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9170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01:38
液晶面板具备:液晶单元(10);在液晶单元的第一主面侧配置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70)、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60)和第一偏振片(30);以及在液晶单元的第二主面侧配置的第二偏振片(40)。第一偏振片(30)与第二偏振片(40)的吸收轴方向(35、45)正交。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60)的滞相轴方向(63)与第一偏振片(30)的吸收轴方向(45)平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70)的滞相轴方向(73)与第一偏振片(40)的吸收轴方向(45)正交。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正面延迟Re和厚度方向延迟Rth在规定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液晶单元与偏振片之间具备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液晶面板。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了上述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面板在一对偏振片之间具备液晶单元。面内切换(IPS)模式的液晶单元中,在无电场状态下液晶分子在与基板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均匀取向,通过横向的电场施加使液晶分子在与基板面平行的面内旋转,控制光的透射(白显示)和遮蔽(黑显示)。像IPS模式那样,使用了在无电场状态下液晶分子均匀取向了的液晶单元的液晶面板,其中间色的色移小、视角特性优异。然而,就IPS模式的液晶面板而言,在相对于偏振片的吸收轴为45度的角度(方位角45度、135度、225度、315度)从斜向方向观察时,黑显示的漏光大,存在容易发生对比度的降低、色移的问题。因此,以从斜向方向观察时的对比度提高、减少色移为目的,提出了在液晶单元与偏振片之间配置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相位差板)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关于使用多个光学各向异性元件来减小IPS模式液晶面板的斜向方向的黑亮度、色移的方法,以方位角45°、极角(相对于面板面的法线方向的角度)60°的情况为例,进行了使用鲍英卡勒球的说明。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通过具有nz≧nx>ny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元件(负型A板或正型B板)和具有nx>ny>nz的折射率各向异性的光学各向异性元件(负型B板)的组合,来减小IPS模式液晶面板的方位角45度方向的色移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08356号公报专利文献2:WO2008/156011号国际公开小册子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通过在液晶单元与偏振片之间配置多个光学各向异性元件,可以改善斜向方向的对比度、色移。然而,像专利文献1那样,若以使特定的角度(方位角45°、极角60°)的对比度达到最大的方式进行光学设计,则有时其他角度下的漏光(黑亮度)变大。因此,对于减小全部方向的黑亮度、提高观察性而言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专利文献2中,以使方位角45°方向的色移变小的方式进行了光学设计,但不能说对比度的改善充分。像这样,在以往的构成中,涉及通过提高全部方向的对比度来改善观察性的研究并不充分,存在改善的余地。鉴于该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面板从斜向方向的任意角度观察时对比度都高、观察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液晶单元与偏振片之间配置满足规定的光学特性的负型A板和负型B板,可以实现上述目的,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具备:具备含有在无电场状态下均匀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的液晶单元、在液晶单元的第一主面侧配置的第一偏振片、在液晶单元的第二主面侧配置的第二偏振片、在液晶单元与第一偏振片之间配置的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和在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与液晶单元之间配置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与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正交。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滞相轴方向与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平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滞相轴方向与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正交。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中,正面延迟Re1与厚度方向延迟Rth1之比Rth1/Re1(=Nz1)为-0.15~0.15。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中,正面延迟Re2与 厚度方向延迟Rth2之比Rth2/Re2(=Nz2)为1.5~2.0。第二各向异性光学元件的厚度方向延迟Rth2为175nm~290nm。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正面延迟Re1与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正面延迟Re2之差(Re1-Re2)为35nm~85nm。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正面延迟Re1优选为150nm~220nm。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厚度方向延迟Rth1优选为-25nm~25nm。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正面延迟Re2优选为100nm~170nm。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厚度方向延迟Rth1与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厚度方向延迟Rth2之和(Rth1+Rth2)优选为175nm~290nm。另外,(Rth1+Rth2)/(Re1-Re2)优选为2~8。需要说明的是,在将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各自的、面内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1和nx2、将面内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1和ny2、将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1和nz2、将厚度设为d1和d2时,正面延迟Re1和Re2以及厚度方向延迟Rth1和Rth2由以下定义。Re1=(nx1-ny1)×d1Rth1=(nx1-nz1)×d1Re2=(nx2-ny2)×d2Rth2=(nx2-nz2)×d2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优选液晶单元的无电场状态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初始取向方向)与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正交。