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管在线校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8772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管在线校圆装置,属于管子校圆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上辊、长支架、升降机构、两个平行的下辊和下辊驱动机构,所述上辊位于长支架一端的下方,上辊的两端与长支架转动连接,使上辊能够相对于长支架转动;所述升降装置位于长支架另一端的下方,并与长支架连接,升降装置能够通过长支架带动上辊上下移动;所述两个平行的下辊位于上辊的下方并与之平行,所述上辊位于两个下辊的中间位置,所述下辊驱动机构与下辊连接,驱动下辊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辊的支架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刚度,提高了校圆的精度,并且管子装卸及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够对管子整体校圆,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子校圆装置

技术介绍
在水冷金属型离心球墨铸铁管的生产中,由于管模中心和转动中心不重合,翻包速度和机身行走速度等工艺参数的不稳定,造成铁液沿轴向和圆周方向分布不均匀,退火时应力的重新分布容易使铸管产生椭圆,大于DN400mm的铸管尤为明显,如文献《离心球墨铸铁管工艺及装备》P232所示。如上述文献所述,采用压力机在椭圆铸管大端施加外部压力进行校圆,适用于中小规格铸管;为了适应大规格铸管,开发了内部施压校圆椭圆管小端。但上述两种方式主要存在如下不足:①只能对铸管的局部进行施压校正;②只能对铸管插口小段进行校正,轴向范围受到限制;③校圆的效果不很理想,回弹比较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对管子装卸及使用方便,并能够对管子整体校圆,校圆精度高,结构简单的金属管在线校圆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管在线校圆装置,其采用上辊的支架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刚度,提高了校圆的精度,并且管子装卸及使用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且能够对管子整体校圆,结构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属管在线校圆装置,包括上辊、长支架、升降机构、两个平行的下辊和下辊驱动机构,所述上辊位于长支架一端的下方,上辊的两端与长支架转动连接,使上辊能够相对于长支架转动;所述升降装置位于长支架另一端的下方,并与长支架连接,升降装置能够通过长支架带动上辊上下移动;所述两个平行的下辊位于上辊的下方并与之平行,所述上辊位于两个下辊的中间位置,所述下辊驱动机构与下辊连接,驱动下辊转动。作为优选,所述下辊驱动机构与两个下辊连接,同时驱动两个下辊转动。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为两套,分别置于长支架的另一端及中部。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减速电机、左升降部和右升降部,所述升降减速电机采用双输出轴,分别与左升降部和右升降部连接;所述左升降部包括机架、升降丝杠、蜗轮和蜗杆,所述蜗杆通过联轴器与升降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蜗杆位于机架上,蜗轮与蜗杆配合传动,所述升降丝杠位于蜗轮的中部,与蜗轮螺纹传动,将蜗轮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升降丝杠的升降运动,所述升降丝杠与机架滑动连接,升降丝杠的顶部通过轴承与长支架下部固定的耳座转动连接;所述右升降部与左升降部结构相同,升降减速电机共用,且右升降部与左升降部关于升降减速电机左右对称布置。作为优选,所述轴承为推力轴承。作为优选,在所述蜗轮的外部还设有蜗轮保护罩,所述蜗轮保护罩与机架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下辊驱动机构包括主动减速电机,所述主动减速电机通过齿轮传动与下辊的一端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下辊的下部还设有下辊轴承座,所述下辊轴承座与下辊的两端转动连接。作为优选,还包括底座,所述升降机构和下辊驱动机构均固定在底座上。作为优选,所述金属管为球墨铸铁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压力机在椭圆铸管大端施加外部压力进行校圆,适用于中小规格铸管;为了适应大规格铸管,开发了内部施压校圆椭圆管小端。但上述两种方式主要存在如下不足:①只能对铸管的局部进行施压校正;②只能对铸管插口小段进行校正,轴向范围受到限制;③校圆的效果不很理想,回弹比较大。本技术采用上辊的支架结构,上辊位于长支架一端的下方,并与长支架转动连接,长支架另一端的下方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能够通过长支架带动上辊上下移动,上辊的下方平行安装着相互平行的两个下辊,两个下辊与上辊配合形成对称式的三辊校圆结构,其提高了系统的刚度,提高了校圆的精度,并且上辊的一端悬空,无阻挡,使得管子的装卸及使用更加方便,装拆更加快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且能够对管子进行整体校圆,结构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左视图;各图号名称为:1—蜗轮防护罩,2—蜗轮,3—机架,4—蜗杆,5—联轴器,6—升降减速电机,7—耳座,8—升降丝杠,9—压辊座,10—上辊,11—下辊,12—底座,13—长支架,14—下辊轴承座,15—从动齿轮,16—主动齿轮,17—主动减速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一个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包括上辊10、长支架13、升降机构、两个平行的下辊11和下辊驱动机构,所述上辊10位于长支架13一端的下方,上辊10的两端与长支架13转动连接,使上辊10能够相对于长支架13转动;所述升降装置位于长支架13另一端的下方,并与长支架13连接,升降装置能够通过长支架13带动上辊10上下移动;所述两个平行的下辊11位于上辊10的下方并与之平行,所述上辊10位于两个下辊11的中间位置,所述下辊驱动机构与下辊11连接,驱动下辊11转动。