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的握把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729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功能的握把带,是一长条带状本体,以螺旋卷绕方式缠绕于握把上,其特征在于: 该本体包含有一握持层,是位于该本体顶部,其由橡胶材质制成;一底层,其顶面与该握持层底面接合,且其延展性小于该握持层;且该握持层于横向断面宽度是大于该底层,而于其至少一侧凸设有一凸唇,该各凸唇延其端缘形成一凹陷部,该各凹陷部与该握持层相邻处则形成一边线。(*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功能的握把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握把带。
技术介绍
公知的握把带,其包含有一握持层、一不织布层及一底层,或是较简单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结构,具有一握持层1及一不织布层2,其中,该握持层1一般皆采用握持感较佳的聚铵基甲醇乙酯(PU)发泡体制成,以提供人体的握持上的舒适感,然而,该PU发泡体缺点在于:当该握把带缠绕于球具握把时,由于球具握把带外径愈向外围延伸,曲率半径随之愈大而导致伸展程度愈大,使得该握持层1的PU发泡体在预力(preload)缠绕过程中,是因伸展程度较大而呈现出些许过度拉张或破坏,而造成该握把带的避震效果较差或使用寿命缩短等现象。再者,该PU发泡体虽能使人手握持感到较佳的舒适性,但使用在高速挥击状态下,由于该PU发泡体不具有防滑特性,故有挥击时造成球拍松脱的情况产生而危及到旁观者的安全;换言之,握把带上利用PU材质作为握持层1结构,会有避震效果较差、寿命缩短及容易滑脱的缺点产生。另外,握把带在缠卷于握把时,常于缠卷过程中无基准可供依循,因此缠绕速度较慢且带体端缘因重叠(overlap)部分的宽度不尽相同,形成缠绕后有紊乱不齐的现象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握把带,其握持层具有延展性及密度大的特性,避震效果佳及使用寿命增长的效果。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握把带,其具有较佳的防滑特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握把带,其可快速缠绕且造型整齐美观。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的握把带,是一长条带状本体,以螺旋卷绕方式缠绕于握把上:该本体包含有一握持层,是位于该本体顶部,以供人手握持,其由橡胶材质制成;一底层,其顶面与该握持层底面接合,且其延展性小于该握持层;且该握持层于横向断面宽度是大于该底层,而于其至少一侧凸设有一凸唇,该各凸唇延其端缘形成一凹陷部,该各凹陷部与该握持层相邻处则形成一边线。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该握持层上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凸唇。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该带体横向断面厚度比例上,使该握持层厚度不大于该底层的厚度。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该握持层厚度范围是介于0.3mm-1.2mm之间;该底层厚度范围是介于0.8mm-1.6mm之间。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该底层是由聚铵基甲醇乙酯制成。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该底层是由EVA发泡体制成。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该握持层是设有若干穿孔,且该穿孔呈穿透状。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该底层顶面是凸设有多数个凸部,且该各凸部是与该握持层的穿孔相互对应并填塞于其中。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该穿孔断面形状采圆形设计。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该穿孔断面形状采方形设计。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该穿孔断面形状采菱形设计。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该穿孔孔径为4mm-8mm为最佳。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中使该握持层密度大于该底层。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使用寿命、吸震及防滑效果佳:该多功能的握把带的握持层橡胶材质,具有延展性佳及防滑功能佳等特性,当该多功能的握把带于缠绕球具时,可避免因伸展程度过大而破坏该握把带握持结构,导致使用寿命缩短现象,同时具避震效果及避免-->高速挥击松脱的缺点。2、显现双层特性的效果:在多功能的握把带横向断面的厚度比例,利用握持层厚度不大于底层厚度的特性,或者利用握持层穿孔裸露底层的特性,使得手部握持能感受到握持层的橡胶特性外,亦感受到底层不同材质提供的舒适性及避震性效果。