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坡度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的生物滞留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7301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坡度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的生物滞留带,包括设置在大坡度道路上的倾斜的生物滞留带本体,在生物滞留带本体的侧壁设置雨水开口,在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内设置沉沙井,所述沉沙井的井口紧挨着雨水开口,所述沉沙井的井口上设置雨水篦,所述沉沙井井口周围设置卵石区,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上间隔一定距离在较低的一侧设置溢流挡墙。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内从地表到地下依次为种植土壤层、砂滤层和砾石层,在所述砾石层下方埋设有透水盲管,所述种植土壤层上种植有植物。起到净化径流和缓排雨水的作用,解决了大坡度道路采用常规生物滞留带不能蓄存、下渗雨水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滞留带,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坡度道路两侧雨水径流控制的生物滞留带。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雨水径流中聚集大量污染物质,直排进入受纳水体,已成为受纳水体水质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城市道路面积占比大,道路径流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同时传统的道路排水方式导致雨水快速形成地表径流加重后续管道的过流压力。目前应用于道路径流控制的生物滞留设施构造单一,不能很好的达到对道路雨水的渗、滞、蓄、净和排。尤其是对于大坡度道路的雨水径流的控制更是一个有待我们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大坡度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的生物滞留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大坡度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的生物滞留带,包括设置在大坡度道路上的生物滞留带本体,在生物滞留带本体的侧壁设置雨水开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内设置沉沙井,所述沉沙井的井口紧挨着雨水开口,所述沉沙井的井口上设置雨水篦,所述沉沙井井口周围的生物滞留带本体上设置卵石区,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上间隔一定距离在较低的一侧设置溢流挡墙。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内从地表到地下依次为种植土壤层、砂滤层和砾石层,在所述砾石层下方埋设有透水盲管,所述种植土壤层上种植有植物。采用上述方案,在雨水开口处设置沉沙井,初步达到对道路径流雨水中砂的沉淀去除。进入沉沙井内的雨水经过雨水篦再溢流到卵石区,卵石区实现均匀布水和再次过滤后汇入生物滞留带的种植区,通过种植区植物层的缓冲,缓解排水管道的过流压力。然后依次经过种植土壤层、砂滤层、砾石层和透水盲管的逐级下渗、缓冲,最终达到净化径流和缓排雨水的作用。雨水经透水盲管排走。在生物滞留带间隔一定距离处设置溢流挡墙,对下流的雨水进行一定阻拦,解决了大坡度道路采用常规生物滞留带不能有效蓄存下渗雨水的缺陷。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种植土壤层的中部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作为雨水缓冲区的凹坑。达到对大坡度道路雨水径流的过滤、储存作用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生物滞留带在进水区设置沉砂井,初步达到对道路径流雨水中砂的沉淀去除。通过缓冲区、种植土壤层、砂滤层和砾石层达到对雨水的蓄存,缓解排水管道系统的过流压力;设置溢流挡墙,解决了大坡度道路采用常规生物滞留带不能有效蓄存下渗雨水的缺陷,结构简单,容易实施,建造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用于大坡度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的生物滞留带由生物滞留带本体1、雨水开口2、沉沙井3、雨水篦4、卵石区5、透水盲管6、种植土壤层7、凹坑7a、砂滤层8、砾石层9以及溢流挡墙10等部件组成。本实施例的生物滞留带本体1为设置在大坡度道路上的倾斜的生物滞留带。在生物滞留带本体1的侧壁设置雨水开口2,在生物滞留带本体1内设置沉沙井3,沉沙井3的井口紧挨着雨水开口2,雨水通过雨水开口直接流入沉沙井3内,沉沙井3的井口上设置雨水篦4,沉沙井3井口周围的生物滞留带本体1上设置卵石区5,沉沙井3内的雨水再通过雨水篦4溢流到卵石区5。生物滞留带本体1上间隔一定距离在较低的一侧设置溢流挡墙10。在图中,生物滞留带本体1位于大坡度道路的低端的一侧设置溢流挡墙10,主要针对较短的生物滞留带,可以仅在端部设置溢流挡墙10。生物滞留带本体1内从地表到地下依次为种植土壤层7、砂滤层8和砾石层9,在砾石层9下方埋设有透水盲管6,种植土壤层7的中部设置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作为雨水缓冲区的凹坑7a。如图3 B-B剖视图,种植土壤层7上种植有植物。通过雨水缓冲区能更好的起到对雨水的蓄存作用。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总之,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大坡度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的生物滞留带,包括设置在大坡度道路上的生物滞留带本体(1),在生物滞留带本体(1)的侧壁设置雨水开口(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1)内设置沉沙井(3),所述沉沙井(3)的井口紧挨着雨水开口(2),所述沉沙井(3)的井口上设置雨水篦(4),所述沉沙井(3)井口周围的生物滞留带本体(1)上设置卵石区(5),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1)上间隔一定距离在较低的一侧设置溢流挡墙(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坡度道路雨水径流控制的生物滞留带,包括设置在大坡度道路上的生物滞留带本体(1),在生物滞留带本体(1)的侧壁设置雨水开口(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1)内设置沉沙井(3),所述沉沙井(3)的井口紧挨着雨水开口(2),所述沉沙井(3)的井口上设置雨水篦(4),所述沉沙井(3)井口周围的生物滞留带本体(1)上设置卵石区(5),所述生物滞留带本体(1)上间隔一定距离在较低的一侧设置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终胜毕生兰黄丽萍毛绪昱高歌向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