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真菌人工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猪苓的高效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为多孔菌科真菌猪苓的菌核,是我国名贵紧缺菌类中药材,具有利尿、排湿、消肿、解毒、抗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猪苓入药已有2500年的历史,近代研究表明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其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治疗肿瘤作用。由于疗效独特,医药和保健品市场对猪苓的需求逐年升温,导致猪苓野生资源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枯竭。开展野生猪苓转家种栽培已经势在必行。目前关于猪苓人工栽培的报道较多,已知猪苓生长必须与蜜环菌共生,但仍至少有以下三方面问题严重制约着猪苓人工栽培的大规模推广、影响了人工栽培猪苓的产量:第一,猪苓喜冷凉、阴郁、湿润、疏松的土壤环境,现有技术中人工栽培猪苓的培养基质重点关注了猪苓对氮源、水分、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少关注伴生菌的萌发、猪苓的生长对培养基质寒凉、通气、排水性能的要求,现有的培养基质虽然营养物质丰富但猪苓萌发、生长的效果并不理想,例如CN102219612A、CN102812854A中着重以腐殖质土作为猪苓培养基质或填料,而没有意识到过多的腐殖质在潮湿环境下粘度大、透气差、不利于猪苓及其伴生菌的萌发和生长的问题。第二,目前人工栽培猪苓的过程中通常会同时使用蜜环菌作为猪苓的共生菌,但通过将接种了蜜环菌的菌材和猪苓菌核接触的方式,不足以使蜜环菌快速营造出满足猪苓的萌发、生长需要的微环境,从而影响了猪苓的萌发和生长速度。第三,猪苓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现有技术中猪苓的人工栽培受地形和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大,适合人工栽培猪苓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基质配制:将腐殖质土、枯枝落叶碎末、珍珠岩按3‑8∶2‑4∶1‑3的比例充分混合作为栽培基质;(2)蜜环菌培养:将蜜环菌接种到无菌PDA培养基中28℃培养5天得菌丝体;(3)菌材准备:以阔叶树种木材切段,木材段上砍成多个鱼鳞口,在鱼鳞口及木材段两端接种蜜环菌;(4)整地:选择气候凉爽,海拔1100‑1500米的疏林山坡地、耕地,挖80公分宽,深30公分的长条沟,沟底铺5公分厚的基质;(5)铺设菌材:将步骤(3)制备的菌材条状铺设,纵向相邻的菌材间隔2‑3公分,横向相邻的菌材间隔8‑10公分;(6)放置猪苓种:选用活力较强的灰苓或刚呈黑色的黑苓作为种苓,在鱼鳞口和菌材接头处放置猪苓种,每平米放置约500g;(7)喷洒蜜环菌营养液:放置猪苓种后,喷洒蜜环菌营养液,然后填埋10公分厚的基质;(8)二层栽培:重复步骤(5)‑(6),再次喷洒蜜环菌营养液后填埋基质使其与地面基本平齐,浇透水,一周后覆填基质至高出地面3‑5公分;(9)架设小拱棚、遮阴网、微喷雾装置:在栽培沟上加装小拱棚以提高温度,增加遮阴网提供阴暗环境,增加微喷雾装置提供潮湿的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猪苓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基质配制:将腐殖质土、枯枝落叶碎末、珍珠岩按3-8∶2-4∶1-3的比例充分混合作为栽培基质;(2)蜜环菌培养:将蜜环菌接种到无菌PDA培养基中28℃培养5天得菌丝体;(3)菌材准备:以阔叶树种木材切段,木材段上砍成多个鱼鳞口,在鱼鳞口及木材段两端接种蜜环菌;(4)整地:选择气候凉爽,海拔1100-1500米的疏林山坡地、耕地,挖80公分宽,深30公分的长条沟,沟底铺5公分厚的基质;(5)铺设菌材:将步骤(3)制备的菌材条状铺设,纵向相邻的菌材间隔2-3公分,横向相邻的菌材间隔8-10公分;(6)放置猪苓种:选用活力较强的灰苓或刚呈黑色的黑苓作为种苓,在鱼鳞口和菌材接头处放置猪苓种,每平米放置约500g;(7)喷洒蜜环菌营养液:放置猪苓种后,喷洒蜜环菌营养液,然后填埋10公分厚的基质;(8)二层栽培:重复步骤(5)-(6),再次喷洒蜜环菌营养液后填埋基质使其与地面基本平齐,浇透水,一周后覆填基质至高出地面3-5公分;(9)架设小拱棚、遮阴网、微喷雾装置:在栽培沟上加装小拱棚以提高温度,增加遮阴网提供阴暗环境,增加微喷雾装置提供潮湿的微环境。(10)采收与加工:猪苓栽培2-3年后采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猪苓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腐殖质土、枯枝落叶碎末、珍珠岩的比例为5∶3∶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猪苓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选择红青冈、水青冈、椴树、臭椿、板栗、栓皮栎制备菌材,锯成15-30厘米的木段,劈成直径4-8厘米,每段木材隔3-5厘米砍成鱼鳞口,在鱼鳞口中填充新鲜培养的蜜环菌菌丝体,并用蜜环菌菌丝体培养液浸泡木材段的两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春秀,谢晓亮,贾东升,刘灵娣,田伟,刘铭,
申请(专利权)人:谢晓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