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煌东专利>正文

一种全折式踏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743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折式踏步机,它是由前支杆、把手杆、回复压缸、后支杆、两踏杆、插销、活动定位装置所构成,其中两架杆呈对称、且间隔适距所形成的前支杆,该前支杆上端设有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把手杆及两回复压缸的轴杆枢设在第一枢轴;后支杆枢设在第二枢轴,且该后支杆于第二枢轴处设有一套管;两踏杆枢设于后支杆底部的枢轴;两回复压缸底部可分别连结于两踏杆的相对内侧;前支杆于第二枢轴相对于后支杆的套管处形成有贯通孔,藉由一插销同时插置贯通孔及套管的管孔,令前支杆与后支杆呈展撑定位,反之,抽离插销后,可令前支杆与后支杆彼此自由转动;其特征在于:前支杆与把手杆位在第一枢轴底部可藉由活动定位装置箍套定位,由调整活动定位装置将把手杆箍套定位于前支杆,或令把手杆可自由弯转;在回复压缸底部固设有一连杆,连杆末端形成一弯勾,并设有一横轴;在踏杆内侧底缘形成有一排间隔适距的数槽沟,连杆的横轴套扣在槽沟内定位。(*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折式踏步机
本技术涉及机械类,特别涉及一种全折式踏步机,尤指一种有数个活动转折点,可作迅速分离及可快速组装的全折式踏步机。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市场销售的踏步机种类很多,如常见一种踏步机的迅速收合构造,它是在一前杆后方枢设有一后杆,前、后杆展撑后可呈人字状站立姿态,前杆下端横设有一枢接管座,该枢接管座两侧枢接有二踏杆,前杆上端设有一把手杆,把手杆上方设置有一把手,在两侧处枢接有二回复压缸与第二踏杆作联接,使二踏杆可上、下起伏踏动;后杆其前端下方延伸有一前耳座,该前耳座枢接该前杆可后摆作收合,前耳座上方斜设有一抵止面,抵止面两侧延伸有一上耳座,上耳座枢接该把手杆可后摆作收合,其侧边予定位置处贯设有一锁孔,恰可供一固定销作穿置;把手杆下端斜设有一抵止端,该抵止端在把手杆向上撑立时恰可挡止在后杆抵止面上,把手杆下端予定位置处贯设有一定位孔,使固定销可穿入定位孔,把手杆即得以固定在上耳座内;藉由上述构造组合,穿插该固定销即可快速组装踏步机使用,而拔除固定销可使前杆及把手杆收折于后杆上,达到折装快速便利及收合体积小的优点,然而这种结构仍存在下列缺欠,一是把手杆利用固定销定位在后杆后,把手杆依旧会产生前后晃动,不稳固,而且以徒手组装无法办到;二是两踏杆在枢接处底部直接贴触地面,产生磨擦,进而影响到踏杆作动滞碍性及零件的磨损,三是回复压缸一端枢设在把手杆,另一端枢设在踏杆,不能再作位移调整,所以踏杆所形成的相对应力是完全固定的,无法再作相对应力大小的调整设定。
技术实现思路
依据本技术的目的,针对上述踏步机的迅速收合构造所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全折式踏步机,它可将踏步机横向折收,收压缩其体积,达到减少占用空间的功效,其结构是在前支杆上端枢设有一把手杆,该前支杆与把手杆是可藉由一活动定位装置箍套定位,或脱离使把手杆可自由转动,该活动定位装置是由一前、后箍套及一螺杆所构成,其中,前、后箍套于相对内侧是形成有曲凹弧可对称于前支杆与把手杆的弧面,而前箍套设有圆孔,后箍套相对于圆孔处设有螺孔,当前、后箍套同时箍住前支杆-->及把手后,可利用螺杆由圆孔端穿置至螺孔,并予以旋紧,使前、后箍套可紧密束缚着前支杆及把手杆达到衔接固定的目的,当旋松螺杆,即可令前、后箍套退离出把手杆,使其可自由弯折;两回复压缸上端分别枢设在前支杆的两侧,该回复压缸底部固设有一连杆,连杆末端形成一弯勾,并且设有一横轴;而枢设在后支杆近底端两侧的两踏杆,于相对内侧底缘形成有一排间隔适距的数槽沟,可提供连杆的横轴套扣在槽沟内定位,藉由调整连杆的横轴套扣在不同槽沟位置,可达到调整踏杆相对力臂长度,以改变回