上述装置的工作过程为:首先,在进行校圆之前,上辊10停靠在初始位置,管子轴向进给到校圆工位,主减速电机17得电,通过主动齿轮16与从动齿轮15啮合传动,从而带动两个下辊11旋转,进而带动管子转动,升降减速电机6通过联轴器5、蜗杆4、蜗轮2、升降丝杠8以及长支架13带动上辊10下行到指定位置开始校圆;校圆完毕后,升降减速电机6通过联轴器5、蜗杆4、蜗轮2、升降丝杠8以及长支架13带动上辊10上行到初始位置,同时,主减速电机17失电停机;校好的管子退出校圆工位。如此进入下一个校圆循环。上述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其采用上辊10的支架结构,上辊10位于长支架13一端的下方,并与长支架13转动连接,长支架13另一端的下方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能够通过长支架13带动上辊10上下移动,上辊10的下方平行安装着相互平行的两个下辊11,两个下辊11与上辊10配合形成对称式的三辊校圆结构,其提高了系统的刚度,提高了校圆的精度,并且上辊10的一端悬空,无阻挡,使得管子的装卸及使用更加方便,装拆更加快捷,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且能够对管子进行整体校圆,结构简单。进一步的,所述下辊驱动机构与两个下辊11连接,同时驱动两个下辊11转动。上述结构设计能够给管子的转动提供更大的动力,且管子受力更加均匀,提高校圆的精度。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为两套,分别置于长支架13的另一端及中部,具体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减速电机6、左升降部和右升降部,所述升降减速电机6采用双输出轴,分别与左升降部和右升降部连接;所述左升降部包括机架3、升降丝杠8、蜗轮2和蜗杆4,所述蜗杆4通过联轴器5与升降减速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蜗杆4位于机架3上,蜗轮2与蜗杆4配合传动,所述升降丝杠8位于蜗轮2的中部,与蜗轮2螺纹传动,将蜗轮2的旋转运动转变为升降丝杠8的升降运动,所述升降丝杠8与机架3滑动连接,升降丝杠8的顶部通过推力轴承与长支架13下部固定的耳座7转动连接;所述右升降部与左升降部结构相同,升降减速电机6共用,且右升降部与左升降部关于升降减速电机6左右对称布置。上述结构设计,采用两套升降机构,且左升降部和右升降部对称布置,对长支架13提供了更大的支撑力,保证了上辊10运行中的稳定,保证了校圆的精确度,并且采用了蜗轮蜗杆传动,提高了传动的精度和传动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减速电机共用,提高了左右升降部升降上辊10的同步性,使得整体工作更加稳定。进一步的,在所述蜗轮2的外部还设有蜗轮保护罩1,所述蜗轮保护罩1为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管在线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辊(10)、长支架(13)、升降机构、两个平行的下辊(11)和下辊驱动机构,所述上辊(10)位于长支架(13)一端的下方,上辊(10)的两端与长支架(13)转动连接,使上辊(10)能够相对于长支架(13)转动;所述升降装置位于长支架(13)另一端的下方,并与长支架(13)连接,升降装置能够通过长支架(13)带动上辊(10)上下移动;所述两个平行的下辊(11)位于上辊(10)的下方并与之平行,所述上辊(10)位于两个下辊(11)的中间位置,所述下辊驱动机构与下辊(11)连接,驱动下辊(11)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管在线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辊(10)、长支架(13)、升降机构、两个平行的下辊(11)和下辊驱动机构,所述上辊(10)位于长支架(13)一端的下方,上辊(10)的两端与长支架(13)转动连接,使上辊(10)能够相对于长支架(13)转动;所述升降装置位于长支架(13)另一端的下方,并与长支架(13)连接,升降装置能够通过长支架(13)带动上辊(10)上下移动;所述两个平行的下辊(11)位于上辊(10)的下方并与之平行,所述上辊(10)位于两个下辊(11)的中间位置,所述下辊驱动机构与下辊(11)连接,驱动下辊(11)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在线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辊驱动机构与两个下辊(11)连接,同时驱动两个下辊(11)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管在线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为两套,分别置于长支架(13)的另一端及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管在线校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减速电机(6)、左升降部和右升降部,所述升降减速电机(6)采用双输出轴,分别与左升降部和右升降部连接;所述左升降部包括机架(3)、升降丝杠(8)、蜗轮(2)和蜗杆(4),所述蜗杆(4)通过联轴器(5)与升降减速电机(6)的输出端连接,蜗杆(4)位于机架(3)上,蜗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习杰孙广军谷兴海
申请(专利权)人:新兴河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