的上部端脚枢接在一起;下交叉杆组的下端脚是与底座活动枢接配合;该伸缩杆的下端是枢接在底座上,伸缩杆的上端是枢接在上交叉杆组上。由电机驱动伸缩杆带动各交叉杆的展收,通过交叉杆的长度叠加实现增加整个帐篷高度的需求,同时利用交叉杆可收合叠靠的特点满足其收合功能,令整个帐篷直升直收简单、易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帐篷的
,尤其涉及一种直升车顶帐篷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壮大,自驾游已经成为新兴的旅游方式。为了满足人们自驾出行的便利性,附属在车上的用于自驾出行的产品开发方兴未艾,车用帐篷就是在这一环境下发展出来的。车用帐篷是可以搭设在车顶之上的帐篷,由于在使用时,不象其他帐篷那样贴近地面,因此不易受地气、湿气的侵入,使用上更为舒适。典型的车用帐篷如2010 年7 月21 日授权公告的CN201531147U 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2年4月11日授权公告的CN202187605U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2013年9月25日授权公告的CN203213695U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等等。现有车用帐篷的帐篷架一般是由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帐篷架杆组成,该帐篷架杆可以展开或者收折,目前帐篷架杆的展开以及收折有多种结构形式,有的是完全人工的手动操作,有的可以采用手摇式的半自动操作,有的可以实现全自动操作。但是整个帐篷展开的高度都是基于可收合于底座上的杆件长度限制,因此,目前的车顶帐篷结构的使用高度有限,无法有效的增高帐篷支撑的高度。本案便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有效增加帐篷展开高度的直升式车顶帐篷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题,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直升车顶帐篷结构,其包括底座、可展开或收折的帐篷架以及恰可罩置于底座上的篷顶盖;所述帐篷架连接底座与篷顶盖,其包括至少两组分别设置于底座两短边上的主动架杆组;其中:所述各主动架杆组包括至少两组首尾枢接并呈纵向排列的交叉杆组及一由电机驱动的伸缩杆,其中上交叉杆组上端脚是与篷顶盖活动枢接配合,而下部的端脚与下交叉杆组的上部端脚枢接在一起;下交叉杆组的下端脚是与底座活动枢接配合;该伸缩杆的下端是枢接在底座上,伸缩杆的上端是枢接在上交叉杆组上。所述的伸缩杆下端枢接在底座短边的端部,而伸缩杆的上部枢接在上交叉杆组中心的枢接点处。所述下交叉杆组的两下端脚中其中至少一个端脚是可滑动的配合在底座短边上;所述上交叉杆组的两上端脚其中至少一个端脚是可滑动的配合在篷顶盖上。所述上交叉杆通过连接杆与篷顶盖配合在一起。所述下交叉杆组中远离伸缩杆的一下端脚通过下滑块与底座短边形成的滑轨配合在一起,而靠近伸缩杆的一下端脚是通过下固定块枢接在短边上;所述上交叉杆对应远离伸缩杆的一上端脚是通过上滑块与连接杆上的滑轨配合在一起,则对应靠近伸缩杆的一上端脚是通过上固定块枢接在连接杆上。所述上交叉杆组两上端脚均通过上滑块配合滑轨在连接杆的滑轨上;所述下交叉杆组两下端脚均通过下滑块配合滑轨在底座短边的滑轨上。所述底座一长边上配合至少一组长交叉杆组,此长交叉杆组的两下端脚活动的配合底座上,两上端脚活动的配合在篷顶盖上。所述长交叉杆组其中至少同一侧的一上端脚与一下端脚是分别通过滑块配合在底座长边的滑轨与连接篷顶盖的第二连接杆的滑轨上;则另一侧的上端脚与下端脚是分别通过固定块枢接在第二连接杆及底座的长边上。所述长交叉杆组的四个端脚均通过滑块与篷顶盖及底座配合。所述主动架杆组设置多组交叉杆组进行首尾枢接并呈纵向排列。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底座两短边设置由至少两组交叉杆组纵向排列构成的主动架杆组,由电机驱动伸缩杆带动各交叉杆的展收,通过交叉杆的长度叠加实现增加整个帐篷高度的需求,同时利用交叉杆可收合叠靠的特点满足其收合的功能,令整个帐篷直升直收简单、易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分解图;图1A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帐篷架的收合动作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帐篷架的收合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展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展开使用状态侧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收合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直升车顶帐篷结构,其包括底座A、可展开或收折的帐篷架B以及恰可罩置于底座A上的篷顶盖C;所述帐篷架B连接底座A与篷顶盖C,其包括至少两组分别设置于底座A两短边A1上的主动架杆组1;本专利技术的关键在于:所述各主动架杆组1包括至少两组首尾枢接并呈纵向排列的交叉杆组10及一由电机11驱动的伸缩杆12,其中上交叉杆组101上端脚是与篷顶盖C活动枢接配合,而下部的端脚与下交叉杆组102的上部端脚枢接在一起,下交叉杆组102的下端脚是与底座A活动枢接配合;该伸缩杆12的下端是枢接在底座A上,此处可枢接在底座A短边A1的端部,而伸缩杆12的上端是枢接在上交叉杆组101上。