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闭栓装置、闭栓单元以及闭栓方法。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闭栓装置(1)包括:构成为能够对装配在形成为能够收容检测体的检测体容器(11)的开口的盖(13)进行保持的保持机构部(21);使所述盖(13)移动的移动机构部(24);使所述盖(13)旋转的旋转机构部(22);检测旋转时的转矩的转矩检测部(35);以及基于利用所述转矩检测部(35)检测出的转矩而对所述旋转机构部(22)的旋转量进行控制的控制部(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闭栓装置、闭栓单元以及闭栓方法。
技术介绍
在对例如血液、血清等检测体进行检查、分析等检测体处理中,在检测体容器处于立起的状态下将其保持于保持器并搬运,利用设置于保持器的搬运路的各种检测装置进行各种处理。在这样的检测体处理中,对封闭检测体容器的开口的盖进行装配。例如通过在把持检测体容器的状态下将由橡胶等柔软性高的材料构成的盖压入检测体容器的开口,从而对盖进行装配(例如,日本特公平7-29668号公报)。并且,为了提高密封性还提出了旋入式的盖。
技术实现思路
旋入式的盖如果紧固缓慢,则密封性下降。因此,正在寻求一种可靠地装配盖的技术。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闭栓装置包括:保持机构部,所述保持机构部构成为能够对装配于检测体容器的开口的盖进行保持,所述检测体容器形成为能够收容检测体;移动机构部,所述移动机构部使所述盖移动;旋转机构部,所述旋转机构部使所述盖旋转;转矩检测部,所述转矩检测部检测旋转时的转矩;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利用所述转矩检测部检测出的转矩对所述旋转机构部的旋转量进行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可靠地装配盖的闭栓装置、闭栓单元以及闭栓方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闭栓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检测体容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盖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盖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闭栓部的后视图。图6是表示该闭栓部的结构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该闭栓部的保持轴的卡合部的结构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闭栓装置的供给机构的结构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闭栓装置1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适当将结构扩大、缩小或者省略表示。图中箭头X、Y、Z分别表示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闭栓装置1的主视图。图2是表示检测体容器1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盖的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盖13的结构的俯视图。图5是闭栓部的后视图。图6是通过一部分截面表示闭栓部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保持轴26的顶端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闭栓装置1包括:沿规定的路径搬运检测体容器11的搬运单元10;将盖装配到检测体容器11的上表面开口的闭栓部20;以及作为控制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部的控制装置40。闭栓装置1是在各种检查之前多个依次对检测体容器11进行闭栓处理的前处理装置中的一个。图1以及图2所示的检测体容器11是例如试验管、采血管等由透明的玻璃或者树脂材料形成的管型的检测体容器。检测体容器11形成为在内部具有能够收容检测体的空间的有底圆筒形状。检测体容器11具有弯曲的底部11a,并且在上部具有圆形的开口11b。检测体容器11的上部构成在外周面形成有螺旋状的螺纹槽的外螺纹部11c。在检测体容器11的外周侧面粘贴例如包括识别信息的条形码。检测体容器
11是粗度为长度为75mm、100mm等的试验管。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装配到检测体容器11的盖13例如是由合成树脂材料通过树脂成形而形成的。盖13在轴向的一端侧具有作为供检测体容器11的上部插入的圆柱状的空间的插入部13a。在插入部13a的内周面构成内螺纹部13b,该内螺纹部13b具有与外螺纹部11c卡合的螺旋状的突条。在盖13的外周形成有多个防滑用的槽。在盖13的轴向另一端侧形成有作为供闭栓部20的后述的保持轴26插入的圆柱状的空间的保持孔13d。在保持孔13d上沿周向立设有六个纵板13e,所述纵板13e是作为具有沿径向以及轴向延伸的一对主面的卡合凹凸。纵板13e构成为宽度尺寸稍小于狭缝27b的宽度尺寸,从而在保持轴26插入至保持孔13d时与卡合部27的狭缝27b卡合。