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153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2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称重模块,其包括上顶板组件、设于上顶板组件下方的下底板、设于上顶板组件和下底板之间的传感器组件以及可将上顶板组件相对下底板顶升起来的顶升装置,所述上顶板组件包括用于连接被承载件的上承压板、下连接板以及将上承压板与下连接板连接起来的连接件,所述上承压板、下连接板以及连接件为刚性连接,在将被承载件放置到上承压板时,所述顶升装置可用于调整上承压板与被承载件接触面之间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称重模块可以消除上承压板与被承载件之间的间隙,避免虚接触对称量精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称重模块,尤其涉及一种上顶板组件可以顶升的称重模块。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告第CN2872324Y号专利公开了一种称重模块,其包括上顶板、下底板以及设于上顶板与下底板之间的传感器。被承载件置于上顶板的上表面上。现有技术中,一般情况下,由于被承载件与上顶板之间的间隙较小,所以间隙不容易被发现,导致虚接触对称量精度的影响,从而造成了称量的不稳定以及焊接的不牢固。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称重模块,以克服上述称重模块中存在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将被承载件紧密贴合在称重模块的上表面的称重模块。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称重模块,其包括上顶板组件、设于上顶板组件下方的下底板、设于上顶板组件和下底板之间的传感器组件以及可将上顶板组件相对下底板顶升起来的顶升装置,所述上顶板组件包括用于连接被承载件的上承压板、下连接板以及将上承压板与下连接板连接起来的连接件,所述上承压板、下连接板以及连接件为刚性连接,在将被承载件放置到上承压板时,所述顶升装置可用于消除上承压板与被承载件接触面之间的间隙。优选地,所述上承压板、下连接板以及连接件为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或者为一体式的。优选地,所述下连接板与下底板之间设有一间隙。优选地,所述顶升装置为竖直方向放置的螺丝,所述螺丝与下连接板为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螺丝,可以使所述螺丝的底端抵持到下底板的上表面上从而将上顶板组件顶起。优选地,所述螺丝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下连接板的四个角落。优选地,还包括将下连接板连接到下底板上的螺丝,所述螺丝将下连接板限制在只能在所述间隙范围内移动。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限制上顶板组件在一个方向移动的导向组件。优选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定在传感器组件上的导向件以及与导向件相配合的两平行的导向面。优选地,所述导向面为形成于下连接板的凹孔内的两内侧边。优选地,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器、设于传感器上方的上承压件以及设于传感器下方的下承压件,所述导向件固定在下承压件的下方。本技术的称重模块可以消除上承压板与被承载件之间的间隙,避免虚接触对称量精度的影响。附图说明包括附图是为提供对本技术进一步的理解,它们被收录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本说明书一起起到解释本技术原理的作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称重模块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称重模块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图1中A-A向的部分剖视图。图4为图3中B-B向的部分剖视图。图5为图4中C-C向的部分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称重模块上安装被承载件的示意图。图7为图6中D处的放大图。图8为图7中D处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称重模块100,其包括上顶板组件1、设于上顶板组件1下方的下底板4、设于上顶板组件1和下底板4之间的传感器组件2以及可将上顶板组件1相对下底板4顶升起来的顶升装置。称重模块100还包括若干个将若干部件连接起来的螺丝3。参阅图2所示,上顶板组件1包括用于连接被承载件8的上承压板11、下连接板13以及将上承压板11与下连接板13连接起来的连接件12。所述上承压板11、下连接板13以及连接件12为刚性连接。所述上承压板11、下连接板13以及连接件12为一体式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承压板11、下连接板13以及连接件12也可以为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通过刚性连接,可以使上承压板11与下连接板13通过连接件12互相传递力。