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骑型车辆的油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123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7 08: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鞍骑型车辆的油箱。将油箱卡合至主框架的油箱托架通过衬板部件安装在油箱的内壁面。但是,必须使得衬板部件的壁厚与油箱的内壁面的壁厚为相同程度,因此,难以提高油箱托架的刚性。于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衬板部件的刚性。在油箱(26)的底部设置中央槽(30),在面对中央槽的内壁(32)焊接相同程度壁厚的衬板部件(37),在其上焊接油箱托架(33)。衬板部件(37)设有沿油箱托架(33)的周围的焊道(41、42),由此提高衬板部件(37)的刚性,同时,沿焊道(41、42)焊接油箱托架(3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鞍骑型车辆(saddle riding type vehicle)的油箱,特别涉及用于将油箱向车体框架卡止的油箱托架的有利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以下结构:在成形为中空截面形状的油箱的底部中央,设有朝上方凹入、朝前后方向延伸的中央槽,车体框架沿车体中心朝前后方向配置,通过将上述车体框架收纳于该中央槽,使得油箱跨越且支持于车体框架上,同时,设有面对中央槽内、朝前方开口的大致呈U字形的油箱托架,通过将该油箱托架向设于车体框架的油箱支持部件的外周嵌合,使得油箱朝车体框架卡止。又,存在通过衬板部件将该油箱托架向面对油箱中央槽的内壁面焊接的结构。再有,还存在以下结构:为省略该衬板部件,从一块板材通过冲压成形一体地形成大致呈U字状的油箱托架及其周围的向油箱焊接的板状部,通过电阻焊接将板状部向油箱固定(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0661号公报但是,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以往技术(段落0037及图7中记载的技术)是通过衬板部件将油箱托架向油箱安装的技术,使用这样的衬板部件的理由是由于:油箱托架承载油箱的大载荷,想要使得油箱托架用厚壁成为强度高的部件,但是,若将这样的厚壁部件直接向相对薄壁厚的油箱电弧焊接,则有在焊接部产生穿孔等的可能性,因此,点焊与油箱几乎同样壁厚的衬板部件,相对该衬板部件,电弧焊接油箱托架周围。但是,如此通过衬板部件场合,即使改良油箱托架的形状,提高强度,或者强度等同场合进行薄壁轻量化,若衬板部件变形,则作为包括油箱托架的油箱侧的卡合部整体的强度无法提高。因此,要求提高衬板部件的刚性。再有,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省略衬板部件的形式必须使得油箱托架自身为高刚性,因此,使得油箱托架大型化,重量增大,因此,最好使用技术上成熟的衬板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记载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鞍骑型车辆的油箱,包括:一根主框架15,沿车体中心朝前后方向配置;以及油箱26,形成跨越该主框架15的鞍型形状;上述油箱26具备收纳上述主框架15的中央槽30,通过使得设在该中央槽内的油箱托架33卡合于设在上述主框架15的油箱支持部件34,固定至上述主框架15;上述鞍骑型车辆的油箱的特征在于:上述油箱支持部件34由从上述主框架15朝左右突出的油箱支持杆35及嵌合至其前端部的缓冲部件36构成;上述油箱托架33具备嵌合上述缓冲部件36的凸缘部50;该凸缘部50通过衬板部件37焊接至上述油箱26,同时,在上述衬板部件37设有朝油箱托架33侧隆起、沿凸缘部50的外周延伸的中空的焊道41、42。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油箱托架33具备上述凸缘部50及重叠至上述衬板部件37的平坦的结合部51;上述凸缘部50具备具有与上述缓冲部件36的外周面相接的接触面的部分52、53、54及成为上述缓冲部件36的导入口的上下的开放端部55、56;用上述结合部51连接该上下的开放端部55、56之间。技术方案3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上述技术方案2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油箱托架33的相对于上述衬板部件37的焊接,在夹着上述凸缘部50的内侧和外侧进行。技术方案4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3任意一个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焊道41、42沿上述凸缘部50的外周设置,这些焊道41、42与凸缘部50的外周通过电弧焊接结合。技术方案5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4任意一个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衬板部件37从上述油箱26的面对上述中央槽30的内面32,绕入直至面向地面方向的底面。技术方案6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部件36分别嵌合至上述油箱支持杆35及上述凸缘部50;在车宽方向,相对于上述油箱支持杆35及上述凸缘部50的嵌合长度为全长的2/3左右。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通过在衬板部件形成朝油箱托架侧隆起、沿凸缘部的外周延伸的中空的焊道形状提高衬板部件的刚性,因此,能提高油箱托架整体的刚性。