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散热模块的新型太阳能光电模块,散热模块设置于一太阳能模块上,以有效地将太阳能模块产生之热能传导至外部环境。散热模块包括复数个第一散热体及二第二散热体,并藉由这些散热体并排组合出符合各式太阳能模块尺寸的散热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光电模块,特别是一种具散热模块的新型太阳能光电模块。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一种永不耗尽且无污染的能源,在解决目前石化能源所面临的污染与短缺的问题时,一直是最受瞩目的焦点。其中,又以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而成为目前相当重要的研究课题。太阳能电池主要是由硅芯片或化合物所构成,当太阳能照射到其表面时,可以将太阳光的能量转换为电能。在实际的运用上,由于光电转换效率低,所以芯片常需要很多数量才能产生足够的电力。太阳能制造厂商把芯片依所需要的发电量进行切割、联结与组装,就成为太阳能电池模块,或称为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板。若将好几个太阳能板组合,再加上蓄电池、控制器及保护装置等设施,就成为太阳能光电发电系统。目前市场上量产的单晶硅与多晶硅的太阳电池平均效率约在15%上下,也就是说,这样的太阳电池只能将入射太阳光能转换成15%可用电能,其余的大部分都浪费成无用的热能。此外,太阳能模块不断地在太阳的照射下,模块整体的温度会不断地上升,因此也会影响到太阳能模块的转换效率。现有的太阳能模块为了解决太阳能电池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时所产生的热能,往往通过一片散热片来传导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热能到外环境。但是为了配合各式太阳能模块尺寸,散热模块的尺寸就会过大。大尺寸的散热模块除了不易加工外,制造厂商还需因应各式太阳能模块尺寸制造出各式散热模块的尺寸。如此一来,制造厂商在制作散热模块时,则需要客制化(即非标化),以因应不同的客户需求。因此,制造厂商并无法有效且迅速地生产散热模块。另一方面,整片散热模块与太阳光电模块结合,在户外受环境温度变化时,模块热胀冷缩会导致模块内的导电带被拉扯断裂。因此无法承受温差较大的环境以及产品验证的热循环测试。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的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散热模块的新型太阳能光电模块,其目的主要通过将散热机构模块化,以解决模块制作上成本高与不耐温差变化等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散热模块的新型太阳能光电模块,包括有:一太阳能模块,该太阳能模块包括有至少一面板及至少一排太阳能电池;及一散热模块,包括有:数个第一散热体,各第一散热体相互并排,并以真空热压合的方式结合于太阳能模块的一侧,每一第一散热体包括一散热板及一置于该散热板上的散热管;及二框架,分别框设于全部散热管的两端;所述第一散热体的并排数等同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并排数或串联数,各所述太阳能电池分别设置于各所述第一散热体上;各所述第一散热体间以一间隙相互并排;更包括有一绝缘层,形成于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太阳能模块之间;每一第一散热体于所述散热板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一散热片;各所述第一散热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各所述散热板更具有至少一散热微结构;各所述散热管填充有一相变化材料;所述框架具有一滑槽部及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自滑槽部延伸,并分别覆盖各所述散热管的两端缘;更包括多个封口盖,其中所述滑槽部包括二轨道及一连接各所述轨道的底板,该底板设有多个以一间距排列的开孔,各所述封口盖分别穿设过各所述开孔,并分别塞住对应各所述开孔的散热管;更包括数个封口件,各所述封口件连接各所述散热管及所述滑槽部;每一所述封口件具有一滑轴及位于该滑轴相对两端的一第一卡合部及一第二卡合部,所述散热管的相异两端各具有一填充口,各所述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各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设置于该填充口内;更包括多个结合件,各所述结合件分别结合所述延伸部及各所述散热管。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专利技术一种具散热模块的新型太阳能光电模块,省略了导热接口材料的使用,因此可降低模块的成本。而在太阳能模块方面,直接以热压合方式将太阳能电池封装在封装材中,并直接将太阳能模块与散热体结合,因此可将制程简化。另外,散热模块为利用数个第一散热体并排组合,用以搭配各式尺寸的太阳能光电模块。因此制造厂商得以统一规格制作第一散热体,进而以一套制造流程即可完成制作第一散热体,并节省制造时间与成本。且因第一散热体的尺寸缩小有利于加工,因此能增加散热体制作的成功率。同时因为第一散热体间留有间隙,在模块受温度变化时有空间可伸缩,不会使模块内的导电带断裂,解决模块在温差大环境使用的问题。附图说明附图1A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1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A为图1A散热模块的立体示意图;附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散热模块的立体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散热模块的分解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一散热体的立体示意图;附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第二散热体的立体示意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框架的立体示意图;附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封口件500的立体示意图;附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实施例框架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0.