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氢能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6063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9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氢能,属于制氢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氢能杯,包括杯体,杯座和杯盖,所述杯体的上端口设有与所述杯盖相连接的外螺纹,其中,自所述杯座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路板,金属无膜电解圈,超声波振荡器,压电陶瓷换能器,以及气体分散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清洗,压电陶瓷换能器和超声波振荡器的设置,提高了出氢率,达到高效制氢,另外,气体分散板的设置,可将制得的氢气快速分散到饮用水中,增加了氢气与饮用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氢气的利用率,节省能耗有显著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氢
,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氢能杯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人体是由细胞所组成的,人的疾病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细胞受损,人的衰老也是由于细胞老化或坏死所造成的。造成细胞病态或者老化的主要元凶就是过剩的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怎么产生的呢?氧气通过人的呼吸进入到体内,有经血液中的红血球运输到各个细胞中。为了让其在各细胞内产生能量,糖分和脂肪就会燃烧、消耗。此时,氧气也会发生燃烧,其中有2% 会变成活性氧。因为食品添加剂、含氯气的饮料水等原因,肠内微生物菌群失调,引起肠胃内异常发酵,此时,活性氧会大量产生。其他的还有,在激烈运动后、紫外线、吸烟、饮酒、手电磁辐射、精神压力大时、接触到细菌、病毒、大气污染、放射线、透视、抗癌剂、染料等时候,人体内都会产生大量活性氧。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和无嗅的气体。氢气的独特性质,决定了氢气在生物上具有许多优点。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强大的穿透性,可以非常容易的进入细胞内如细胞核和线粒体等任何部位。这是奠定氢气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特征。氢的主要功效为:抗氧化。选择性的中和羟基自由基,亚硝酸阴离子等。氢离子与活性氧结合,还原成水,排出体外。富含氢离子的水素水(Hydrogen Water)。因此,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广泛的关注。简单的来说,水素水即为氢还原水,就是一种让水中含有强还原力的氢、与普通的水不同的,通过其抗氧化还原力、清除体内过剩活性氧(氧自由基)的一种饮用水。然而,目前得到富氢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氢水棒,又称水素水棒。利用镁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将氢水棒放入装有饮用水的容器中,氢水棒周围就会产生氢气小气泡。在密闭容器中使用氢水棒效果稍好些。如果在敞开式容器中使用,氢气很容易从水中逸出。另外镁粒子易被氧化,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效果明显下降。由其产生的氢浓度取决于使用次数、容器是否密闭、反应时间等等因素。但需要定期清洗,否则棒体内易滋生各种细菌。2、富氢水机(滤芯式),里面装有PP 棉、活性炭、镁粒子或者托玛琳等滤芯,当水流经过镁粒子滤芯或者托玛琳微电解滤芯时,产生微量氢气随水流一起流出。这种富氢水机基本上都是在家用净水机的基础上装有金属镁粒子滤芯或者托玛琳微电解滤芯而已。同样里面的镁粒子滤芯易被氧化,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效果明显下降。而且水流和滤芯的接触时间很有限,氢气含量极微。此外,不便于携带。3、电解式富氢水机,电解富氢水机的电极很关键,劣质电极很容易被氧化且水中的重金属含量因电解而增多。4、瓶装或者袋装富氢水,这种成品富氢水购买成本较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便于携带的富氢杯,但是,现有的富氢杯,制氢、出氢效率低,清洗不便,使用寿命短,因此,研发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便于清洗,高效制氢、出氢,使用寿命长,且便于携带的氢能饮用水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氢能杯,包括杯体,杯座和杯盖,所述杯体的上端口设有与所述杯盖相连接的外螺纹,其中,自所述杯座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的电路板,金属无膜电解圈,超声波振荡器,压电陶瓷换能器,以及气体分散器,所述气体分散器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杯体内壁的基座和卡座,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卡座相扣合的气体分散板,所述气体分散板包括上气体分流板,下气体分流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气体分流板和下气体分流板之间的质子交换膜。所述压电陶瓷换能器包括金属片,设置在所述金属片上表面的上压电陶瓷片,设置在所述金属片下表面的下压电陶瓷片,在所述上压电陶瓷片与所述金属片上表面之间设有上第一导电极,在所述下压电陶瓷片与所述金属片下表面之间设置下第一导电极;在所述上压电陶瓷片上表面设有上第二导电极,在所述下压电陶瓷片下表面设有下第二导电极。所述金属片中间开设有安装孔。在所述上压电陶瓷片两侧分别设置上第一配重和上第二配重。在所述下压电陶瓷片的两侧分别设置下第一配重和下第二配重。所述上压电陶瓷片和下压电陶瓷片均为多晶压电陶瓷片。所述金属无膜电解圈由金属电解连接线,以及与所述金属电解连接线相连接的若干个同心电解环构成。在所述杯座侧壁分别设置按钮和充电插口。所述气体分散板一端连接压簧一端,另一端设有横截面为三角形限位块。