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取阀放阀
,尤其是一种长尾阀机械手自动取阀放阀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气雾剂产品普遍使用1英寸长尾阀门,此种阀门尾部有一根较长且弯曲的塑料软管,因软管是弯曲不直的,且罐子口径较小,所以在实现自动放阀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国内的自动放阀装置为翻转式,此种放阀装置结构复杂,耗气量大,不利于能源的有效利用。所以需要一种耗气量小,稳定性好且结构合理的取阀放阀装置来取代上述翻转式放阀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长尾阀机械手自动取阀放阀系统,解决普通的放阀装置结构复杂,耗气量大,不利于能源的有效利用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尾阀机械手自动取阀放阀系统,包括双气缸装置、取阀头、送阀导向缸筒、放阀导向装置、升降立柱和取阀装置,所述的双气缸装置由取阀气缸和导向气缸组成,所述的升降立柱由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气缸和通过气缸控制在气缸上方升降的立柱杆组成,所述的放阀导向装置设置
在取阀装置下方,所述的取阀装置通过下连接支架与立柱杆相连接,所述的取阀装置右端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的导轨右端固定连接有震动盘,所述的双气缸装置下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支架,所述的上连接支架左端套在立柱杆上与立柱杆固定连接,所述的上连接支架下方设置有升降导向座,所述的导向气缸内部活动杆下端穿过上连接支架与升降导向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送阀导向缸筒上端与升降导向座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取阀头设置在送阀导向缸筒内部,所述的取阀气缸内部活动杆下端穿过送阀导向缸筒与取阀头上端固定连接。优选地,为了提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尾阀机械手自动取阀放阀系统,包括双气缸装置(1)、取阀头(2)、送阀导向缸筒(3)、放阀导向装置(4)、升降立柱(5)和取阀装置(6),其特征是:所述的双气缸装置(1)由取阀气缸(7)和导向气缸(8)组成,所述的升降立柱(5)由底座(9)、固定在底座(9)上的气缸(10)和通过气缸(10)控制在气缸(10)上方升降的立柱杆(11)组成,所述的放阀导向装置(4)设置在取阀装置(6)下方,所述的取阀装置(6)通过下连接支架(12)与立柱杆(11)相连接,所述的取阀装置(6)右端固定连接有导轨(17),所述的导轨(17)右端固定连接有震动盘(13),所述的双气缸装置(1)下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支架(14),所述的上连接支架(14)左端套在立柱杆(11)上与立柱杆(11)固定连接,所述的上连接支架(14)下方设置有升降导向座(15),所述的导向气缸(8)内部活动杆下端穿过上连接支架(14)与升降导向座(15)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送阀导向缸筒(3)上端与升降导向座(15)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取阀头(2)设置在送阀导向缸筒(3)内部,所述的取阀气缸(7)内部活动杆下端穿过送阀导向缸筒(3)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尾阀机械手自动取阀放阀系统,包括双气缸装置(1)、取阀头(2)、送阀导向缸筒(3)、放阀导向装置(4)、升降立柱(5)和取阀装置(6),其特征是:所述的双气缸装置(1)由取阀气缸(7)和导向气缸(8)组成,所述的升降立柱(5)由底座(9)、固定在底座(9)上的气缸(10)和通过气缸(10)控制在气缸(10)上方升降的立柱杆(11)组成,所述的放阀导向装置(4)设置在取阀装置(6)下方,所述的取阀装置(6)通过下连接支架(12)与立柱杆(11)相连接,所述的取阀装置(6)右端固定连接有导轨(17),所述的导轨(17)右端固定连接有震动盘(13),所述的双气缸装置(1)下端固定连接有上连接支架(14),所述的上连接支架(14)左端套在立柱杆(11)上与立柱杆(11)固定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太谷力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