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由凸缘部和结合部构成油箱托架,用结合部连接形成于凸缘部的上下的开放端部,因此,能进一步提高油箱托架的刚性。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将凸缘部的内侧和外侧焊接至衬板部件,因此,通过形成焊道牢固地结合至刚性提高的衬板部件,进一步提高油箱托架整体的刚性。根据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焊接油箱托架的外周与焊道,因此,焊接形成的结合位置位于车宽方向内侧位置,相应地提高油箱托架整体的刚性。而且,通过电弧焊接形成的背侧焊接部形成于焊道的中空部内,因此,即使产生背侧焊接部,也不会对衬板部件和油箱的接合面产生影响。根据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衬板部件通过焊道成为立体,同时,通过使得一部分从油箱的内面朝向底面弯曲,进一步成为立体。因此,衬板部件整体成为立体,进一步提高刚性。根据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使得缓冲部件的相对于油箱支持杆及油箱托架的嵌合长度分别设为全长的2/3,因此,能设为这样的长度:当油箱承载大载荷时,即使缓冲部件弹性变形也能保持与车体框架卡合的长度。而且,即使使得各嵌合长度为该长度以上,也只会使得油箱支持杆或油箱托架伸长至必要以上的长度,重量增加。因此,能设定为最佳嵌合长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形态涉及的车辆的左侧面图。图2是图1的沿2-2线的截面图。图3是油箱的左侧面图。图4是油箱前部的底面图。图5是油箱侧卡合部的侧面图。图6是图3的沿6-6线的截面图。图7是放大图6的一部分的图。符号说明15-主框架26-油箱30-中央槽31-侧油箱32-内壁33-油箱托架(tank stay)35-油箱支持杆36-缓冲部件37-衬板(patch)部件40-重叠部分41,42-焊道(bead)50-凸缘部51-结合部59-背侧焊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说明一实施形态。再有,在本申请中,前后、上下、左右的各方向以摩托车直行时的乘员为基准,根据需要,将前方设为Fr、后方设为Rr,在附图中用箭头表示。又,所谓内外是将车体中心侧设为内侧,根据需要,将内侧设为IN、外侧设为OUT,在附图中用箭头表示。图1是本申请专利技术适用的摩托车的左侧面图,图2是图1的2-2线截面图,图3是油箱的左侧面图,图4是油箱前部的底面图。首先,根据图1概略地说明车辆的整体结构。在图1中,在车体框架10的前后支持前轮11和后轮12,在前轮11和后轮12的中间部支持发动机13。车体框架10包括设在前端部的前管14,从该前管14在车体中心CL(图2)上
向斜下方地朝后方延伸的一根主框架15,从主框架15的后端部在发动机13的后方朝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枢轴框架16,从前管14在发动机13的前方朝斜下方延伸的下行框架17,从主框架15的后端部大致水平地朝后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座席导轨18,以及倾斜地连接枢轴框架16和座席导轨18的各中间部的左右一对后支柱19。前轮11支持于左右一对的前叉20的各下端部之间,其上端部通过上连接件21及下连接件22转动自如地支持于车体框架10。上连接件21安装于前管14上侧,同时,在上面安装把手23,通过此把手23操纵前轮11。下连接件22安装于前管14的下侧。在前管14的前方支持前照灯24及仪表25。在前管14的后方配置油箱26。油箱26呈鞍型形状,以朝主框架15上跨越的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鞍骑型车辆的油箱,包括:一根主框架(15),沿车体中心朝前后方向配置;以及油箱(26),形成跨越该主框架(15)的鞍型形状;上述油箱(26)具备收纳上述主框架(15)的中央槽(30),通过使得设在该中央槽内的油箱托架(33)卡合于设在上述主框架(15)的油箱支持部件(34),固定至上述主框架(15);上述鞍骑型车辆的油箱的特征在于:上述油箱支持部件(34)由从上述主框架(15)朝左右突出的油箱支持杆(35)及嵌合至其前端部的缓冲部件(36)构成;上述油箱托架(33)具备嵌合上述缓冲部件(36)的凸缘部(50);该凸缘部(50)通过衬板部件(37)焊接至上述油箱(26),同时,在上述衬板部件(37)设有朝油箱托架(33)侧隆起、沿凸缘部(50)的外周延伸的中空的焊道(41、42)。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20 JP 2015-0585261.一种鞍骑型车辆的油箱,包括:一根主框架(15),沿车体中心朝前后方向配置;以及油箱(26),形成跨越该主框架(15)的鞍型形状;上述油箱(26)具备收纳上述主框架(15)的中央槽(30),通过使得设在该中央槽内的油箱托架(33)卡合于设在上述主框架(15)的油箱支持部件(34),固定至上述主框架(15);上述鞍骑型车辆的油箱的特征在于:上述油箱支持部件(34)由从上述主框架(15)朝左右突出的油箱支持杆(35)及嵌合至其前端部的缓冲部件(36)构成;上述油箱托架(33)具备嵌合上述缓冲部件(36)的凸缘部(50);该凸缘部(50)通过衬板部件(37)焊接至上述油箱(26),同时,在上述衬板部件(37)设有朝油箱托架(33)侧隆起、沿凸缘部(50)的外周延伸的中空的焊道(41、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鞍骑型车辆的油箱,其特征在于:上述油箱托架(33)具备上述凸缘部(50)及重叠至上述衬板部件(37)的平坦的结合部(51);上述凸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木雄也山田康人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