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9820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1 1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背光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用于解决现有超薄背光源扣位出现亮点而导致视觉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黑白双面胶的结构设计,能够隔离从导光板透出来的光线,使光线不能在凸台两端聚光而形成亮点;从而解决了超薄背光源扣位处的亮点问题,提高了超薄背光源的视觉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背光源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目前背光源趋于超薄化,与车载背光源相比,其组装方式完全不同,在视觉效果上也会不同。车载背光源的膜片一般都是四方形,而且膜片都是直接被胶框压着固定,故背光源不会存在亮点。但是超薄化的背光源,膜片并不是四方形,而且膜片两端都会设计有凸台,并且由于产品超薄没有多余的空间位置,因此在凸台两处有亮点的出现,从而导致超薄背光源的视觉效果比车载背光源的视觉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超薄背光源扣位出现亮点而导致视觉效果差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扣位),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所述黑白双面胶的一端的一侧与导光板连接,与导光板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的另一侧与扩散膜连接;所述黑白双面胶另一端的一侧与凸台连接,与凸台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端的另一侧与下增光膜连接。所述凸台设有用于对扩散膜进行限位的定位台阶。所述导光板的长度长于扩散膜的长度。所述胶框本体设有夹持槽,所述下增光膜穿过夹持槽与黑白双面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扣位),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本技术通过黑白双面胶的结构设计,能够隔离从导光板透出来的光线,使光线不能在凸台两端聚光而形成亮点;从而解决了超薄背光源扣位处的亮点问题,提高了超薄背光源的视觉效果。同时,本技术的黑白双面胶能够对扩散膜和下增光膜进行固定,防止背光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移动的情况;同时也能够防止粉尘进入,提高本技术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胶框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中E-E 处的剖视图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胶框结构在光线照射时的示意图(其中,箭头方向表示光线照射的方向);图中标记:1、胶框本体,2、黑白双面胶,3、扩散膜,4、下增光膜,5、导光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结合附图,本技术的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包括胶框本体1,所述胶框本体1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扣位),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5、扩散膜3和下增光膜4,结合附图2的视图方向,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凹槽内,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2;所述黑白双面胶2的一端的一侧与导光板5连接,与导光板5连接的黑白双面胶2的另一侧与扩散膜3连接;所述黑白双面胶2另一端的一侧与凸台连接,与凸台连接的黑白双面胶2端的另一侧与下增光膜4连接。即是说,黑白双面胶2的一端的两侧分别与导光板5和扩散膜3连接;黑白双面胶2的另一端的两侧分别与凸台和下增光膜4连接。本技术的安装过程是:先将黑白双面胶贴于凸台处,再贴扩散膜及下增光膜,完成生产组装,使得本技术具有组装方便的特点。本技术通过黑白双面胶的结构设计,能够隔离从导光板透出来的光线,使光线不能在凸台两端聚光而形成亮点;从而解决了超薄背光源扣位处的亮点问题,提高了超薄背光源的视觉效果。同时,本技术的黑白双面胶能够对扩散膜和下增光膜进行固定,防止背光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移动的情况;同时也能够防止粉尘进入,提高本技术的实用性。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凸台设有用于对扩散膜3进行限位的定位台阶,扩散膜3通过胶框本体1的两侧的定位台阶实现安装和限位,同时在黑白双面胶2的作用下进一步实现紧固。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导光板5的长度长于扩散膜3的长度。本技术的胶框本体1设有夹持槽(附图中没有标记附图标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结合附图也能够看出夹持槽的结构和位置,在此不再赘述),所述下增光膜4穿过夹持槽与黑白双面胶2连接,通过夹持槽和黑白双面胶的共同作用将下增光膜4固定在胶框本体1上。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扣位),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扣位),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所述黑白双面胶的一端的一侧与导光板连接,与导光板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的另一侧与扩散膜连接;所述黑白双面胶另一端的一侧与凸台连接,与凸台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端的另一侧与下增光膜连接。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扣位),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所述黑白双面胶的一端的一侧与导光板连接,与导光板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的另一侧与扩散膜连接;所述黑白双面胶另一端的一侧与凸台连接,与凸台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端的另一侧与下增光膜连接;所述凸台设有用于对扩散膜进行限位的定位台阶。实施例四:本实施例的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扣位),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所述黑白双面胶的一端的一侧与导光板连接,与导光板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的另一侧与扩散膜连接;所述黑白双面胶另一端的一侧与凸台连接,与凸台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端的另一侧与下增光膜连接;所述凸台设有用于对扩散膜进行限位的定位台阶;所述导光板的长度长于扩散膜的长度。实施例五:本实施例的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扣位),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所述黑白双面胶的一端的一侧与导光板连接,与导光板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的另一侧与扩散膜连接;所述黑白双面胶另一端的一侧与凸台连接,与凸台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端的另一侧与下增光膜连接;所述凸台设有用于对扩散膜进行限位的定位台阶;所述导光板的长度长于扩散膜的长度;所述胶框本体设有夹持槽,所述下增光膜穿过夹持槽与黑白双面胶连接。实施例六:本实施例的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扣位),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所述黑白双面胶的一端的一侧与导光板连接,与导光板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的另一侧与扩散膜连接;所述黑白双面胶另一端的一侧与凸台连接,与凸台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端的另一侧与下增光膜连接;所述导光板的长度长于扩散膜的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包括胶框本体,所述胶框本体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凸台,所述凹槽内依次安装有导光板、扩散膜和下增光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上设有黑白双面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解决超薄背光源扣位亮点的胶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黑白双面胶的一端的一侧与导光板连接,与导光板连接的黑白双面胶的另一侧与扩散膜连接;所述黑白双面胶另一端的一侧与凸台连接,与凸台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功权郑湛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创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