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柳宇轩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配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506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7 1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配胶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储料管;各储料管内均具有活塞和活塞杆;对应的活塞和储料管的侧壁形成储料腔;各储料腔垂直于对应活塞杆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为存储粘胶单体的配胶体积比;各储料管还具有始终与储料腔导通的过流口;另包括与各活塞杆均连接、用于带动各活塞同速移动而排出储料腔中粘胶单体的驱动部件。在驱动部件驱动下各活塞可同速向过流口移动而减少储料腔的体积、按照横截面积比排出其中的粘胶单体,使得排出的各粘胶单体能够按照最佳配比进行混合,再经过充分混合后得到的混合胶可达到最佳的粘接强度,提高了调胶质量,相对于人工调胶避免人工确认粘胶单体量产生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粘胶应用
,特别涉及一种自动配胶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具有良好的粘接特性、抗老化和耐腐蚀特性,环氧类树脂粘胶单体在家具、建筑行业得到广泛应用。这种粘胶剂以环氧树脂(A组分)与配套的固化剂(B组分)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在使用前A组分和B组分需分开存放,防止发生反应。在具体应用中,根据使用场合、需要粘接强度的不同,实际使用的环氧类树脂粘胶单体的A组分和B组分配比并不相同,如配比失衡则不能有效地发挥粘接性能,降低环氧树脂粘胶的使用性能。目前,在一些使用环氧类树脂的企业,均是采用人工调胶的方法进行环氧树脂A组分和B组分的混合调配,人工调胶多采用经验估计方法或称重法完成两种组分的取量混合,实际得到的两种组分比例与理想比例有很大差距,而使调胶得到的树脂粘接强度没有达到预设强度;在一些管理松散的企业,工人随意混合两种组分得到的粘接剂可能无法正常使用,而造成原料浪费。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配胶的设备,实现环氧类树脂A组分和B组分(后A组分和B组分统称为粘胶单体)的正确混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人工调胶,各组分比例不能达到最佳配比而无法有效发挥混合胶粘接强度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自动配胶设备。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配胶设备,包括至少两个储料管;各所述储料管内均具有活塞和与所述活塞连接的活塞杆;对应的所述活塞和所述储料管的侧壁形成储料腔;各所述储料腔垂直于对应所述活塞杆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为存储粘胶单体的配胶体积比;各所述储料管还
具有始终与所述储料腔导通的过流口;另包括与各所述活塞杆均连接、用于带动各所述活塞同速移动而排出所述储料腔中粘胶单体的驱动部件。可选的,所述过流口分为进料口和出料口;各所述进料口与对应的储料桶连接;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处均具有电磁阀;还包括与各所述出料口均连接、用于混合各所述储料腔中粘胶单体的打胶枪。可选的,所述打胶枪中具有混合管;所述混合管内侧为用于混合各粘胶单体的螺旋导槽。可选的,所述打胶枪具有用于混合各粘胶单体的射流泵。可选的,所述打胶枪具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件、所述电磁阀和所述射流泵工作的第一控制开关。可选的,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件和所述电磁阀工作、以使所述储料桶中粘胶单体进入对应所述储料腔的第二控制开关。可选的,所述过流口分为进料口和出料口;各所述进料口与对应的储料桶连接;还包括与各个所述储料管的出料口均连接的打胶枪;各所述进料口处具有由所述储料桶向所述储料腔导通的第一单向阀;各所述出料口处具有由所述储料腔向所述打胶枪导通的第二单向阀。可选的,各所述储料管可拆卸地与所述驱动部件连接。可选的,所述驱动部件为气压缸、液压缸或电驱动部件中的一种。可选的,还包括用于移动的拖车部件。本技术提供的自动配胶设备中,各储料管中储料腔的横截面积比为存储的各粘胶单体的配胶体积比,各储料管中的活塞与同一驱动部件连接,在驱动部件驱动下各活塞可同速向过流口移动而减少储料腔的体积、按照横截面积比(也就是配胶体积比)排出其中的粘胶单体,使得排出的各粘胶单体能够按照最佳配比进行混合,再经过充分混合后得到的混合胶可达到最佳的粘接强度,提高了调胶质量,相对于人工调胶避免人工确认粘胶单体量产生的质量问题。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打胶枪中设置具有螺旋导槽的混合管或射流泵,可使得从导胶管输出的粘胶单体快速均匀混合在一起,