太阳能光电模块;20.散热模块;100.太阳能模块;110.面板;120.太阳能电池;130.绝缘层;200.第一散热体;210.散热板;211.散热微结构;220.散热管;221.填充口;222.穿孔;230.散热片;300.第二散热体;310.散热板;311.散热微结构;320.散热管;321.填充口;322.穿孔;330.散热片;400.框架;410.滑槽部;411.轨道;412.底板;413.开孔;420.延伸部;421.透孔;500.封口件;510.滑轴;520.第一卡合部;530.第二卡合部;600.结合件;610.封口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请参阅图1A与图1B,图1A为本专利技术太阳能光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太阳能光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太阳能光电模块10包括一散热模块及设置于散热模块上的一太阳能模块100。太阳能模块100是由数排太阳能电池120组成,这些太阳能电池120以并联或串联方式设置于面板110上,为了简化图示,这些并联或串联所需的走线省略。其中,这些太阳能电池120可以如图1A设置于多个面板110,也可以如图1B设置于一个面板110,并不以此为限。此处所用的太阳能电池120包括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的材料例如是IV族(如单晶硅(single crystalsilicon)、多晶硅、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硅化锗(SiGe))、III-V族(如氮化镓(GaN)、砷化镓(GaAs)、磷化镓(GaP)、磷化铟(InP)、磷化镓铟(InGaP)等)或II-VI族(如碲化镉(CdTe)、铟铜硒(CuInSe 2 )、铜铟镓硒(CuInGaSe)等)。此外,太阳能电池120也可选择有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或有机高分子(Organic polymer) 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请参阅图2A与图2B,所述散热模块20包括数个第一散热体200、二第二散热体300及二框架400。这些第一散热体200为相互并排,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散热体200的数量可以为3个,但并不以此为限,可以依搭配需散热物体的尺寸作增减,例如4个或6个。二第二散热体300分别并排于这些相互并排的第一散热体200的相对两侧,二框架分别框住这些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散热模块的新型太阳能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太阳能模块,该太阳能模块包括有至少一面板及至少一排太阳能电池;及一散热模块,包括有:数个第一散热体,各第一散热体相互并排,并以真空热压合的方式结合于太阳能模块的一侧,每一第一散热体包括一散热板及一置于该散热板上的散热管;及二框架,分别框设于全部散热管的两端;所述第一散热体的并排数等同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并排数或串联数,各所述太阳能电池分别设置于各所述第一散热体上;各所述第一散热体间以一间隙相互并排;更包括有一绝缘层,形成于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太阳能模块之间;每一第一散热体于所述散热板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一散热片;各所述第一散热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各所述散热板更具有至少一散热微结构;各所述散热管填充有一相变化材料;所述框架具有一滑槽部及一延伸部,该延伸部自滑槽部延伸,并分别覆盖各所述散热管的两端缘;更包括多个封口盖,其中所述滑槽部包括二轨道及一连接各所述轨道的底板,该底板设有多个以一间距排列的开孔,各所述封口盖分别穿设过各所述开孔,并分别塞住对应各所述开孔的散热管;更包括数个封口件,各所述封口件连接各所述散热管及所述滑槽部;每一所述封口件具有一滑轴及位于该滑轴相对两端的一第一卡合部及一第二卡合部,所述散热管的相异两端各具有一填充口,各所述第一卡合部分别设置于所述滑槽内,各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设置于该填充口内;更包括多个结合件,各所述结合件分别结合所述延伸部及各所述散热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散热模块的新型太阳能光电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太阳能模块,该太阳能模块包括有至少一面板及至少一排太阳能电池;及一散热模块,包括有:数个第一散热体,各第一散热体相互并排,并以真空热压合的方式结合于太阳能模块的一侧,每一第一散热体包括一散热板及一置于该散热板上的散热管;及二框架,分别框设于全部散热管的两端;所述第一散热体的并排数等同所述太阳能电池的并排数或串联数,各所述太阳能电池分别设置于各所述第一散热体上;各所述第一散热体间以一间隙相互并排;更包括有一绝缘层,形成于所述散热模块与所述太阳能模块之间;每一第一散热体于所述散热板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一散热片;各所述第一散热体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各所述散热板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信威,黄子欣,陈彦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