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云章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内引流结构的建筑女儿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438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9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内引流结构的建筑女儿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混凝土墙体、防水层、保温层和面层,在女儿墙的根部设有贯穿女儿墙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是两端开口、水平预埋并与女儿墙浇筑为一体的PVC管,按照与墙体的位置关系分为迎水埋入段、平直埋入段和背水外伸段,所述迎水埋入段是内窄外宽的漏斗型变径开口,迎水埋入段与平直埋入段成角度过渡,平直埋入段与背水外伸段的管径相同;在女儿墙内侧的面层下端设有一向混凝土墙体内部凹陷的引流面,在引流面上贴合固定一导流板,导流板的下端延伸出面层的下端最低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女儿墙内侧墙体经雨水冲刷时的侧渗现象,提高了女儿墙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共建筑安装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内引流结构的建筑女儿墙
技术介绍
屋面女儿墙自排水构造通常采用的穿墙过水管,但是穿墙过水管埋设位置一直是困扰施工的技术难点。如果过水管埋设过低,过水量不足,不利于雨水通畅排出,并容易造成屋面完成面标高高于管底形成管内积水,防水卷材收口失效后,形成屋面渗水现象;如果过水管埋设过高,容易造成过水管入口处形成积水,积水不宜排出,长时间积蓄后,渗入混凝土墙体,形成渗水通路,不利于控制预埋穿墙过水管的高度。为此,中国专利CN203755561U公开了一种自排水女儿墙,包括混凝土墙体、防水层、保温层和面层,根部设有贯穿女儿墙的过水管,迎水埋入段是内窄外宽的漏斗型变径开口,迎水埋入段与平直埋入段为成角度过渡,平直埋入段与背水外伸段的管径相同,迎水面一侧的防水层上部沿混凝土墙体向内卷入迎水埋入段的内壁、下部沿屋面防水层的表面向内卷入迎水埋入段的内壁,卷至角度过渡的交线处,并在交线的内壁抹有一圈收口封堵胶,背水面一侧的防水层沿平直埋入段的外壁向外卷出直至面层表面。该技术加大了迎水面过水管的入口直径,使最低点与屋面找坡层的表面平齐,易于控制预埋穿墙过水管的高度,有利于找坡层的施工,同时大开口有利于防水层收口处的处理和修复;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技术过水管的迎水埋入段上端部分由于外墙体在经雨水冲刷时很容易形成侧渗,使防水层逐渐失效,进而影响女儿墙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内引流结构的建筑女儿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内引流结构的建筑女儿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混凝土墙体、防水层、保温层和面层,在女儿墙的根部设有贯穿女儿墙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是两端开口、水平预埋并与女儿墙浇筑为一体的PVC管,按照与墙体的位置关系分为迎水埋入段、平直埋入段和背水外伸段,所述迎水埋入段是内窄外宽的漏斗型变径开口,迎水埋入段与平直埋入段成角度过渡,平直埋入段与背水外伸段的管径相同;在女儿墙内侧的面层下端设有一向混凝土墙体内部凹陷的引流面,在引流面上贴合固定一导流板,导流板的下端延伸出面层的下端最低点。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导流板的下端面延伸到所述迎水埋入段的中心点水平高度处。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迎水面一侧的防水层上部沿混凝土墙体向内卷入迎水埋入段的内壁、下部沿屋面防水层的表面向内卷入迎水埋入段的内壁,卷至角度过渡的交线处,并在交线的内壁抹有一圈收口封堵胶,背水面一侧的防水层沿平直埋入段的外壁向外卷出直至面层表面。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迎水埋入段的最低点与屋面找坡层的表面平齐。