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抑制由于废气与气缸盖接触而导致的热量损失,避免与直接安装于气缸盖的传感器类发生干涉,维持传感器类的检测精度,实现废气净化催化剂的早期活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在气缸盖上形成作为排气通路的排气口,排气管连接于该排气口,在排气管中具有废气净化催化剂,使传感器部面对排气通路中的废气传感器安装于气缸盖,筒状的内管的上游端侧被插入排气口,下游端侧被插入排气管而构成排气通路,内管的上游端与传感器部相比位于排气通路的上游侧,避开传感器部的传感器避开部形成于内管,传感器部以从内管的传感器避开部面对内管的内侧的方式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排气管中具有废气净化催化剂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
技术介绍
就现有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而言,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具有连接于气缸盖的排气口的排气管和与排气管分开的内管,将内管插入排气口和排气管的内侧而将其插装在排气口和排气管之间。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中,通过在内管和排气口内壁之间设置空间而形成隔热层,抑制燃烧后的废气的热量被热容量大的气缸盖吸收,并且能够向排气通路的下游侧所具有的废气净化催化剂供给废气的热量,实现废气净化催化剂的早期活化。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示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中,内管使用圆筒状地形成壁面的筒状构件,但是,当研究内燃机及其排气通路构造的布局时,寻求能够兼顾如下两方面的布局的排气通路构造,即,抑制废气的热量被气缸盖吸收而能够将热量供给至排气通路的下游侧的废气净化催化剂,实现废气净化催化剂的早期活化,以及避免设置于排气通路的传感器类等部件和内管发生干涉并且维持传感器类的检测的精确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158436号公报(图2、图4、图6)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的排气通
路构造,能够尽可能地抑制作为阻碍废气净化催化剂的早期活化的主要原因的燃烧后的废气与热容量大的气缸盖接触而产生的热量损失,同时,在使废气传感器靠近排气通路的上游、特别是在直接安装于气缸盖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与传感器类发生干涉,维持传感器类的检测精度,同时,能够实现废气净化催化剂的早期活化。(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在内燃机的气缸盖上,形成燃烧室和作为从该燃烧室排出的废气的排气通路的排气口,在该排气口的下游连接作为下游侧的排气通路的排气管,在该排气管中具有废气净化催化剂,使传感器部面对所述排气通路中的废气传感器的主体部安装于气缸盖,由筒状的构件构成的内管的上游端侧被插入所述排气口,下游端侧被插入所述排气管而构成所述排气通路,所述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上游端与所述废气传感器的传感器部相比位于所述排气通路的上游侧,在所述内管上形成避开面对所述排气通路中的所述传感器部的传感器避开部,所述废气传感器的传感器部以从所述内管的传感器避开部面对该内管的内侧的方式配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中,所述排气管在上游端附近具有扩径部,所述内管的下游端位于所述扩径部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中,所述内管的板厚比所述排气管的板厚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中,所述内管的内壁面和所述排气管的内壁面在废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同一平面。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中,所述内管的下游端被与所述排气管的扩径部的内壁面焊接而被固定支承,同时,该内管的上游端从所述气缸盖的排气口的内壁面离开规定距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中,所述传感器避开部以与上述传感器部的外形离开规定距离并包围所述传感器部的方式形成。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中,所述传感器避开部形成为长孔状,其下游侧与所述传感器部的外形离开规定距离,其上游侧具有朝向所述内管的上游端的开口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中,在所述内管上以如下方式形成所述传感器避开部:在上游端形成有相对于该内管的轴线倾斜的倾斜缺口部,该倾斜缺口部的下游侧位于安装所述废气传感器侧并与所述传感器部的外形离开规定距离。(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由于在排气口内插入内管,因此,被插入的范围内,形成废气直接接触的排气通路的构件为内管,因此,废气和气缸盖的接触减少,能够抑制燃烧后的废气的热量被热容量大的气缸盖吸收,并且能够将热量供给至作为下游侧的排气通路的排气管中的废气净化催化剂。另一方面,即使将废气传感器直接安装于气缸盖,由于在被插入排气口的内管上设置有传感器避开部,因此,能够避免与废气传感器的传感器部发生干涉,并且使传感器部面对排气通路内侧,因此,废气传感器的检测不会有障碍。由此,能够兼顾废气净化催化剂的早期活化和废气传感器的检测精度的维持。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除了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由于内管的下游端侧位于排气管的扩径部内,内管的下游端的下游侧连接未扩径的排气管,没有形成内管的下游的排气路径的内径变大的构造,因此,能够防止通过内管的废气在排气管的排气路径中产生膨胀,保持了废气的流速,有助于废气净化催化剂的早期活化。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除了上述