所述伸缩杆12的上部可枢接在上交叉杆组101中心的枢接点100处,如此更便于推动交叉杆组10运行的平稳性;配合图1A所示,该下交叉杆组102的两下端脚中其中至少一个端脚是可滑动的配合在底座A短边A1上,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远离伸缩杆12的一下端脚1021是通过下滑块103与底座A短边A1形成的滑轨A11配合在一起,即此下滑块103可沿滑轨A11在短边A1上滑动;而靠近伸缩杆12的一下端脚1022是通过下固定块104枢接在短边A1上。当然两下端脚1021、1022均可以通过下滑块配合滑轨在短边A1上滑动设置。该上交叉杆组101的两上端脚其中至少一个端脚是可滑动的配合在篷顶盖C上,此实施例中是通过连接杆C1与篷顶盖C配合在一起,对应上述远离伸缩杆12的一上端脚1011是通过上滑块105与连接杆C1上的滑轨C11配合在一起,则对应上述靠近伸缩杆12的一上端脚1012是通过上固定块106枢接在连接杆C1上。当然两上端脚1011、1012均可以通过上滑块配合滑轨在连接杆C1的滑轨C11上。为进一步增加帐篷支撑的稳固性,在底座A一长边A2上亦配合至少一组长交叉杆组2,此长交叉杆组2的两下端脚活动的配合底座A上,两上端脚活动的配合在篷顶盖C上,此实施例中长交叉杆组2其中至少同一侧的一上端脚21与一下端脚23是分别通过滑块25配合在底座A长边A2的滑轨A21与连接篷顶盖C的第二连接杆C2的滑轨C21上;则另一侧的上端脚22与下端脚24是分别通过固定块26枢接在第二连接杆C2及底座A的长边A2上。当然此长交叉杆组2的四个端脚均可以通过滑块与篷顶盖及底座配合。帐篷展开时,控制主动架杆组1的电机11驱动伸缩杆12的伸长,以推动上交叉杆组101展开,带动下交叉杆组102展开,与此同时长交叉杆组2亦同步展开,进而实现帐篷篷顶盖C直升展开动作;反之,在收合帐篷时,操作电机11拉动上交叉杆组101向下收合,带动下交叉杆组102收合,与此同时长交叉杆组2亦同步收合,待伸缩杆12收合到位时,各交叉杆的杆件亦收靠于底座A上,同时篷顶盖C落下实现整个帐篷的收合状态。当然,该主动架杆组1不局限于两组交叉杆组的设置,亦可设置多组交叉杆组进行首尾枢接并呈纵向排列,并配合电机11驱动的伸缩杆12,可进一步增加帐篷的展开高度。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底座A两短边A1设置由多组交叉杆组构成的主动架杆组1,由电机11驱动伸缩杆12带动各交叉杆的展收,通过交叉杆的长度叠加实现增加整个帐篷高度的需求,同时利用交叉杆可收合叠靠的特点满足其收合的功能,令整个帐篷直升直收简单、易行。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但凡依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升车顶帐篷结构,其包括底座、可展开或收折的帐篷架以及恰可罩置于底座上的篷顶盖;所述帐篷架连接底座与篷顶盖,其包括至少两组分别设置于底座两短边上的主动架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主动架杆组包括至少两组首尾枢接并呈纵向排列的交叉杆组及一由电机驱动的伸缩杆,其中上交叉杆组上端脚是与篷顶盖活动枢接配合,而下部的端脚与下交叉杆组的上部端脚枢接在一起;下交叉杆组的下端脚是与底座活动枢接配合;该伸缩杆的下端是枢接在底座上,伸缩杆的上端是枢接在上交叉杆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车顶帐篷结构,其包括底座、可展开或收折的帐篷架以及恰可罩置于底座上的篷顶盖;所述帐篷架连接底座与篷顶盖,其包括至少两组分别设置于底座两短边上的主动架杆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各主动架杆组包括至少两组首尾枢接并呈纵向排列的交叉杆组及一由电机驱动的伸缩杆,其中上交叉杆组上端脚是与篷顶盖活动枢接配合,而下部的端脚与下交叉杆组的上部端脚枢接在一起;下交叉杆组的下端脚是与底座活动枢接配合;该伸缩杆的下端是枢接在底座上,伸缩杆的上端是枢接在上交叉杆组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车顶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杆下端枢接在底座短边的端部,而伸缩杆的上部枢接在上交叉杆组中心的枢接点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车顶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交叉杆组的两下端脚中其中至少一个端脚是可滑动的配合在底座短边上;所述上交叉杆组的两上端脚其中至少一个端脚是可滑动的配合在篷顶盖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车顶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交叉杆通过连接杆与篷顶盖配合在一起。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升车顶帐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交叉杆组中远离伸缩杆的一下端脚通过下滑块与底座短边形成的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南庆毛慕华陈鸣
申请(专利权)人:秋野地厦门户外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