复压缸所提供的运动阻尼值大小,以增加运动的变化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组合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组合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收折后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前支杆与把手杆枢接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前支杆与把手杆枢接处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前支杆与把手杆枢接处的定位及作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回复压缸底部与踏杆连结端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本技术是由前支杆10、把手杆20、回复压缸30、后支杆40、踏杆50、插销60、定位装置70等构成,其中,两架杆呈对称,且间隔适距所形成的前支杆10,该前支杆10上端设有第一枢轴11及第二枢轴12;把手杆20及两回复压缸30的轴杆31枢设在第一枢轴11;后支杆40枢设在第二枢轴12,且该后支杆40于第二枢轴12处设有一套管41;两踏杆50枢设于后支杆40底部的枢轴;该两回复压缸30底部可分别连结于两踏杆50的相对内侧;前支杆10于第二枢轴12相对于后支杆40的套管41处形成有贯通孔13,藉由一插销60同时插置贯通孔13及套管41的管孔时,可令前支杆10与后支杆40连结展撑定位,反之,抽离插销60后,可令前支杆10与后支杆40彼此自由转动,达到可快速横向折收及不占用空间的功效;前支杆10与把手杆20位在第一枢轴11底部,可藉由一活动定位装置70箍套定位,藉由调整活动定位装置70可将把手杆20箍套定位于前支杆10,或令把手杆20可自由弯转;而把手杆20底端形成有一贯穿槽沟21;活动定位装置70是由前、后箍套71、72及一螺杆-->73所组成,其中,前后箍套71、72于相对内侧形成有曲凹弧可对称于前支杆10与把手杆20的弧面,而前箍套71设有圆孔711,后箍套72相对于圆孔711处设有螺孔721,当前、后箍套71、72同时箍住前支杆10及把手杆20后,可利用螺杆73由圆孔711端穿过把手杆20的槽沟21及后箍套72的螺孔721,并予以旋紧,使前、后箍套71、72可紧密束缚着前支杆10及把手杆20,达到衔接固定的功能,使把手杆20可稳固定位不松动;而当旋松活动定位装置70的螺杆73,即可令前、后箍套71、72顺着前支杆10的两平行对称的架杆下移退离出把手杆20,如此,该把手杆20便可自由弯折;回复压缸30底部固设有一连杆32,连杆32末端形成一弯勾321,并且设有一横轴322;踏杆50内侧底缘形成有一排间隔适当的数槽沟51,以提供连杆32的横轴322,套扣在槽沟51内定位,藉由调整连杆32的横轴322,套扣在不同槽沟51位置,可达到设定踏杆50的相对力臂长度,以增加运动的变化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折式踏步机,它是由前支杆、把手杆、回复压缸、后支杆、两踏杆、插销、活动定位装置所构成,其中两架杆呈对称、且间隔适距所形成的前支杆,该前支杆上端设有第一枢轴及第二枢轴;把手杆及两回复压缸的轴杆枢设在第一枢轴;后支杆枢设在第二枢轴,且该后支杆于第二枢轴处设有一套管;两踏杆枢设于后支杆底部的枢轴;两回复压缸底部可分别连结于两踏杆的相对内侧;前支杆于第二枢轴相对于后支杆的套管处形成有贯通孔,藉由一插销同时插置贯通孔及套管的管孔,令前支杆与后支杆呈展撑定位,反之,抽离插销后,可令前支杆与后支杆彼此自由转动;其特征在于:前支杆与把手杆位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煌东
申请(专利权)人:张煌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