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通过使内管的板厚较薄来降低热容量,能够抑制废气通过内管时被内管吸收热量,能够有助于废气净化催化剂的早期活化。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除了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通过抑制内管和排气管的连接部前后的内壁面的高度差,能够提高废气在排气管的排气路径中的流动效率,保持废气的流速,能够有助于废气净化催化剂的早期活化。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除了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通过将内管和排气管作为一体的部件而构成,在组装变得容易的同时能够确保内管发生热膨胀的空间余量。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除了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由于传感器部正前方也配置有内管,因此,能够抑制传感器部正前方的废气的流动紊乱,从而能够同时实现废气的流畅的流动和废气传感器的检测精度的维持。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除了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由于能够在安装有传感器部的状态下进行内管的装卸,因此,保养性得以提高。根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除了上述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效果之外,由于能够在安装有传感器部的状态下进行内管的装卸,因此,保养性得以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搭载有具备本专利技术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的内燃机的摩托车的右侧面图。图2是图1中II-II箭头所示的内燃机的气缸盖的部分平面截面图。图3是图2中III-III箭头所示的气缸盖的部分左立面截面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传感器避开部及其变形例1、变形例2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摩托车2…车体框架3…内燃机5…排气管5a…上游端5b…扩径部的内壁面5c…内壁面6…排气通路7…内管7a…上游端7b…下游端7c…内壁面8…废气传感器8a…传感器部8b…主体部9…废气净化催化剂30…曲柄箱31…曲柄轴33…气缸盖40…燃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其中,燃烧室(40)和排气口(42)形成于内燃机(3)的气缸盖(33),该排气口(42)成为从该燃烧室(40)排出的废气的排气通路(6),在该排气口(42)的下游连接作为下游侧的排气通路(6)的排气管(5),在该排气管(5)中具有废气净化催化剂(9),废气传感器(8)的主体部(8b)安装于气缸盖(33),该废气传感器(8)的主体部(8b)使传感器部(8a)面对所述排气通路(6)中,由筒状的构件构成的内管(7)的上游端(7a)侧被插入所述排气口(42)、下游端(7b)侧被插入所述排气管(5)而构成所述排气通路(6),所述内燃机(3)的排气通路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管(7)的上游端(7a)与所述废气传感器(8)的传感器部(8a)相比位于所述排气通路(6)的上游侧,传感器避开部(70A、70B、70C)形成于所述内管(7),该传感器避开部(70A、70B、70C)避开面对所述排气通路(6)中的所述传感器部(8a),所述废气传感器(8)的传感器部(8a)以从所述内管(7)的传感器避开部(70A、70B、70C)面对该内管(7)的内侧的方式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30 JP 2015-0683721.一种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其中,燃烧室(40)和排气口(42)形成于内燃机(3)的气缸盖(33),该排气口(42)成为从该燃烧室(40)排出的废气的排气通路(6),在该排气口(42)的下游连接作为下游侧的排气通路(6)的排气管(5),在该排气管(5)中具有废气净化催化剂(9),废气传感器(8)的主体部(8b)安装于气缸盖(33),该废气传感器(8)的主体部(8b)使传感器部(8a)面对所述排气通路(6)中,由筒状的构件构成的内管(7)的上游端(7a)侧被插入所述排气口(42)、下游端(7b)侧被插入所述排气管(5)而构成所述排气通路(6),所述内燃机(3)的排气通路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管(7)的上游端(7a)与所述废气传感器(8)的传感器部(8a)相比位于所述排气通路(6)的上游侧,传感器避开部(70A、70B、70C)形成于所述内管(7),该传感器避开部(70A、70B、70C)避开面对所述排气通路(6)中的所述传感器部(8a),所述废气传感器(8)的传感器部(8a)以从所述内管(7)的传感器避开部(70A、70B、70C)面对该内管(7)的内侧的方式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通路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5)在上游端(5a)附近具有扩径部(50),所述内管(7)的下游端(7b)位于所述扩径部(50)的范围内。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仓泽侑史,木村聪朗,山口拓未,饭室昭宏,中井一之,岸信之,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