进一步,本专利技术涉及在上述的液晶面板的第一主面侧(第一偏振片侧)或第二主面侧(第二偏振片侧)中的任一侧具备光源的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一主面侧具备光源时,液晶显示装置为E模式。在第二主面侧具备光源时,液晶显示装置为O模式。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能应用于E模式、O模式中的任意液晶显示装置。在第二主面侧配置了光源的O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更高、观察性更优异。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中,在液晶单元与第一偏振片之间从液晶单元侧起 具备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负型B板)和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负型A板),因此可以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的黑显示时的斜向方向的漏光。因此,从斜向方向观察时对比度也高、观察性也优异。附图说明图1是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构成示意图。图2是基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模式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液晶面板整体的概况]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中的各光学元件的配置的构成示意图。液晶面板具备具有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液晶单元10。在液晶单元10的第一主面侧配置第一偏振片30,在第二主面侧配置第二偏振片40。在液晶单元10与第一偏振片30之间,从第一偏振片30侧起配置有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60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70。即,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从第一主面侧起依次具备第一偏振片30、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60、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70、液晶单元10和第二偏振片40。[液晶单元]液晶单元10在一对基板间具备液晶层。在通常的构成中,在一个基板设置有滤色器和黑色矩阵,在另一个基板设置有控制液晶的光电特性的开关元件等。液晶层含有在无电场状态下均匀取向的液晶分子。将无电场状态下的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11称为“初始取向方向”。均匀取向了的液晶分子是指液晶分子的取向向量相对于基板平面平行且同样地取向了的状态的液晶分子。此外,液晶分子的取向向量仅相对于基板平面略微倾斜时,即液晶分子具有预倾时也包含在均匀取向内。为了将对比度保持得较高、得到良好的显示特性,液晶的预倾角优选为20°以下。作为含有这样的液晶层的液晶单元,可举出面内切换(IPS)模式、边缘场开关(FFS)模式、强介电性液晶(FLC)模式等。作为液晶分子,可以使 用向列型液晶、近晶型液晶等。通常,在IPS模式和FFS模式的液晶单元中使用向列型液晶,在FLC模式的液晶单元中使用近晶型液晶。[偏振片]在液晶单元10的第一主面侧配置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面板,其具备:液晶单元,具备含有在无电场状态下均匀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第一偏振片,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的第一主面侧;第二偏振片,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的第二主面侧;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与所述第一偏振片之间;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与所述液晶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正交,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滞相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平行,正面延迟Re1与厚度方向延迟Rth1之比Rth1/Re1为‑0.15~0.15,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滞相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正交,厚度方向延迟Rth2为175nm~290nm,正面延迟Re2与厚度方向延迟Rth2之比Rth2/Re2为1.5~2.0,Re1‑Re2为35nm~85nm,其中,在将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各自的、面内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1和nx2、将面内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y1和ny2、将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z1和nz2、将厚度设为d1和d2时,Re1=(nx1‑ny1)×d1Rth1=(nx1‑nz1)×d1Re2=(nx2‑ny2)×d2Rth2=(nx2‑nz2)×d2。...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7 JP 2015-0540111.一种液晶面板,其具备:液晶单元,具备含有在无电场状态下均匀取向的液晶分子的液晶层;第一偏振片,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的第一主面侧;第二偏振片,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的第二主面侧;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配置在所述液晶单元与所述第一偏振片之间;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配置在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与所述液晶单元之间,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与所述第二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正交,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滞相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平行,正面延迟Re1与厚度方向延迟Rth1之比Rth1/Re1为-0.15~0.15,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的滞相轴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吸收轴方向正交,厚度方向延迟Rth2为175nm~290nm,正面延迟Re2与厚度方向延迟Rth2之比Rth2/Re2为1.5~2.0,Re1-Re2为35nm~85nm,其中,在将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元件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元件各自的、面内滞相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1和nx2、将面内进相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田敏行村上奈穗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