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虎专利>正文

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816161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9 1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系统,包括基座,基座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上部固定连接有棚顶,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中间位置设置有育苗腔,育苗腔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顶板和右顶板,基座上部中间位置连接有立柱,立柱左右两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部均设置有第一培养容器,立柱左右两侧下部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部均设置有第二培养容器;基座下部设置有供液腔,供液腔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进液管和右进液管。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能够有效地针对现代生态农业幼苗进行培育,能方便地为幼苗供给营养液,更好地针对幼苗进行施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农业
,具体涉及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幼苗在生长初期非常脆弱,十分容易夭折,从而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现有的育苗方式中,土壤无法为幼苗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使幼苗无法正常生长。因此,需要对幼苗进行施肥,为幼苗提供营养液,使幼苗获得水分和营养元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系统,以便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更好的装置,方便根据需要使用,提高使用效率,改善使用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系统,包括基座,基座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上部固定连接有棚顶,左支撑柱和右支撑柱中间位置设置有育苗腔,育苗腔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顶板和右顶板,基座上部中间位置连接有立柱,立柱左右两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部均设置有第一培养容器,立柱左右两侧下部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上部均设置有第二培养容器;基座下部设置有供液腔,供液腔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进液管和右进液管,左支撑柱左侧和右支撑柱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抽液泵和第二抽液泵,第一抽液泵和第二抽液泵下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抽液管和第二抽液管,第一抽液管右侧和第二抽液管左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抽液泵和第二抽液泵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供液管和第二供液管,第一供液管和第二供液管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液腔和第二出液腔,第一出液腔和第二出液腔下部均连接有多个第一喷雾管,立柱上部设置有第三抽液泵,第三抽液泵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出液腔和第四出液腔,第三出液腔和第四出液腔下部均连接有多个第二喷雾管,第三抽液泵下部连接有第三抽液管,第三抽液管下部连接有第三过滤器。进一步地,基座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电机和右电机,左电机和右电机下部分别连接有左电机轴和右电机轴,左电机轴和右电机轴侧面分别设置有左螺旋叶片和右螺旋叶片。进一步地,左顶板和右顶板侧面均设置有电源接口,左顶板和右顶板下部均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下部均设置有补光灯,电源接口上设置有电源线与补光灯相连接。该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技术装置能够有效地针对现代生态农业幼苗进行培育,能方便地为幼苗供给营养液,更好地针对幼苗进行施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使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供液管;2、左电机;3、第三抽液泵;4、第一培养容器;5、第一支撑板;6、立柱;7、第四出液腔;8、第二喷雾管;9、电源接口;10、育苗腔;11、第二供液管;12、右支撑柱;13、第二抽液泵;14、右进液管;15、第二抽液管;16、供液腔;17、第二过滤器;18、右电机轴;19、右螺旋叶片;20、第一抽液泵;21、左进液管;22、第二支撑板;23、第二培养容器;24、第一出液腔;25、第一喷雾管;26、第三出液腔;27、左顶板;28、棚顶;29、右顶板;30、连接杆;31、补光灯;32、第二出液腔;33、第三过滤器;34、右电机;35、左支撑柱;36、基座;37、第一抽液管;38、第一过滤器;39、左电机轴;40、左螺旋叶片;41、第三抽液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如图1所示的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系统,包括基座36,基座36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35和右支撑柱12,左支撑柱35和右支撑柱12上部固定连接有棚顶28,左支撑柱35和右支撑柱12中间位置设置有育苗腔10,育苗腔10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顶板27和右顶板29,基座36上部中间位置连接有立柱6,立柱6左右两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第一支撑板5上部均设置有第一培养容器4,立柱6左右两侧下部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22上部均设置有第二培养容器23;基座36下部设置有供液腔16,供液腔16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进液管21和右进液管14,左支撑柱35左侧和右支撑柱12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抽液泵20和第二抽液泵13,第一抽液泵20和第二抽液泵13下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抽液管37和第二抽液管15,第一抽液管37右侧和第二抽液管15左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过滤器38和第二过滤器17,第一抽液泵20和第二抽液泵13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供液管1和第二供液管11,第一供液管1和第二供液管11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液腔24和第二出液腔32,第一出液腔24和第二出液腔32下部均连接有多个第一喷雾管25,立柱6上部设置有第三抽液泵3,第三抽液泵3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出液腔26和第四出液腔7,第三出液腔26和第四出液腔7下部均连接有多个第二喷雾管8,第三抽液泵3下部连接有第三抽液管41,第三抽液管41下部连接有第三过滤器33。