图1所示的搬运单元10是带式输送机式的搬运机构,包括:保持处于立起状态的检测体容器11的保持器12;沿着规定的搬运路径以固定宽度设置的一对导轨15;在导轨15之间遍布整个搬运路径而配置的例如橡胶制的搬运带16;设置于搬运带16的里侧的多个搬运辊;以及形成为对搬运辊进行旋转驱动的驱动源的搬运马达。保持器12构成为能够保持检测体容器11。保持器12包括:具有在上部开口的插入孔的保持体12a;从保持体12a的外周的上端朝向上方立设的多个保持销12b;以及包围多个保持销12b的周围的保持环12c。检测体容器11的底部11a插入至插入孔,被保持体12a支承,并且检测体容器11的侧部外周被多个保持销12b保持。此时通过保持环12c朝向径向内侧对保持销12b施力,从而使检测体容器11的外周面被多个保持销12b夹持。通过伴随搬运辊的旋转而产生的搬运带16的输送移动,搬运单元10在一对导轨15之间沿着规定的搬运路径对载置于搬运带16上的保持器12进行搬运。在搬运单元10的搬运带16上,借助搬运带16的移动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输送保持器12。搬运单元10使保持器12在闭
栓位置P1处停止,该闭栓位置P1是搬运路径途中的进行闭栓处理的位置。在导轨15的闭栓位置P1设置有夹着保持器12而配置的一对保持片17。通过控制装置40的控制,保持片17、17进行开闭动作,由此对在闭栓位置P1处停止的检测体容器11的侧部进行保持以及放开。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闭栓部20包括:保持盖13的保持机构部21;使保持机构部21旋转的旋转机构部22;作为对保持机构部21以及旋转机构部22进行支承的支承部的支承框架23;使支承框架23在Z轴方向上往返动作的移动机构部24;以及将盖13供给至规定的预备位置P3的供给机构部25。在图1中省略供给机构部25,只用虚线表示一部分。保持机构部21包括在顶端具有卡合部的保持轴26。保持轴26能够在搬运路径上的规定位置升降,并且沿上下方向配置。保持轴26的一端侧配置于支承框架23的下部。保持轴26的另一端侧收容在支承框架23内,并经由转矩传感器35与旋转用马达31连接。在保持轴26的顶端形成有卡合部27。卡合部27绕旋转轴具有六个插入片27a。在相邻的插入片27a之间形成有构成为能够供纵板13e进入的狭缝27b。各插入片27a的顶端侧呈锥形状地变细,形成为顶端变细形状。在卡合部27被插入到盖13的保持孔13d时,盖13的纵板13e进入狭缝27b,由此保持轴26的卡合部27与盖13卡合,盖13被保持于保持轴26。此时,由于插入片27a是锥形的顶端变细形状,因此即使盖13的纵板13a与狭缝27b的位置发生偏移,在保持轴26下降以及旋转时,也以插入片27a被插入至纵板13e之间的空间的方式进行引导。在该卡合状态下,借助旋转马达进行的保持轴26的旋转动作经由纵板13e和狭缝27b而被传递至盖13。保持轴26的基端侧通过转矩传感器35与旋转用马达31的输出轴31a连接。旋转机构部22具有旋转用马达31,所述旋转用马达31具有与保
持轴26连结的输出轴31a。旋转用马达31的输出轴31a在支承框架23内延伸,并经由转矩传感器35而与保持轴26连接。旋转用马达31根据控制装置40的控制,以规定的时机对保持轴26进行旋转驱动。支承框架23是在内部构成收容转矩传感器35的收容空间的壳体。支承框架23包括:构成外观呈立方体状的外部轮廓的多个框架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闭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持机构部,所述保持机构部构成为能够对装配于检测体容器的开口的盖进行保持,所述检测体容器形成为能够收容检测体;移动机构部,所述移动机构部使所述盖移动;旋转机构部,所述旋转机构部使所述盖旋转;转矩检测部,所述转矩检测部检测旋转时的转矩;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利用所述转矩检测部检测出的转矩对所述旋转机构部的旋转量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8 JP 2015-0548721.一种闭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持机构部,所述保持机构部构成为能够对装配于检测体容器的开口的盖进行保持,所述检测体容器形成为能够收容检测体;移动机构部,所述移动机构部使所述盖移动;旋转机构部,所述旋转机构部使所述盖旋转;转矩检测部,所述转矩检测部检测旋转时的转矩;以及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利用所述转矩检测部检测出的转矩对所述旋转机构部的旋转量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机构部包括保持轴,所述保持轴具有构成为能够与所述盖卡合的卡合部,在所述检测体容器的开口缘设置有螺纹部,在形成于所述盖的轴向一端侧的插入部的内周面设置有与所述检测体容器的螺纹部卡合的螺纹部,在所述盖的轴向另一端侧形成有供所述保持机构部的保持轴插入的保持孔,并且在所述保持孔的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凹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闭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闭栓装置具有供给机构部,所述供给机构部将所述盖供给至闭栓位置中所述检测体容器与所述保持轴之间的位置,所述移动机构部通过使所述保持轴朝向所述检测体容器移动,从而对配置在所述保持轴与所述检测体容器之间的所述盖进行保持,并使所述盖移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照明,
申请(专利权)人:蓝伊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