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其设有留置管和导针,所述的留置管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金属丝,所述的金属丝粗度为0.1‑0.2mm,螺距为1‑2mm;留置管头端侧壁上设有环绕留置管呈菱形交叉状排列的释药孔,尾端设有Y型的留置管接头;所述的留置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尾端连接留置管延长管的留置管延长管接头,所述的接头主体外壁上设有扁平状的留置管手柄,内部设有封闭塞;所述的导针头端为45度斜面状,尾端设有连接导针延长管的导针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弯曲,可在超声下实时监测位置,药物释放效果好,固定牢靠,安全性和镇痛效果均得到显著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
技术介绍
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技术的临床应用已有多年历史。随着医疗技术、仪器设备的专利技术和改进,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对于长时间的四肢矫形手术、手术后的连续镇痛、心肺功能不佳的患者以及部分疼痛患者,都能发挥良好的中长效的镇痛作用。往常连续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是根据人体解剖定位或传统的异感定位,这样会有损伤神经的风险。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常利用神经刺激仪、超声定位神经留置导管进行操作,特别是后者,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超声定位神经阻滞的原理是在超声引导下,利用超声显示好需要阻滞的神经后,将带有留置管的导针先行进入到神经附近,再将留置管置入,行连续给药。然而,在现有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过程中,存在留置管易折曲和超声随访不易的缺点,影响了实际的镇痛效果。因此,亟需设计一种不易折曲和便于超声随访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装置,以更好的发挥神经阻滞作用,提升镇痛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设有留置管和导针,所述的留置管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金属丝,所述的金属丝粗度为0.1-0.2mm,螺距为1-2mm;留置管头端侧壁上设有释药孔,尾端设有Y型的留置管接头;所述的留置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留置管延长管接头,所述的接头主体外壁上设有扁平状的留置管手柄;所述的导针头端为45度斜面状,尾端设有导针接头。所述的留置管直径为1-1.5mm。所述的留置管外壁上设有刻度。所述的释药孔环绕留置管呈菱形交叉状排列。所述的接头主体内部设有封闭塞。所述的留置管延长管接头连接留置管延长管。所述的导针接头连接导针延长管。所述的导针接头侧壁上设有导针手柄。本技术优点在于:1、留置管内壁上设有螺纹状且螺距和粗细恰当的金属丝,一方面确保了留置管的连续输药,另一方面可对留置管位置进行随访;2、留置管的直径很小,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现可大幅度减少穿刺损伤,同时非常便于穿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3、释药孔的设计显著提升了药物持续稳定释放的效果;4、导针头端斜面的斜度设计恰当,能显著降低穿刺难度和减少神经损伤。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1.留置管 2.导针3.释药孔 4.金属丝5.留置管接头 51.接头主体52.留置管延长管接头 6.封闭塞7.留置管手柄 8.留置管延长管9.导针接头 10.导针手柄11.导针延长管实施例1请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设有留置管1和导针2。所述的留置管1主体为圆柱形,直径为1-1.5mm,为硅胶材质,外壁上设有刻度(图中未示出)。留置管1头端侧壁上设有释药孔3,所述的释药孔3有若干个,环绕留置管1呈菱形交叉状排列。所述的留置管1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金属丝4,所述的金属丝4粗度为0.1-0.2mm,螺距为1-2mm。所述的留置管1尾端设有留置管接头5,所述的留置管接头5为Y型,包括接头主体51和留置管延长管接头52。所述的接头主体51内部设有封闭塞6,所述的封闭塞6为橡皮或硅胶材质;接
头主体51外壁上设有扁平状的留置管手柄7,所述的留置管手柄7为软性塑料材质。所述的留置管延长管接头52设于接头主体51外壁上,并与留置管1中空的腔体相连通,且留置管延长管接头52尾端连接留置管延长管8。所述的导针2直径为0.6-0.9mm。导针2头端(即导针针尖)为斜面状,与导针2轴线呈45度。导针2尾端设有导针接头9,所述的导针接头9侧壁上设有导针手柄10,导针接头9尾端连接导针延长管1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留置管1为硅胶材质,且内壁设有金属丝4,所述的金属丝4设计成螺纹状,粗度为0.1-0.2mm,螺距为1-2mm,既保证了留置管1的软度,又使留置管1的韧性增加,不管在何种情况下留置管1都不会折曲而影响药物输注,更为方便的是,由于有金属丝4设于内壁上,非常便于留置管1置入后的超声位置随访及定位,当位置出现偏差时可在超声引导下及时调整位置,使得本技术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实现了可随访,确保整个使用过程中镇痛效果的持久良好发挥。所述的留置管1直径设置为1-1.5mm,针对该较细的规格,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现可大幅度减少穿刺损伤,同时非常便于穿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产品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述的留置管1外壁上设有刻度,可指示术者进针位置。所述的导针2头端设计为45度的斜面状,便于穿刺且能有效减少对神经的损伤。所述的释药孔3设计成环绕留置管1呈菱形交叉状排列,显著提升了药物的扩散效果。所述的封闭塞6可保证导针2拔出后不会漏液、漏气和污染。所述的扁平状和软性塑料材质的留置管手柄7一方面便于留置管1的推送,另一方面便于留置管1的有效固定,且不会对患者皮肤产生压迫。所述的留置管延长管8便于在导针2单次注药拔出后接连续镇痛药物持续输注泵。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留置管1和导针2的长度可根据所要阻滞的神经长度而调整,可设置成不同规格,方便临床上按需取用。本技术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的操作方法如下:在超声引导下确定穿刺点,然后将导针2的头端从留置管1尾端穿过封闭塞6直至导针2头端从留置管1头端伸出,然后从穿刺点刺入,并沿着超声指示的路径推送导针手柄10进针,待进入到目标位置后,从导针延长管11用注射器注入药物,拔出导针2,通过留置管手柄7将留置管1向前端推送至目标位置,固定留置管手柄7以固定留置管1的位置,将留置管延长管8尾端接连续镇痛药物持续输注泵。期间,在超声下随访留置管1位置,以便及时调整。本技术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使用过程中不易弯曲,可实时监测位置,药物释放效果好,
固定牢靠,安全性和镇痛效果均得到显著提升。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方法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设有留置管和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管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金属丝,所述的金属丝粗度为0.1‑0.2mm,螺距为1‑2mm;留置管头端侧壁上设有释药孔,尾端设有Y型的留置管接头;所述的留置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留置管延长管接头,所述的接头主体外壁上设有扁平状的留置管手柄;所述的导针头端为45度斜面状,尾端设有导针接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设有留置管和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管内壁上设有螺旋状的金属丝,所述的金属丝粗度为0.1-0.2mm,螺距为1-2mm;留置管头端侧壁上设有释药孔,尾端设有Y型的留置管接头;所述的留置管接头包括接头主体和留置管延长管接头,所述的接头主体外壁上设有扁平状的留置管手柄;所述的导针头端为45度斜面状,尾端设有导针接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留置管直径为1-1.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江,陈延超,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