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U模的溢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3987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U模的溢料机构,包括前模及后模,所述前模与后模之间形成产品型腔,所述后模上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容置槽,所述前模上设有沿产品轮廓分布的凸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原有的模具结构中增加工艺凸槽,并用模具的合模动作将凸槽压住产品面,在PU的注塑过程中利用凸槽和产品壁厚的过盈量封住PU料的溢料。此工艺槽制作简单,模具在加工过程中可直接一次加工成型,对模具和产品上的压痕也在产品成型后在后续的产品加工工艺中消除掉。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生产和制作的工序和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涉及一种一种PU模的溢料机构
技术介绍
汽车工业的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的内饰外观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高档的汽车内饰里德仪表板和门板上的装饰条的外观均更改为真木的材料,由于真木表面硬度不够,容易被划伤和腐蚀等问题,为了防止真木的外观性在产品的表面增加一层油漆俗称为PU,PU是由Poly+ISO的合成透明树脂组成,经过PU机注塑在真木表面上。在PU的注塑过程中由于PU机设备的特殊性仅控制PU的流量来进行生产,因此在注塑过程中经常出现产品周边溢料现象,这样就极大的增加了原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PU料在注塑过程中产生溢料,降低生产成本的PU模的溢料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PU模的溢料机构,包括前模及后模,所述前模与后模之间形成产品型腔,所述后模上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容置槽,所述前模上设有沿产品轮廓分布的凸槽。进一步地,所述凸槽顶部向下延伸并置于所述容置槽内,模具合模状态时,所述凸槽与容置槽内的产品相抵,形成过盈配合,防止注塑PU物料时出现溢料。进一步地,所述凸槽底部设有倒角,利用面接触从而消除由于凸槽对产品挤压产生的损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在原有的模具结构中增加工艺凸槽,并用模具的合模动作将凸槽压住产品面,在PU的注
塑过程中利用凸槽和产品壁厚的过盈量封住PU料的溢料。此工艺槽制作简单,模具在加工过程中可直接一次加工成型,对模具和产品上的压痕也在产品成型后在后续的产品加工工艺中消除掉。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生产和制作的工序和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PU模的溢料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PU模的溢料机构的图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是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PU模的溢料机构,包括前模1及后模2,所述前模1与后模2之间形成产品型腔,所述后模2上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容置槽3,所述前模1上设有沿产品4轮廓分布的凸槽5。所述凸槽5顶部向下延伸并置于所述容置槽3内,在所述凸槽5底部设有倒角。所述凸槽5的加工高0.4mm、宽度0.8mm、顶面倒R0.4mm。具体的,在模具合模时利用凸槽5面压住产品的四周的塑胶面上,利用凸槽5的过盈配合,防止PU料在注塑过程中的PU溢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在原有的模具结构中增加工艺凸槽5,并用模具的合模动作将凸槽5压住产品4面,在PU的注塑过程中利用凸槽5和产品4壁厚的过盈量封住PU料的溢料。此工艺槽制作简单,模具在加工过程中可直接一次加工成型,对模具和产品4上的压痕也在产品成型后在后续的产品加工工艺中消除掉。这样就极大的减少了生产和制作的工序和制造过程中的加工成本。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
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PU模的溢料机构,包括前模及后模,所述前模(1)与后模(2)之间形成产品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2)上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容置槽(3),所述前模(1)上设有沿产品(4)轮廓分布的凸槽(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U模的溢料机构,包括前模及后模,所述前模(1)与后模(2)之间形成产品型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2)上设有用于放置产品的容置槽(3),所述前模(1)上设有沿产品(4)轮廓分布的凸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功调华宏伟蔡中亮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瑞元模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