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田鑫丽专利>正文

一种水文工程上用的排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2202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2 0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文工程上用的排淤装置,包括底座、万向轮、工具箱、壳体、旋转座、吸污泵、吸污管、软管、吸污罩、出污罩、连接架、转轴、过滤性传输带、电机、皮带、斜板、加强筋、出水管和入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底座下表面设于万向轮,大大提高了移动性能,设置工具箱可以放置工具,吸污泵通过吸污罩,吸取泥沙及淤泥,从出污罩落入过滤性传输带,水份被过滤,落入出水管,从出水管脱离,电机带动过滤性传输带,而过滤水份后的泥沙及淤泥,落到斜板上,最终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文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水文工程上用的排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各种水文工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泥沙及淤泥的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河道堵塞,导致一些水文设施报废,一旦发生汛情,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和损失,因此,需要对各水文工程进行定期清淤,但是现有的清淤设备体积大、价格高,移动困难,清淤成本很高,操作过程也很复杂,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清淤效率非常低,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水文工程上用的排淤装置,移动方便、操作简单、清淤彻底高效、成本低、科学清淤,保护环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文工程上用的排淤装置,包括底座、万向轮、工具箱、壳体、旋转座、吸污泵、吸污管、软管、吸污罩、出污罩、连接架、转轴、过滤性传输带、电机、皮带、斜板、加强筋、出水管和入水口;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数个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工具箱;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壳体;所述旋转座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工具箱的上表面;所述旋转座的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吸污泵;所述吸污泵的一端通过吸污管依次连通有软管和吸污罩;所述吸污泵的另一端通过吸污管连通有一个出污罩,所述出污罩设置在壳体腔室内部的顶
端;所述连接架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腔室内部的顶端,所述连接架位于出污罩的两端;所述连接架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一个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有一个过滤性传输带;所述壳体腔室内部的顶端上还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与转轴相连接;所述过滤性传输带的下方设有一个入水口;所述入水口的底端连通有一个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末端露出底座的下表面;所述斜板设置在过滤性传输带左侧斜下方;所述斜板通过加强筋固定连接在壳体上。作为优选,所述万向轮上设有防滑装置。作为优选,所述电机为变频电机或伺服电机。作为优选,所述吸污泵为真空吸污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底座下表面设于万向轮,大大提高了移动性能,设置工具箱可以放置工具,吸污泵通过吸污罩,吸取泥沙及淤泥,从出污罩落入过滤性传输带,水份被过滤,落入出水管,从出水管脱离,电机带动过滤性传输带,而过滤水份后的泥沙及淤泥,落到斜板上,最终脱离。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1-底座;2-万向轮;3-工具箱;4-壳体;5-旋转座;6-吸污泵;7-吸污管;8-软管;9-吸污罩;10-出污罩;11-连接架;12-转轴;13-过滤性传输带;14-电机;15-皮带;16-斜板;17-加强筋;18-出水管;19-入水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文工程上用的排淤装置,包括底座1、万向轮2、工具箱3、壳体4、旋转座5、吸污泵6、吸污管7、软管8、吸污罩9、出污罩10、连接架11、转轴12、过滤性传输带13、电机14、皮带15、斜板16、加强筋17、出水管18和入水口19;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设有数个万向轮2;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工具箱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壳体4;所述旋转座5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工具箱3的上表面;所述旋转座5的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吸污泵6;所述吸污泵6的一端通过吸污管7依次连通有软管8和吸污罩9;所述吸污泵6的另一端通过吸污管7连通有一个出污罩10,所述出污罩10设置在壳体4腔室内部的顶端;所述连接架11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4腔室内部的顶端,所述连接架11位于出污罩10的两端;所述连接架11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一个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外表面设有一个过滤性传输带13;所述壳体4腔室内部的顶端上还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端通过皮带15与转轴12相连接;所述过滤性传输带13的下方设有一个入水口19;所述入水口19的底端连通有一个出水管18,所述出水管18的末端露出底座1的下表面;所述斜板16设置在过滤性传输带13左侧斜下方;所述斜板16通过加强筋17固定连接在壳体4上。其中,所述万向轮2上设有防滑装置;所述电机14为变频电机或伺服电机;所述吸污泵6为真空吸污泵。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为: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底座1下表面设于万向轮2,大大提高了移动性能,设置工具箱3可以放置工具,吸污泵6通过吸污罩9,吸取泥沙及淤泥,从出污罩10落入过滤性传输带13,水份被过滤,落入出水管18,从出水管18脱离,电机14带动过滤性传输带13,而过滤水份后的泥沙及淤泥,落到斜板16上,最终脱
离。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文工程上用的排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万向轮(2)、工具箱(3)、壳体(4)、旋转座(5)、吸污泵(6)、吸污管(7)、软管(8)、吸污罩(9)、出污罩(10)、连接架(11)、转轴(12)、过滤性传输带(13)、电机(14)、皮带(15)、斜板(16)、加强筋(17)、出水管(18)和入水口(19);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设有数个万向轮(2);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工具箱(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壳体(4);所述旋转座(5)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工具箱(3)的上表面;所述旋转座(5)的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吸污泵(6);所述吸污泵(6)的一端通过吸污管(7)依次连通有软管(8)和吸污罩(9);所述吸污泵(6)的另一端通过吸污管(7)连通有一个出污罩(10),所述出污罩(10)设置在壳体(4)腔室内部的顶端;所述连接架(11)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4)腔室内部的顶端,所述连接架(11)位于出污罩(10)的两端;所述连接架(11)的底端均活动连接有一个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外表面设有一个过滤性传输带(13);所述壳体(4)腔室内部的顶端上还固定连接有一个电机(14);所述电机(14)的输出端通过皮带(15)与转轴(12)相连接;所述过滤性传输带(13)的下方设有一个入水口(19);所述入水口(19)的底端连通有一个出水管(18),所述出水管(18)的末端露出底座(1)的下表面;所述斜板(16)设置在过滤性传输带(13)左侧斜下方;所述斜板(16)通过加强筋(17)固定连接在壳体(4)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文工程上用的排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万向轮(2)、工具箱(3)、壳体(4)、旋转座(5)、吸污泵(6)、吸污管(7)、软管(8)、吸污罩(9)、出污罩(10)、连接架(11)、转轴(12)、过滤性传输带(13)、电机(14)、皮带(15)、斜板(16)、加强筋(17)、出水管(18)和入水口(19);所述底座(1)的下表面设有数个万向轮(2);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右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工具箱(3);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左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壳体(4);所述旋转座(5)的固定端固定连接在工具箱(3)的上表面;所述旋转座(5)的活动端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吸污泵(6);所述吸污泵(6)的一端通过吸污管(7)依次连通有软管(8)和吸污罩(9);所述吸污泵(6)的另一端通过吸污管(7)连通有一个出污罩(10),所述出污罩(10)设置在壳体(4)腔室内部的顶端;所述连接架(11)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4)腔室内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鑫丽周艳
申请(专利权)人:田鑫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