在所述基座上设有固定所述压簧另一端的槽口,在所述卡座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的锁紧槽。在所述杯体一侧还设有注水口。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和清洗,压电陶瓷换能器和超声波振荡器的设置,提高了出氢率,达到高效制氢,另外,气体分散板的设置,可将制得的氢气快速分散到饮用水中,增加了氢气与饮用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氢气的利用率,节省能耗有显著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 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金属无膜电解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压电陶瓷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杯体;2、杯座;3、杯盖;4、蓄电池;5、电路板;6、金属无膜电解圈;7、超声波振荡器;8、压电陶瓷换能器;9、气体分散器;91、基座;92、卡座;10、气体分散板;101、上气体分流板;102、下气体分流板;11、质子交换膜;81、金属片;82、上压电陶瓷片;83、下压电陶瓷片;84、上第一导电极;85、下压电陶瓷片;86、上第二导电极;87、下第二导电极;88、安装孔;12、上第一配重;13、上第二配重;14、下第一配重;15、下第二配重;61、金属电解连接线;62、同心电解环;16、按钮;17、充电插口;18、压簧;19、限位块;20、槽口;21、锁紧槽;22、注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方案的技术特点以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当然,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是:一种高效氢能杯,包括杯体1,杯座2和杯盖3,杯体1的上端口设有与杯盖3相连接的外螺纹,其中,自杯座2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蓄电池4,连接蓄电池4的电路板5,金属无膜电解圈6,超声波振荡器7,压电陶瓷换能器8,以及气体分散器9,气体分散器9包括相对设置在杯体1内壁的基座91和卡座92,以及两端分别与基座91、卡座92相扣合的气体分散板10,气体分散板10包括上气体分流板101,下气体分流板102,以及设置在上气体分流板101和下气体分流板102之间的质子交换膜11。压电陶瓷换能器8包括金属片81,设置在金属片81上表面的上压电陶瓷片82,设置在金属片81下表面的下压电陶瓷片83,在上压电陶瓷片82与金属片81上表面之间设有上第一导电极84,在下压电陶瓷片83与金属片81下表面之间设置下第一导电极85;在上压电陶瓷片82上表面设有上第二导电极86,在下压电陶瓷片83下表面设有下第二导电极87。金属片81中间开设有安装孔88。在上压电陶瓷片82两侧分别设置上第一配重12和上第二配重13。在下压电陶瓷片83的两侧分别设置下第一配重14和下第二配重15。上压电陶瓷片82和下压电陶瓷片83均为多晶压电陶瓷片。金属无膜电解圈6由金属电解连接线61,以及与金属电解连接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氢能杯,包括杯体(1),杯座(2)和杯盖(3),所述杯体(1)的上端口设有与所述杯盖(3)相连接的外螺纹,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杯座(2)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蓄电池(4),连接所述蓄电池(4)的电路板(5),金属无膜电解圈(6),超声波振荡器(7),压电陶瓷换能器(8),以及气体分散器(9),所述气体分散器(9)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杯体(1)内壁的基座(91)和卡座(92),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91)、卡座(92)相扣合的气体分散板(10),所述气体分散板(10)包括上气体分流板(101),下气体分流板(102),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气体分流板(101)和下气体分流板(102)之间的质子交换膜(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氢能杯,包括杯体(1),杯座(2)和杯盖(3),所述杯体(1)的上端口设有与所述杯盖(3)相连接的外螺纹,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杯座(2)底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蓄电池(4),连接所述蓄电池(4)的电路板(5),金属无膜电解圈(6),超声波振荡器(7),压电陶瓷换能器(8),以及气体分散器(9),所述气体分散器(9)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杯体(1)内壁的基座(91)和卡座(92),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基座(91)、卡座(92)相扣合的气体分散板(10),所述气体分散板(10)包括上气体分流板(101),下气体分流板(102),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气体分流板(101)和下气体分流板(102)之间的质子交换膜(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氢能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换能器(8)包括金属片(81),设置在所述金属片(81)上表面的上压电陶瓷片(82),设置在所述金属片(81)下表面的下压电陶瓷片(83),在所述上压电陶瓷片(82)与所述金属片(81)上表面之间设有上第一导电极(84),在所述下压电陶瓷片(83)与所述金属片(81)下表面之间设置下第一导电极(85);在所述上压电陶瓷片(82)上表面设有上第二导电极(86),在所述下压电陶瓷片(83)下表面设有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发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红杉树氢医学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