基座36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电机2和右电机34,左电机2和右电机34下部分别连接有左电机轴39和右电机轴18,左电机轴39和右电机轴18侧面分别设置有左螺旋叶片40和右螺旋叶片19。左顶板27和右顶板29侧面均设置有电源接口9,左顶板27和右顶板29下部均连接有连接杆30,连接杆30下部均设置有补光灯31,电源接口9上设置有电源线与补光灯31相连接。该技术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在第一培养容器4和第二培养容器23中培养有幼苗。左进液管21和右进液管14接通外部管道,打开左进液管21和右进液管14上的阀门开关,营养液从左进液管21和右进液管14进入供液腔16内进行储存。启动左电机2和右电机34,左电机2和右电机34分别带动左螺旋叶片40和右螺旋叶片19转动,利用左螺旋叶片40和右螺旋叶片19将营养液搅拌均匀,使营养液中的各种成分能均匀分布。需要进行施肥时,打开第一抽液泵20和第二抽液泵13,将营养液抽入第一抽液管37和第二抽液管15内。利用第一过滤器38和第二过滤器17对抽入的营养液进行过滤,将营养液中的杂质挡在供液腔16内。营养液从第一供液管1和第二供液管11进入第一出液腔24和第二出液腔32,再从第一喷雾管25中呈雾状喷出,为下方第二培养容器23内的幼苗提供营养液;打开第三抽液泵3,将供液腔16中的营养液抽入第三抽液管41,利用第三过滤器33对营养液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第三抽液管41内。营养液进入第三出液腔26和第四出液腔7后,再从第二喷雾管8中呈雾状喷出,喷洒在下方第一培养容器4内的幼苗上,为幼苗施肥。电源接口9接通外部电源,补光灯31开始发光,为幼苗提供光照,解决日照不足,促进其生长。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36),所述基座(36)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35)和右支撑柱(12),所述左支撑柱(35)和右支撑柱(12)上部固定连接有棚顶(28),所述左支撑柱(35)和右支撑柱(12)中间位置设置有育苗腔(10),所述育苗腔(10)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顶板(27)和右顶板(29),所述基座(36)上部中间位置连接有立柱(6),所述立柱(6)左右两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5)上部均设置有第一培养容器(4),所述立柱(6)左右两侧下部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上部均设置有第二培养容器(23);所述基座(36)下部设置有供液腔(16),所述供液腔(16)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进液管(21)和右进液管(14),所述左支撑柱(35)左侧和右支撑柱(12)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抽液泵(20)和第二抽液泵(13),所述第一抽液泵(20)和第二抽液泵(13)下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抽液管(37)和第二抽液管(15),所述第一抽液管(37)右侧和第二抽液管(15)左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过滤器(38)和第二过滤器(17),所述第一抽液泵(20)和第二抽液泵(13)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供液管(1)和第二供液管(11),所述第一供液管(1)和第二供液管(11)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出液腔(24)和第二出液腔(32),所述第一出液腔(24)和第二出液腔(32)下部均连接有多个第一喷雾管(25),所述立柱(6)上部设置有第三抽液泵(3),所述第三抽液泵(3)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三出液腔(26)和第四出液腔(7),所述第三出液腔(26)和第四出液腔(7)下部均连接有多个第二喷雾管(8),所述第三抽液泵(3)下部连接有第三抽液管(41),所述第三抽液管(41)下部连接有第三过滤器(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代生态农业大棚育苗施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36),所述基座(36)上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左支撑柱(35)和右支撑柱(12),所述左支撑柱(35)和右支撑柱(12)上部固定连接有棚顶(28),所述左支撑柱(35)和右支撑柱(12)中间位置设置有育苗腔(10),所述育苗腔(10)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顶板(27)和右顶板(29),所述基座(36)上部中间位置连接有立柱(6),所述立柱(6)左右两侧上部均连接有第一支撑板(5),所述第一支撑板(5)上部均设置有第一培养容器(4),所述立柱(6)左右两侧下部均连接有第二支撑板(22),所述第二支撑板(22)上部均设置有第二培养容器(23);所述基座(36)下部设置有供液腔(16),所述供液腔(16)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左进液管(21)和右进液管(14),所述左支撑柱(35)左侧和右支撑柱(12)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抽液泵(20)和第二抽液泵(13),所述第一抽液泵(20)和第二抽液泵(13)下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抽液管(37)和第二抽液管(15),所述第一抽液管(37)右侧和第二抽液管(15)左侧分别连接有第一过滤器(38)和第二过滤器(17),所述第一抽液泵(20)和第二抽液泵(13)上部分别连接有第一供液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虎
申请(专利权)人:刘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