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模块及其桥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9502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桥接装置。第一连接介面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第二连接介面设置于第二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桥接装置包括第一导电部、第二导电部以及第三导电部。第一导电部设置于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设置面并与相对的第一连接介面相连。第二导电部设置于第二电路板的第二设置面并与相对的第二连接介面相连。第三导电部的第一设置孔套设于第一导电部,第三导电部的第二设置孔套设于第二导电部,使电源从第一连接介面经由第一导电部、第三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传送至第二连接介面。通过将两个电路板的背面相互面对面设置,实现在电路板的相反侧设置连接介面等元件,增加产品可靠度以及提升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模块及其桥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简化工艺并节省设置空间的电源模块及其桥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各式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电源供应系统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为使电子设备正常运作并避免突发性的电力中断而造成数据遗失或设备故障,越来越多电子设备采用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就是将多个主要电源供应器以及一个备用的电源供应器以并联的方式整合于同一个电源供应系统,并当任何主要电源供应器突发性地无法运作时,可以通过备用的电源供应器持续供应电力,以避免电子设备突然关机,导致数据遗失或设备故障等情况。现有的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由多个电源供应器以及多个电路板所组成,其中一种作法是利用导线进行连接,以使多个电路板彼此电连接,然而,此种作法会衍生出较复杂的工序,无法以全自动化的方式进行焊接,且通过此种作法所得到的产品良率较低,进而导致产品的可靠度下降。另一种现有的备援式电源供应系统利用连接器以及母线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连接器以及母线通过螺丝锁固的方式固定于电路板上,以将多个连接器以及母线桥接于多个电路板之间,让多个电路板形成电连接,然而,此种作法需要增加螺丝锁固连接器及母线的程序,使得工艺较为繁复。此外,连接器以及母线设置电路板之间会使电路板之间的设置距离较大,造成空间上的浪费,难以实现薄型化的设计。有鉴于此,如何发展一种电源模块及其桥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缺失,实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模块及其桥接装置,使两个电路板通
过桥接装置相连,并架构为导电通路,以解决现有的工艺较为复杂、产品可靠度较低以及空间浪费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模块,通过直接将具有设置孔的导电元件套设于电路板的凸出导电结构上,构成桥接装置,使两个电路板通过桥接装置相连,并架构为导电通路,以达到简化工艺、增加产品可靠度以及提升空间使用率等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本专利技术的一较广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桥接装置。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至少一第一连接介面。第一本体部具有第一表面及第一设置面。第一连接介面设置于第一本体部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相邻并垂直于第一设置面。第二电路板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及第二连接介面。第二本体部具有第二表面及第二设置面。第二连接介面设置于第二本体部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相邻并垂直于第二设置面。桥接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电部、至少一第二导电部以及至少一第三导电部。第一导电部设置于第一本体部的第一设置面。第一导电部与相对的第一连接介面相连。第二导电部设置于第二本体部的第二设置面。第二导电部与相对的第二连接介面相连。每一该第三导电部具有第一设置孔及第二设置孔。第一设置孔套设于第一导电部,第二设置孔套设于第二导电部,使电源从第一连接介面经由第一导电部、第三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传送至第二连接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设置面,所述第二导电部凸出于所述第二设置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设置面具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设置面具有一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一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贴附于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三导电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电路板还包括一电源转换元件,所述电源转换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第二表面,并与所述第二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接介面相连接,以将所述电源转换为一负载电源。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本体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
相对的一第三表面,所述第二本体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的一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相对,且所述第三表面与所述第四表面之间形成一第一气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一第一绝缘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二电路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每一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部以及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导电部相连接,且相邻的第三导电部之间具有一第二气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每一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部以及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导电部相连接,且所述桥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设置于相邻的第三导电部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较广实施方式为提供一种桥接装置,适用于电源模块,其中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路板以及第二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一本体部具有第一设置面。第二电路板包括第二本体部,第二本体部具有第二设置面。桥接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电部、至少一第二导电部以及至少一第三导电部。第一导电部设置于第一本体部的第一设置面。第二导电部设置于第二本体部的第二设置面。每一该第三导电部具有第一设置孔及第二设置孔。第一设置孔套设于第一导电部,第二设置孔套设于第二导电部,使电源从第一电路板经由第一导电部、第三导电部及第二导电部传送至第二电路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每一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部以及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导电部相连接,且相邻的第三导电部之间具有一第二气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每一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导电部以及相对应的所述第三导电部相连接,且所述桥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二绝缘板设置于相邻的第三导电部之间。本专利技术通过将两个电路板的背面相互面对面的架构,以实现在电路板的相反侧设置连接介面等元件,增加产品可靠度。通过直接将具有设置孔的第三导电部套设于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凸出导电结构上,使两个电路板之间不需要预留设置连接器的空间,因此,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
板之间的设置间距大幅降低,达到简化工艺以及更进一步提升空间利用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源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源模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电源模块11:第一电路板110:第一本体部111:第一连接介面112:第一信号处理单元12:第二电路板120第二本体部121:第二连接介面122:电源转换元件123:第二信号处理单元13:桥接装置131、131a、131b:第一导电部132、132a、132b:第二导电部133:第三导电部1331:第一设置孔1332:第二设置孔14:固定元件15:排针A1:第一设置面A2:第二设置面L1:第一绝缘板L2:第二绝缘板G1:第一气隙G2:第二气隙S1:第一表面S2:第二表面S3:第三表面S4:第四表面T1:第一凹槽T2:第二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说明书附图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架构于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并配合图2及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源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为图1所示的电源模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电源模块1包括第一电路板11、第二电路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电路板,包括一第一本体部以及至少一第一连接介面,所述第一本体部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一设置面,所述第一连接介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相邻并垂直于所述第一设置面;一第二电路板,包括一第二本体部以及一第二连接介面,所述第二本体部具有一第二表面及一第二设置面,所述第二连接介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相邻并垂直于所述第二设置面;以及一桥接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设置面,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相对的所述第一连接介面相连;至少一第二导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第二设置面,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与相对的所述第二连接介面相连;以及至少一第三导电部,每一所述第三导电部具有一第一设置孔及一第二设置孔,所述第一设置孔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设置孔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部,使一电源从所述第一连接介面经由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传送至所述第二连接介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电路板,包括一第一本体部以及至少一第一连接介面,所述第一本体部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一设置面,所述第一连接介面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表面,其中所述第一表面相邻并垂直于所述第一设置面;一第二电路板,包括一第二本体部以及一第二连接介面,所述第二本体部具有一第二表面及一第二设置面,所述第二连接介面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第二表面,其中所述第二表面相邻并垂直于所述第二设置面;以及一桥接装置,包括:至少一第一导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所述第一设置面,其中所述第一导电部与相对的所述第一连接介面相连;至少一第二导电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所述第二设置面,其中所述第二导电部与相对的所述第二连接介面相连;以及至少一第三导电部,每一所述第三导电部具有一第一设置孔及一第二设置孔,所述第一设置孔套设于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设置孔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部,使一电源从所述第一连接介面经由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三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传送至所述第二连接介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设置面,所述第二导电部凸出于所述第二设置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置面具有一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设置面具有一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导电部及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贴附于所述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以及所述第三导电部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路板还包括一电源转换元件,所述电源转换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士庆陈鸿川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