保证调胶质量、使其达到最大粘接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配胶设备示意图;其中:1-储料管、11-活塞、12-活塞杆、13-储料腔、2-驱动部件、3-电磁阀、4-导胶管、5-打胶枪、51-射流泵、52-混合管、6-储料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配胶设备示意图,如图1,在这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自动配胶设备中具有两个储料管1,两个储料管1的下端部均具有过流口,内部具有活塞11和与活塞11连接的活塞杆12;活塞11和储料管1的侧壁形成储料腔13;在活塞杆12的带动下,活塞11沿侧壁滑动可改变储料腔13的体积,进而用于吸入、排出粘胶单体;而过流口与储料腔13连接,用于粘胶单体的流入流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各个储料腔13的长度大体相同、而垂直于活塞杆12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积比为各粘胶单体的配胶体积比;以相同的速率移动各个活塞11而排出各储料腔13的粘胶单体就是各粘胶单体的配胶体积比。为按照配胶体积比排出各粘胶单体,本技术中还具有与各个活塞杆12连接、用于同时带动各个活塞杆12同速移动的驱动部件2。采用这样的自动配胶设备,无需操作人员进行称量和人工判断,直接向外排出粘胶单体就可确保形成最佳配比的混合胶,减少了人工手动调胶造成的不准确性,提高配胶质量的可靠性。如图1,本技术中,两个储料管1平行设置,其中两个活塞杆12和驱动部件2的输出连杆固定连接,便于驱动部件2带动两个活塞杆12完成相应的操作。可想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粘胶剂需要的粘胶单体数量的不同,也可设置更多的储料管1。另外,各个储料管1也可不按照以上结构布置,但只要实现活塞11的同速移动、可按照配胶体积比排出粘胶单体即可。为实现连续化生产操作、减少设备移动,过流口可分为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设置有进料管连接的储料桶6,各储料桶6的粘胶单体由进料口进入储料腔13、从出料口排出储料腔13。为实现粘胶单体的单向流动,本技术中进料口和出料口处均具有电磁阀3,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相应的关闭对应的电磁阀,完成进料或出料操作。如需要进胶时,驱动部件2带动活塞11远离过流口,相应的进料口处的电磁阀3打开、出料口处的电磁阀3关闭,储料腔13体积增大,在负压作用下,储料桶6中的粘胶单体进入储料腔13。如需要施工时,相应的进料口处的电磁阀3关闭、出料口出的电磁阀3打开,驱动部件2带动活塞11向过流口移动,在活塞11的挤压作用下,各储料腔13中的粘胶单体经出料口排出。为方便根据用量快速混合各粘胶单体,还包括分别与各个储料管1的出料口连接、用于混合各个粘胶单体的打胶枪5,打胶枪通过导胶管4与各个出料口连接。为提高形成混合胶的质量,打胶枪5可设置用于混合粘胶单体的部件。如打胶枪5中可具有混合管52,混合管52内具有螺旋导槽;从导胶管4进入打胶枪5中的粘胶单体在混合管52的螺旋导槽的导向作用下螺旋转动而混合。此外,还可设置射流泵51,利用射流泵51的射流作用使得各种粘胶单体喷射混合;当然,为形成射流效应,射流泵51应当具有连接相应的高压气源。可想到,由于采用了射流泵51,还可使得喷出的各粘胶单体能够充分分散,便于提高粘胶的均匀铺展,提高施胶均匀性。本技术具体实施中,操作人员手拿打胶枪5进行相应操作,
为减少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整个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配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储料管(1);各所述储料管(1)内均具有活塞(11)和与所述活塞(11)连接的活塞杆(12);对应的所述活塞(11)和所述储料管(1)的侧壁形成储料腔(13);各所述储料腔(13)垂直于对应所述活塞杆(12)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为存储粘胶单体的配胶体积比;各所述储料管(1)还具有始终与所述储料腔(13)导通的过流口;另包括与各所述活塞杆(12)均连接、用于带动各所述活塞(11)同速移动而排出所述储料腔(13)中粘胶单体的驱动部件(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配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储料管(1);各所述储料管(1)内均具有活塞(11)和与所述活塞(11)连接的活塞杆(12);对应的所述活塞(11)和所述储料管(1)的侧壁形成储料腔(13);各所述储料腔(13)垂直于对应所述活塞杆(12)的横截面的面积比为存储粘胶单体的配胶体积比;各所述储料管(1)还具有始终与所述储料腔(13)导通的过流口;另包括与各所述活塞杆(12)均连接、用于带动各所述活塞(11)同速移动而排出所述储料腔(13)中粘胶单体的驱动部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配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口分为进料口和出料口;各所述进料口与对应的储料桶连接;还包括与各所述出料口均连接、用于混合各所述储料腔(13)中粘胶单体的打胶枪(5);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处均具有电磁阀(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配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胶枪(5)中具有混合管(52);所述混合管(52)内侧为用于混合各粘胶单体的螺旋导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配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打胶枪(5)具有用于混合各粘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宇轩
申请(专利权)人:柳宇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