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125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7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兼得直线行驶稳定性与转弯时的过渡特性的摩托车用轮胎。胎面部具有中央区域以及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一对胎肩区域。中央区域的外表面轮廓线呈以第一曲率半径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各胎肩区域的外表面轮廓线呈以比第一曲率半径小的第二曲率半径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在胎面部设置有:在中央区域内具有多个锯齿顶点并沿轮胎周向呈锯齿状连续地延伸的中央主沟;从各锯齿顶点向胎肩区域延伸的多个胎肩横沟;以及在轮胎周向邻接的胎肩横沟之间以横跨中央区域与胎肩区域的方式延伸的胎肩副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兼得直线行驶稳定性与转弯时的过渡特性的摩托车用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在胎面部设置有沟的摩托车用轮胎。设置于胎面部的沟在湿地行驶时会将路面与胎面部之间的水向轮胎外侧排出,从而提高湿地性能,另一方面,使胎面部的刚性变化,对操纵性能给予影响。下述专利文献1提出了改善沟配置的摩托车用轮胎。该摩托车用轮胎具有在中央区域内呈锯齿状延伸的中央主沟、从中央主沟交替延伸的多个胎肩横沟、以及沿着胎肩横沟延伸的胎肩副沟。由此,专利文献1的摩托车用轮胎提高湿地性能。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06590号公报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的摩托车用轮胎将胎面部的外表面轮廓线形成为曲率半径较小的圆弧状。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摩托车用轮胎的直线行驶时的接地面积较小,因此直线行驶时的抓地力也较小。其结果,专利文献1的摩托车用轮胎的直线行驶稳定性存在改善的余地。另一方面,在胎面部的外表面轮廓线由较大的曲率半径形成的情况下,存在湿地性能降低的担忧。另外,对于曲率半径较大的胎面部而言,外倾角较大时的胎面部的外表面的垂线方向与路面的垂线方向的偏差增大。这样的轮胎存在外倾角较大而转弯时的过渡特性急剧地变化的担忧。因此,在不使湿地性能降低且兼得直线行驶稳定性与转弯时的过渡特性方面,要求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
以使胎面部的外表面轮廓线的形状与胎面部的沟的配置相关为基本,兼得直线行驶稳定性与转弯时的过渡特性的摩托车用轮胎。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胎面部的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上述胎面部具有中央区域以及上述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一对胎肩区域,在轮辋组装成正规轮辋并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荷的正规状态的轮胎子午线剖面中,上述中央区域的外表面轮廓线呈以第一曲率半径R1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上述各胎肩区域的外表面轮廓线呈以比上述第一曲率半径R1小的第二曲率半径R2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在上述胎面部设置有:中央主沟,其在上述中央区域内具有多个锯齿顶点,并沿轮胎周向呈锯齿状连续延伸;多个胎肩横沟,该多个胎肩横沟从上述各锯齿顶点向上述胎肩区域延伸;以及胎肩副沟,其在沿轮胎周向邻接的上述胎肩横沟之间,以横跨上述中央区域和上述胎肩区域的方式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中,优选上述第一曲率半径R1与上述第二曲率半径R2之比R2/R1为0.67以上且不足1.00。在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中,优选上述中央区域为以轮胎赤道为中心的胎面展开宽度的50%至70%的区域。在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中,优选上述中央主沟的上述锯齿顶点与轮胎赤道的、沿胎面部的外表面的距离为胎面展开宽度的5%至10%。在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中,优选上述中央主沟在上述锯齿顶点将第一倾斜部与第二倾斜部连结起来,其中,所述第二倾斜部朝与上述第一倾斜部相反的方向倾斜,上述第一倾斜部以及上述第二倾斜部相对于轮胎周向以10至30度倾斜。在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中,优选上述胎肩横沟包括具有与上述第一倾斜部连续的倾斜的第一胎肩横沟以及具有与上述第二倾斜部连续的倾斜的第二胎肩横沟。在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中,优选上述胎肩副沟包括沿着上述第一胎肩横沟延伸的第一胎肩副沟以及沿着上述第二胎肩横沟延伸的第二胎肩副沟。在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中,优选上述胎肩主沟以及上述胎肩副沟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外端部各自朝向轮胎宽度方向的内侧折回。在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中,优选上述胎肩副沟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端部与上述中央区域的端部的、沿着胎面部的外表面的距离为胎面展开宽度的15%以下。在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中,优选上述胎肩副沟的轮胎宽度方向的内端部具有上述胎肩副沟的沟深变化的倾斜沟部,上述倾斜沟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上述中央区域内。在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中,中央区域的外表面轮廓线呈以第一曲率半径R1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各胎肩区域的外表面轮廓线呈以比第一曲率半径R1小的第二曲率半径R2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在上述的中央区域,直线行驶时的接地面积较大,从而能够提高直线行驶时的抓地力。