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554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2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其设置于如下的人工耳:在人工耳的上部形成有与人体的耳内内部对应的第一测定空间,在第一测定空间的内侧设有扩音器,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包括:听筒,以使第一测定空间密闭的方式能够分离地与人工耳的上部结合,在听筒的上部面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用于放置接收器的放置孔,在听筒的上部面的另一侧贯穿设置有开闭孔;外壳,以内包开闭孔的方式设于人工耳的上侧,在外壳的内部形成有相对大于第一测定空间的第二测定空间;连接端子,设置于外壳的内侧,并与接收器的输入端子接触;以及开闭阀,与设置于外壳的第一气缸连接,根据第一气缸的运行来开闭开闭孔,使第一测定空间和第二测定空间连通或隔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电子信号转换为音响信号的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更详细地,涉及如下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附加设置于人工耳,并根据开闭阀的操作来提供比人工耳的测定空间相对更大的测定空间,从而能够以一个人工耳测定出包括接收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失真特性及异常音等声学特性的接收器。
技术介绍
通常,接收器(receiver)作为设置于手机、耳机、头戴式耳机、笔记本、MP3播放器等,并将电气信号转换为音响信号的微型音响设备,是不同于普通的扬声器,在紧贴于人体耳部的状态下,以调制成声音频率的电流向振动板赋予机械振动,来呈现小功率声波的结构。这种接收器是将电气信号转换为音响信号的非常灵敏的音响设备,因此,即便所输出的音响信号中存在很小的问题,也会导致无法使用。因此,在批量生产接收器后,为了筛选出在音响信号中存在异常的不合格产品,实施对包括频率响应特性(Frequency Response)、失真特性(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及异常音(Rub and Buzz)的声学特性进行测定的检查。此时,当测定接收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失真特性时,为了在与人类根据接收器的结构来感知的声音最大限度地相似的条件下进行测定,采用一种设有与人体的耳内部结构相同的测定空间,并且在测定空间的内部设置扩音器来替代人体的耳膜的人工耳(Ear Simulator)。另一方面,接收器的异常音是指在整个振动板的运动不一致或振
动板的振幅过大而出现碰撞部分的过程中产生的非正常声响。但是,当为了测定接收器的异常音而使用人工耳时,由于在人工耳的有限测定空间内产生的内部压力,接收器的振动板无法正常移动,从而不会产生异常音,如图6所示,异常音检测灵敏度非常低,因此,存在以人工耳无法正确测定出接收器的异常音的局限性。由于上述人工耳的局限性,当测定接收器的异常音时,不使用人工耳,而是由熟练人员在开放空间中与耳部稍微隔开的状态下,驱动接收器后检查是否发生异常音,或者使用由本申请人进行专利申请并登录的测试盒(韩国特许登录第10-1163945号)来检查是否发生异常音。即,随着测试盒以足够的测定空间被密闭的状态构成,接收器的振动板移动顺畅,从而正常产生异常音,并如图7所示,异常音检测灵敏度高,从而可测定出接收器的异常音。因此,为了测定接收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和失真特性及异常音,需要使用人工耳和和测试盒来进行测定,这不仅导致测定作业非常繁琐和不便,而且耗费大量测定时间,在构建自动化设备测定系统时,也伴随着设备成本增加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特许登录公报第10-1163945号,2012年07月06日登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使用人工耳来测定包括接收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失真特性及异常音等的
声学特性,从而具有可节省测定所需时间、人力及成本的结构的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以上提及的目的,未提及的其他目的可从下述记载中得到明确理解。在用于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中,上述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设置于如下的人工耳:在上述人工耳的上部形成有与人体的耳内内部相对应的第一测定空间,在上述第一测定空间的内侧设置有扩音器,上述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的特征在于,包括:听筒,以使得上述第一测定空间密闭的方式能够分离地与上述人工耳的上部相结合,在上述听筒的上部面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用于放置接收器的放置孔,在上述听筒的上部面的另一侧贯穿设置有开闭孔;外壳,以在内部包含上述开闭孔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人工耳的上侧,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相对大于上述第一测定空间的第二测定空间;连接端子,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内侧,并与上述接收器的输入端子相接触;以及开闭阀,与设置于上述外壳的第一气缸相连接,根据上述第一气缸的运行来开闭上述开闭孔,使得上述第一测定空间和上述第二测定空间相连通或相隔离。