与现有技术相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女儿墙内侧的引流面以及导流板结构,再配合设置在女儿墙底部的导水管结构,一方面加大了迎水面过水管的入口直径,使其最低点与屋面找坡层的表面平齐,易于控制预埋穿墙过水管的高度,有利于屋面排水找坡层的施工,避免找坡层厚度控制 良引起的屋面排水不畅;另一方面减少了女儿墙内侧墙体经雨水冲刷时的侧渗现象,提高了女儿墙整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内引流结构的建筑女儿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内引流结构的建筑女儿墙中过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墙体,2-防水层,3-保温层,4-面层,5-引流面,6-导流板,7-导水管,71-迎水埋入段,72-平直埋入段,73-背水外伸段,8-收口封堵胶,9-最低点,10-屋面防水层,11-屋面找坡层,12-上部过渡角,13-过渡角,14-交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具有内引流结构的建筑女儿墙,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混凝土墙体1、防水层2、保温层3和面层4,在女儿墙的根部设有贯穿女儿墙的导水管7,所述导水管7是两端开口、水平预埋并与女儿墙浇筑为一体的PVC管,按照与墙体的位置关系分为迎水埋入段71、平直埋入段72和背水外伸段73,所述迎水埋入段71是内窄外宽的漏斗型变径开口,迎水埋入段71与平直埋入段72成角度过渡,平直埋入段72与背水外伸段73的管径相同;在女儿墙内侧的面层4下端设有一向混凝土墙体1内部凹陷的引流面5,在引流面5上贴合固定一导流板6,导流板6的下端延伸出面层4的下端最低点;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导流板6的下端面延伸到所述迎水埋入段71的中心点水平高度处。迎水面一侧的防水层2上部沿混凝土墙体向内卷入迎水埋入段71的内壁、下部沿屋面防水层10的表面向内卷入迎水埋入段71的内壁,卷至角度过渡的交线14处,并在交线14的内壁抹有一圈收口封堵胶8,背水面一侧的防水层2沿平直埋入段72的外壁向外卷出直至面层4表面。所述迎水埋入段71的最低点9与屋面找坡层11的表面平齐。所述迎水埋入段71与平直埋入段72之间的上部过渡角12呈140度~150度,下部过渡角13呈160度~170度。所述迎水埋入段71的长度d不小于75mm,不大于墙体厚度D的一半。所述背水外伸段73的长度h不小于5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女儿墙内侧的引流面以及导流板结构,再配合设置在女儿墙底部的导水管结构,一方面加大了迎水面过水管的入口直径,使其最低点与屋面找坡层的表面平齐,易于控制预埋穿墙过水管的高度,有利于屋面排水找坡层的施工,避免找坡层厚度控制 良引起的屋面排水不畅;另一方面减少了女儿墙内侧墙体经雨水冲刷时的侧渗现象,提高了女儿墙整体的使用寿命。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内引流结构的建筑女儿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混凝土墙体、防水层、保温层和面层,在女儿墙的根部设有贯穿女儿墙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是两端开口、水平预埋并与女儿墙浇筑为一体的PVC管,按照与墙体的位置关系分为迎水埋入段、平直埋入段和背水外伸段,所述迎水埋入段是内窄外宽的漏斗型变径开口,迎水埋入段与平直埋入段成角度过渡,平直埋入段与背水外伸段的管径相同;在女儿墙内侧的面层下端设有一向混凝土墙体内部凹陷的引流面,在引流面上贴合固定一导流板,导流板的下端延伸出面层的下端最低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内引流结构的建筑女儿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包括混凝土墙体、防水层、保温层和面层,在女儿墙的根部设有贯穿女儿墙的导水管,所述导水管是两端开口、水平预埋并与女儿墙浇筑为一体的PVC管,按照与墙体的位置关系分为迎水埋入段、平直埋入段和背水外伸段,所述迎水埋入段是内窄外宽的漏斗型变径开口,迎水埋入段与平直埋入段成角度过渡,平直埋入段与背水外伸段的管径相同;在女儿墙内侧的面层下端设有一向混凝土墙体内部凹陷的引流面,在引流面上贴合固定一导流板,导流板的下端延伸出面层的下端最低点。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章
申请(专利权)人:张云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