并且,在上述的中央区域,外倾角较小时的接地面积也较大,因此伴随着外倾角的变化的操纵性能的变化较小。因此,外倾角较小时的过渡特性变得平缓,从而直线稳定性提高。另一方面,在上述的胎肩区域,外倾角较大时的胎面部的外表面的垂线方向与路面的垂线方向的偏差较小。因此,外倾角较大时的过渡特性变得平滑,从而转弯时的过渡特性提高。在本专利技术的胎面部设置有中央主沟,该中央主沟在中央区域内具有多个锯齿顶点,并在轮胎周向呈锯齿状连续地延伸。上述的中央主沟使直线行驶时的排水性良好。其结果,即使增大中央区域的外表面轮廓线的第一曲率半径R1,也能够不使湿地性能降低,从而提高直线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胎面部设置有胎肩横沟以及胎肩副沟,胎肩横沟从各锯齿顶点向胎肩区域延伸,胎肩副沟在轮胎周向邻接的胎肩横沟之间以横跨中央区域和胎肩区域的方式延伸。因此,胎肩区域的刚性被适当地缓和,从而能够在外倾角较大时充分挠曲。因此,胎肩区域能够产生较大的抓地力,从而能够使转弯时的过渡特性稳定。如以上那样,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兼得直线行驶稳定性与转弯时的过渡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轮胎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胎面部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符号说明2…胎面部;9…中央主沟;13…胎肩横沟;16…胎肩副沟;Cr…中央区域;Sh…胎肩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示出了包括摩托车用轮胎(以下,存在仅称为“轮胎”的情况。)1的正规状态的轮胎旋转轴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图2是表示轮胎1的胎面部2的胎面花纹的展开图。图1是图2的A-A线处的剖视图。上述“正规状态”是将轮胎1轮辋组装成正规轮辋(省略图示)并填充有正规内压且无负荷的状态。在本说明书中,只要没有特殊的说明,则轮胎1的各部的尺寸是在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值。上述“正规轮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若为JATMA,则为“标准轮辋”,若为TRA,则为“Design Rim”,若为ETRTO,则为“Measuring Rim”。上述“正规内压”是在包括轮胎所依据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针对每个轮胎而规定各规格的气压,若为JATMA,则为“最高气压”,若为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所记载的最大值,若为ETRTO,则为“INFLATION PRESSURE”。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具备胎体6以及配置于胎体6的外侧且在胎面部2的内部的束带层7。胎体6例如由至少一片胎体帘布层6A形成。胎体帘布层6A例如具备相对于轮胎赤道C以75~90°的角度倾斜排列的胎体帘线。胎体帘线例如适宜采用尼龙、聚酯或者人造丝等有机纤维帘线等。胎体帘布层6A例如包括主体部6a与一对折回部6b。主体部6a从胎面部2经由两侧的胎侧部3直至两侧的胎圈部4的胎圈芯5。折回部6b与主体部6a相连,绕胎圈芯5从轮胎轴向的内侧向外侧折回。在主体部6a与折回部6b之间配置有胎圈三角胶8。胎圈三角胶8由硬质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具有胎面部,该摩托车用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具有中央区域以及所述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一对胎肩区域,在轮辋组装为正规轮辋并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荷的正规状态的轮胎子午线剖面中,所述中央区域的外表面轮廓线呈以第一曲率半径R1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所述各胎肩区域的外表面轮廓线呈以比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1小的第二曲率半径R2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中央主沟,其在所述中央区域内具有多个锯齿顶点,并沿轮胎周向呈锯齿状连续延伸;多个胎肩横沟,它们从所述各锯齿顶点沿所述胎肩区域延伸;以及胎肩副沟,其在沿轮胎周向邻接的所述胎肩横沟之间,以横跨所述中央区域与所述胎肩区域的方式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8 JP 2015-0543171.一种摩托车用轮胎,具有胎面部,该摩托车用轮胎的特征在于,所述胎面部具有中央区域以及所述中央区域的两侧的一对胎肩区域,在轮辋组装为正规轮辋并填充正规内压且无负荷的正规状态的轮胎子午线剖面中,所述中央区域的外表面轮廓线呈以第一曲率半径R1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所述各胎肩区域的外表面轮廓线呈以比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1小的第二曲率半径R2向轮胎径向外侧凸出的圆弧状,在所述胎面部设置有:中央主沟,其在所述中央区域内具有多个锯齿顶点,并沿轮胎周向呈锯齿状连续延伸;多个胎肩横沟,它们从所述各锯齿顶点沿所述胎肩区域延伸;以及胎肩副沟,其在沿轮胎周向邻接的所述胎肩横沟之间,以横跨所述中央区域与所述胎肩区域的方式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曲率半径R2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R1之比R2/R1为0.67以上且不足1.0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区域是以轮胎赤道为中心的胎面展开宽度的50%至70%的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用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主沟的所述锯齿顶点与轮胎赤道的、沿着胎面部的外表面的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博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