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外壳包括:垫板,设置于上述人工耳的上侧;以及隔音盖,以能够分离的方式设置于上述垫板的上部,用于在上述隔音盖与上述垫板之间形成上述第二测定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部件,上述密封部件沿着上述垫板的上部面或上述隔音盖的下部面环绕设置,并堵塞上述垫板和上述隔音盖之间的缝隙,来密闭上述第二测定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隔音盖与固定支撑于外部结构物的第二气缸相连接,根据上述第二气缸的运行,来向上述垫板的上方开放。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连接端子在内侧设置有弹簧,当与上述接收器的输入端子相接触时,上述连接端子借助上述弹簧来与上述接收器的输入端子弹性接触。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开闭阀和密封部件由硅材质构成。基于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效果:在人工耳的上部设置有附加设置测定空间的外壳,通过使外壳的测定空间和人工耳的测定空间相连通或相隔离的开闭阀的操作,以一个人工耳来测定出包括接收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失真特性及异常音等的声学特性,从而可以大幅减少测定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所需的人力和时间以及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的示例图。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的示例图。图3为表示通过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来测定接收器的频率响应时的检测灵敏度的曲线图。图4为表示通过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来测定接收器的失真特性时的检测灵敏度的曲线图。图5为表示通过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来测定接收器的异常音时的检测灵敏度的曲线图。图6为表示通过人工耳来测定接收器的异常音时的检测灵敏度的曲线图。图7为表示通过测试盒来测定接收器的异常音时的检测灵敏度的曲线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0: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 10:人工耳11:第一测定空间 12:扩音器20:听筒 21:放置孔22:开闭孔 30:外壳31:垫板 32:隔音盖33:第二测定空间 34:外部结构物35:第二气缸 36:密封部件40:连接端子 41:支撑体50:开闭阀 51:第一气缸60:信号测定器 61:输出端子62:输入端子 70:计算机R:接收器 T:输入端子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附加设置于人工耳,以通过人工耳(Ear Simulator)来测定接收器(receiver)的声学特性,在与人工耳的上部相结合的状态下,在上述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的内侧放置有接收器,由接收器输出驱动信号,并连接有通过人工耳的扩音器来接收来自接收器的音响信号的信号测定器。尤其,本专利技术的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的特征在于,仅以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上述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设置于如下的人工耳:在上述人工耳的上部形成有与人体的耳内内部相对应的第一测定空间,在上述第一测定空间的内侧设置有扩音器,上述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的特征在于,包括:听筒,以使得上述第一测定空间密闭的方式能够分离地与上述人工耳的上部相结合,在上述听筒的上部面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用于放置接收器的放置孔,在上述听筒的上部面的另一侧贯穿设置有开闭孔;外壳,以在内部包含上述开闭孔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人工耳的上侧,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相对大于上述第一测定空间的第二测定空间;连接端子,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内侧,并与上述接收器的输入端子相接触;以及开闭阀,与设置于上述外壳的第一气缸相连接,根据上述第一气缸的运行来开闭上述开闭孔,使得上述第一测定空间和上述第二测定空间相连通或相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30 KR 10-2015-00439331.一种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上述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设置于如下的人工耳:在上述人工耳的上部形成有与人体的耳内内部相对应的第一测定空间,在上述第一测定空间的内侧设置有扩音器,上述接收器的声学特性测定用夹具的特征在于,包括:听筒,以使得上述第一测定空间密闭的方式能够分离地与上述人工耳的上部相结合,在上述听筒的上部面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用于放置接收器的放置孔,在上述听筒的上部面的另一侧贯穿设置有开闭孔;外壳,以在内部包含上述开闭孔的方式设置于上述人工耳的上侧,在上述外壳的内部形成有相对大于上述第一测定空间的第二测定空间;连接端子,设置于上述外壳的内侧,并与上述接收器的输入端子相接触;以及开闭阀,与设置于上述外壳的第一气缸相连接,根据上述第一气缸的运行来开闭上述开闭孔,使得上述第一测定空间和上述第二测定空间相连通或相隔离。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正薰
申请(专利权)人:西格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