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89288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包括厂房检测结构和与该厂房检测结构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远程监控结构;厂房检测结构由定位控制器,分别连接在定位控制器上的增强发射电路、电源和数模转换器,以及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数模转换器相连接的噪声传感器组成,远程监控结构由远端控制器,以及分别连接在远端控制器上的显示器与增强接收电路组成;远程控制结构通过增强发射电路与远端控制器上的增强接收电路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提供了一种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能够远程完成对噪声的检测,避免了检测人员长期在高噪声的环境中工作,更好的保护了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检测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工厂的噪音早已成为了社会的一个难题,尤其是在机械加工厂中的噪声污染,该噪声污染大大的影响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听力,长期在高噪音的环境中进行生产也不利于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解决噪声的问题,许多工厂也慢慢的开始了设备的整改与调整,以提高生产环境。在整改之前,需要对工厂中各个位置的噪声进行检测,最终才能决定整改的方案。一般工厂均是采用手持噪声检测装置来对噪声进行检测,使用手持噪声检测装置需要检测人员在高噪声的环境中来完成,不利于保护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能够远程完成对噪声的检测,避免了检测人员长期在高噪声的环境中工作,更好的保护了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包括厂房检测结构和与该厂房检测结构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远程监控结构;厂房检测结构由定位控制器,分别连接在定位控制器上的增强发射电路、电源和数模转换器,以及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数模转换器相连接的噪声传感器组成,远程监控结构由远端控制器,以及分别连接在远端控制器上的显示器与增强接收电路组成;远程控制结构通过增强发射电路与远端控制器上的增强接收电路无线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噪声传感器为CRY2110/2112噪声传感器。作为优选,所述定位控制器与远端控制器均为80C51型单片机。进一步的,所述增强发射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MOS管Q1,天线N,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3,P极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5,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6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7,串接在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的电阻R8,正极同时与三极管VT4的基极和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正极经电感L2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5,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9,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的电感L1,以及正极与电容C5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天线N相连接的电容C6组成;其中,三极管VT1的集电极与MOS管Q1的栅极相连接,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MOS管Q1的源极相连接,MOS管Q1的漏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容C1的正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组成该增强发射电路的输入端且与定位控制器相连接,天线N作为该增强发射电路的信号发射端。再进一步的,所述增强接收电路由三极管VT5,三极管VT6,运算放大器P1,运算放大器P2,接收天线M,正极与接收天线M相连接、负极经电阻R11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7,一端接+5V电源、另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0,一端与运算放大器P1的负输入
端相连接、另一端经电阻R13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阻R12,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相连接、正极顺次经电阻R14和电容C8后与运算放大器P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电容C9,串接在运算放大器P2的负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的电阻R16,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正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10,一端与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电阻R15,正极与运算放大器P2的输出端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5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11,一端与三极管VT5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6的集电极相连接、滑动端经电阻R18后与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2,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6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1的负极相连接的电阻R17组成;其中,运算放大器P2的正电源端接+5V电源,运算放大器P2的负电源端接-5V电源,电阻R12和电阻R13的连接点接地,三极管VT5的基极与电容C10的负极相连接,接收天线M作为该增强接收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三极管VT6的发射极作为该增强接收电路的输出端且与远端控制器相连接。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有厂房检测结构与远程监控结构组成,使得厂房检测结构在使用时其检测结果可以在远方的远程监控结构上进行显示,避免了检测人员长期在高噪声的环境中工作,降低了检测的难度,更好的保护了检测人员的身体健康。(2)本技术设置有双稳电源电路,能够增强信号发射的强度,大大提高了信号的穿透能力,避免厂房阻隔信号传输,很好的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果。(3)本技术设置有增强接收电路,能够对接收的信号强度进行增强,大大提高了信号的辨识率,同时还能很好的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进一步提高了信号的准确性,进而的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增强发射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技术的增强接收电路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包括厂房检测结构和与该厂房检测结构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远程监控结构;厂房检测结构由定位控制器,分别连接在定位控制器上的增强发射电路、电源和数模转换器,以及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数模转换器相连接的噪声传感器组成,远程监控结构由远端控制器,以及分别连接在远端控制器上的显示器与增强接收电路组成;远程控制结构通过增强发射电路与远端控制器上的增强接收电路无线连接。所述噪声传感器为CRY2110/2112噪声传感器。所述定位控制器与远端控制器均为80C51型单片机。定位控制器的VCC管脚与电源相连接、P1.0管脚与增强发射电路相连接、P0.0管脚与数模转换器相连接,远端控制器的VCC管脚上还接有电源、P0.0管脚与增强接收电路相连接、P1.0管脚与显示器相连接。安装时,首先将厂房检测结构设置在厂房中需要进行噪声检测的相应位置处,在设置时要确保噪声传感器距离地面50cm-80cm,然后打开厂房检测结构的电源开关使其开始运行,确保厂房检测结构与设置在远处的远程监控结构通电运行并相互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增强发射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MOS管Q1,天线N,滑动变阻器RP1,电感L1,电感L2,电容C1,电容C2,电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厂房检测结构和与该厂房检测结构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远程监控结构;厂房检测结构由定位控制器,分别连接在定位控制器上的增强发射电路、电源和数模转换器,以及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数模转换器相连接的噪声传感器组成,远程监控结构由远端控制器,以及分别连接在远端控制器上的显示器与增强接收电路组成;远程控制结构通过增强发射电路与远端控制器上的增强接收电路无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厂房检测结构和与该厂房检测结构通过无线网络连接的远程监控结构;厂房检测结构由定位控制器,分别连接在定位控制器上的增强发射电路、电源和数模转换器,以及通过信号处理电路与数模转换器相连接的噪声传感器组成,远程监控结构由远端控制器,以及分别连接在远端控制器上的显示器与增强接收电路组成;远程控制结构通过增强发射电路与远端控制器上的增强接收电路无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噪声传感器为CRY2110/2112噪声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控制器与远端控制器均为80C51型单片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厂房噪声远距离高精准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发射电路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三极管VT4,MOS管Q1,天线N,负极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1后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滑动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滑动变阻器RP1,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2,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3,P极经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二极管D1的N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5,负极与三极管VT4的集电极相连接、正极经电阻R6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7,串接在三极管VT4的集电极与基极之间的电阻R8,正极同时与三极管VT4的基极和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3,正极与电容C3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3的负极相连接的电容C4,正极经电感L2后与三极管VT4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电容C4的正极相连接的电容C5,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相连接、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群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宏凯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