所述传感器组件2包括传感器22、设于传感器22上方的上承压件21以及设于传感器22下方的下承压件23。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22为柱式传感器。上承压板11的下方固定一个滑动铜板5,滑动铜板5与上承压件21的上顶面接触连接。进一步参见图4所示,下连接板13与下底板4之间设有一间隙a。由于间隙a的存在,当被承载件8放置在上承压板11上时,被承载件8的重量可以全部传到传感器23上。当传感器23发生损坏时,下连接板13下移并抵持到下底板4上,上顶板组件可以辅助支撑被承载件8,提高称重系统的安全性。还包括将下连接板13连接到下底板4上的螺丝32,所述螺丝32将下连接板13限制在只能在所述间隙a范围内移动。通过该螺丝32,可以构成防拔力构件。螺丝3还包括将下支撑件23固定到传感器22上的螺丝35、将下承压件23固定到导向件6上的螺丝34以及将导向件6固定到下底板4上的螺丝33。在对上顶板组件1施加一定的力后,使传感器22不受力,松掉螺丝34,即可将传感器组件2取下,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实现了零间隙维护。进一步参阅图5所示,下承压件23的下方固定有导向件6,下连接板13设有
凹孔131。导向件6伸入凹孔131内。凹孔131的内部设有两平行的导向面(1311,1312),导向件6与导向面(1311,1312)相配合,使上顶板组件1只能在一个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因摩擦而导致下连接板13与导向件6的磨损,在导向件6与下连接板13之间设有耐磨件7。导向件6设有与导向面(1311,1312)相对的平行的两侧边(61,62)。进一步参阅图6至图8所示,在称重模块100的上方设有被承载件8。承载件8放置到上承压板11上。由于基底的不平、称重模块100放歪或者其它原因,有的称重模块100的上承压板11与被承载件8之间会存在一个带倾斜角度的间隙。当讲上承压板11与被承载件8焊接在一起时,由于间隙的存在,会造成虚焊的发生,进而导致焊接的不牢靠。该间隙还会导致测量的不准确。通过调整顶升装置,可用于消除上承压板11与被承载件8接触面之间的间隙,避免虚焊的发生。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称重模块100的中心轴与竖直方向有一夹角b,从而导致了被承载件8与上承压板11之间存在一个带倾斜角度c的间隙。顶升装置为竖直方向放置的螺丝31,所述螺丝31与下连接板13为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螺丝31,可以使所述螺丝31的底端抵持到下底板4的上表面上从而将上顶板组件1顶起。所述螺丝31为四个,且分别设置在下连接板13的四个角落。通过转动螺丝31,可以消除带倾斜角度c的间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显见,可对本技术的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旨在使本技术覆盖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范围内的对本技术的修改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顶板组件(1)、设于上顶板组件(1)下方的下底板(4)、设于上顶板组件(1)和下底板(4)之间的传感器组件(2)以及可将上顶板组件(1)相对下底板(4)顶升起来的顶升装置,所述上顶板组件(1)包括用于连接被承载件(8)的上承压板(11)、下连接板(13)以及将上承压板(11)与下连接板(13)连接起来的连接件(12),所述上承压板(11)、下连接板(13)以及连接件(12)为刚性连接,在将被承载件(8)放置到上承压板(11)时,所述顶升装置可用于消除上承压板(11)与被承载件(8)接触面之间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顶板组件(1)、设于上顶板组件(1)下方的下底板(4)、设于上顶板组件(1)和下底板(4)之间的传感器组件(2)以及可将上顶板组件(1)相对下底板(4)顶升起来的顶升装置,所述上顶板组件(1)包括用于连接被承载件(8)的上承压板(11)、下连接板(13)以及将上承压板(11)与下连接板(13)连接起来的连接件(12),所述上承压板(11)、下连接板(13)以及连接件(12)为刚性连接,在将被承载件(8)放置到上承压板(11)时,所述顶升装置可用于消除上承压板(11)与被承载件(8)接触面之间的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压板(11)、下连接板(13)以及连接件(12)为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或者为一体式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板(13)与下底板(4)之间设有一间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装置为竖直方向放置的螺丝(31),所述螺丝(31)与下连接板(13)为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螺丝(31),可以使所述螺丝(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巢志鹤张萍丁成纲
申请(专利权)人: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梅特勒托利多常州称重设备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