3、造型整齐美观:在缠卷于握把时,于缠卷过程中有基准可供依循,因此缠绕速度较快且带体端缘因重叠(overlap)部分的宽度相同,形成缠绕后有整齐的现象产生,且再由握持层各穿孔断面形状及整体穿孔排列而成的图样设计,并可搭配底层不同颜色的对比呈现,其一可满足消费者视觉美观,另一可刺激消费者购买欲。附图说明图1是公知握把带缠绕球具握把时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2-2的局部剖面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图6受手部按压产生变形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图6缠绕于握把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兹列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下列附图详细说明。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中,该多功能的握把带是一长条带状本体10,以螺旋卷绕方式缠绕于握把上,该本体10包含有一握持层11,是位于该本体10顶部,以供人手握持,且该握持层11材质具备高延展性、高密度及防滑效果佳等特性,并以橡-->胶材质为最佳,其中高延展性的功效使得在握持层11于预力(preload)缠绕时,不因弯曲率大及延展量大的情况而造成拉张破坏或寿命降低,而高密度的功效在于握持击球等具有较佳吸震效果,另防滑效果的功效在于高速挥击状态下,不会有握持上造成松脱的情况,且该握持层11轴向厚度一定,其范围宜介于0.3mm-1.2mm之间;另外该握持层11于其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凸唇111,该各凸唇延其端缘形成一凹陷部112,该各凹陷部112与该握持层11顶面相邻处则形成一边线113;一底层12,是位于该本体10底部,其顶面接合于该握持层11底面,且该底层12的材料选择以延展性及密度均小于该握持层11,如聚铵基甲醇乙酯(Polyurethanes,PU)或EVA材质等,其可视需求选择其一,如需较佳握持感,则选择PU材质,如需较佳的避震效果,则选择EVA等,当然亦可选用其它的避震材料;且该底层12轴向厚度一定,其范围宜介于0.8-1.6mm之间;使得横向断面厚度比例,使该握持层11厚度不大于该底层12的厚度,其设计的主因除了显现握持层11的橡胶材质特性外,亦能由较薄的握持层11而显现底层12材层的舒适特性或避震特性;另于缠绕作业方面,当多功能的握把带10缠绕时,该各凸唇111的凹陷部112以叠接方式缠绕,可依循该边线113缠绕,以形成美观整齐的衔接性。另请参阅图4所示,是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该握持层11凸唇111形状不同,以提供不同的叠接方式缠绕。又请参阅图5所示,是为本技术的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二较佳实施例不同的是,该握持层11仅于一侧凸设有凸唇111,而另一侧则无。再请参阅图6所示,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差异在于:该握持层21设有若干适当孔径大小的穿孔23,其穿孔形状可为圆形、方形、菱形及不规则形,其内径至少为4mm-8mm为最佳,该各穿孔23呈穿透状,且其纵向深度对等于该握持层21的厚度,当该多功能的握把带受到使用者手部握持按压时,该本体20的握持层21邻近其穿孔23的周缘将凹陷至与该底层22顶面约略成一水平,使手部可以同时触摸到该握持层21及该底层22。详细说明如下:当该多功-->能的握把带的握持层21材料为橡胶,而该底层22材料为聚铵基甲醇乙酯(PU)时,使用者手部握压该多功能的握把带,手部会与具防滑效果的握持层21直接接触,同时如图7所示,因手部按压该握持层21的各该穿孔23,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功能的握把带,是一长条带状本体,以螺旋卷绕方式缠绕于握把上,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包含有一握持层,是位于该本体顶部,其由橡胶材质制成;一底层,其顶面与该握持层底面接合,且其延展性小于该握持层;且该握持层于横向断面宽度是大于该底层,而于其至少一侧凸设有一凸唇,该各凸唇延其端缘形成一凹陷部,该各凹陷部与该握持层相邻处则形成一边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持层上两侧分别凸设有一凸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带体横向断面厚度比例上,使该握持层厚度不大于该底层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持层厚度范围是介于0.3mm-1.2mm之间;该底层厚度范围是介于0.8mm-1.6m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的握把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层是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修
申请(专利权)人:翰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