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7760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1 0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以特优质抗虫白棉品系RY58为母本、转基因抗虫绿色棉品种川彩棉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彩棉4号作为轮回亲本回交一次,通过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抗虫绿色纤维植株开展群体和单株系统选择,筛选出系列优质转基因抗虫绿色彩色棉新品系。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选育的绿色棉,纤维长度和强力显著提高,达到或超过普通白色棉的纤维品质水平,绿色纤维株率和抗虫株率达到100%,完全适应纺织工业的要求;同时衣分、单铃重、抗病性也大幅度提升,产量明显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育种
,尤其涉及一种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纺织工业结构调整,人们对优质、生态、环保的专用棉需求越来越大,天然彩色纤维尤其受到人们的青睐。“十五”以来,天然彩色棉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已成为国内外棉花科技的重要领域之一,我国相继利用原始的彩色棉资源材料培育出一批极具潜在优势的彩色棉新品种和新材料,其产量和品质比原始彩色棉材料有较大提高。但与白棉相比,这些彩色棉新品种或新材料仍存在纤维品质较差、纤维色泽不稳定、产量不高、抗虫抗病性较差等问题,制约了彩色棉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和高端生态彩色棉纺织品的发展。利用特优质抗虫白棉品系,结合抗虫转基因技术和抗病性诱导选择技术,培育具有转基因抗虫、抗病的彩色棉新品种,提高彩色棉的纤维品质、色泽的稳定性和抗性与产量,不但对保护农民种植彩棉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彩棉的纺织适应性和附加值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对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彩色棉特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棉花纤维长度和强力较差,绿色纤维株率和抗虫株率水平较低的问题,提高绿色纤维的适纺性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所述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包括:首先以特优质抗虫白棉品系RY58为母本、转基因抗虫绿色棉品种川彩棉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彩棉4号作为轮回亲本回交一次,对其杂交后代同步开展抗虫、绿色纤维、抗病、高衣分、大铃等优良性状选择;其次回交1代利用1%卡那霉素溶液涂抹主茎倒数第1片平展叶片进行抗虫性鉴定,选择所涂抹叶片不变色的植株栓花自交,混收自交铃种子;回交2代利用1%卡那霉素溶液涂抹主茎倒数第1片平展叶进行抗虫性鉴定,选择所涂抹叶片不变色的植株栓花自交,选择绿色纤维的植株混收自交铃种子;在回交3代及以后的世代中进行抗虫绿色纤维优良单株选择并分单株收自交铃种子;最后回交4代至回交6代株行内连续多代定向选择单株;回交7代至回交9代株行选择,综合比较群体的稳定性、纯度、产量,最终得到优质抗虫绿色棉新品系GRY 21。进一步,所述在回交3代及以后的世代中进行抗虫绿色纤维优良单株选择并单收种子具体包括:抗虫性评价:苗期至花蕾期卡那霉素鉴定3次。分别在苗期、蕾期及现花期,选晴天利用1%硫酸卡那霉素溶液涂抹主茎倒数第1片
平展叶片,5-7d后拔除叶片变色的植株,保留所涂抹叶片不变色的植株并在开花后栓花自交。抗病性评价及诱导选择:苗期接枯萎病、黄萎病病菌作抗病性评价选择。接枯萎病病菌:在苗床播种后盖土之前,苗床接枯萎病病菌,按照苗床地每平方米接枯萎病菌粉45g,为正常接枯萎病病菌鉴定的50%;接黄萎病病菌:移栽时,每窝接黄萎病菌液10ml,为正常接枯萎病病菌鉴定的50%;在苗期、蕾期、花铃期调查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情况,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生严重的植株给予拔除。农艺性状评价:在8月底至9月初调查单株的结铃性、纤维色泽、果枝节位、株高等,选择绿色纤维、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单株,分单株收自交铃并考察铃重、衣分。纤维品质评价:分单株纤维样品送至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选择绿色纤维、且农艺性状优良单株,分单株收自交铃种子。进一步,所述特优质抗虫白棉品系RY58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5mm,比强度>35cN/tex,马克隆值<4.0。进一步,所述优质抗虫绿色棉新品种:绿色纤维,抗虫株率100%;铃卵圆形,单铃籽棉重5.5g以上,衣分30%以上;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mm,比强度>30cN/tex,马克隆值<4.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以特优质抗虫白棉品系RY58为母本、转基因抗虫绿色棉品种川彩棉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彩棉4号作为轮回亲本回交一次,通过对其杂交后代进行抗虫绿色纤维植株开展群体和单株系统选择,筛选出系列优质转基因抗虫绿色彩色棉新品系。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选育的绿色棉,纤维长度和强力显著提高,达到或超过普通白色棉的纤维品质水平,绿色纤维株率和抗虫株率达到100%,完全适应纺织工业的要求;同时衣分、单铃重、抗病性也大幅度提升,产量明显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以特优质抗虫白棉品系RY58为母本、转基因抗虫绿色棉品种川彩棉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彩棉4号作为轮回亲本回交
一次,对其杂交后代同步开展抗虫、绿色纤维、抗病、高衣分、大铃等优良性状选择;S102:回交1代(BC1F1)卡那霉素鉴定,选择不变色植株,混收,回交2代(BC1F2)卡那霉素鉴定,选择绿色纤维(绿色或浅绿色)的植株混收;在回交3代(BC1F3)及其以后的世代中进行绿色纤维单株选择并单收种子;S103:回交4代(BC1F4)至回交6代(BC1F6)株行内连续多代定向选择单株;回交7代(BC1F7)至回交9代(BC1F9)株行选择,综合比较群体的稳定性、纯度、产量,最终得到优质抗虫绿色棉新品系GRY 21。在步骤S102中在回交3代(BC1F3)及其以后的世代中进行绿色纤维单株选择并单收种子具体包括:单株选择评价;抗虫性评价:苗期至花蕾期卡那霉素鉴定3次;抗病性评价:苗期接枯萎病、黄萎病病菌作抗病性鉴定;农艺性状评价:结铃性、铃重、衣分、纤维色泽等考察;纤维品质评价:纤维样品送至国家指定机构检测;选择绿色纤维、且农艺性状优良单株,单收。在回交3代(BC1F3)及其以后的世代中进行绿色纤维单株选择并单收种子,且该单株同时具备抗虫、大铃、抗病、衣分较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优质抗虫白棉品系RY58的纤维品质达到特优质标准,多年测试
平均其HVICC标准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5mm,比强度>35cN/tex,马克隆值<4.0。所选育的优质绿色棉新品种具有以下特征:绿色纤维,抗虫株率100%;铃卵圆形,单铃籽棉重5.5g以上,衣分30%以上;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mm,比强度>30cN/tex,马克隆值<4.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包括:首先以特优质抗虫白棉品系RY58为母本、转基因抗虫绿色棉品种川彩棉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彩棉4号作为轮回亲本回交一次,对其杂交后代同步开展抗虫、绿色纤维、抗病、高衣分、大铃优良性状选择;其次回交1代利用1%卡那霉素溶液涂抹主茎倒数第1片平展叶片进行抗虫性鉴定,选择所涂抹叶片不变色的植株栓花自交,混收自交铃种子;回交2代利用1%卡那霉素溶液涂抹主茎倒数第1片平展叶进行抗虫性鉴定,选择所涂抹叶片不变色的植株栓花自交,选择绿色纤维的植株混收自交铃种子;在回交3代及以后的世代中进行抗虫绿色纤维优良单株选择并分单株收自交铃种子;最后回交4代至回交6代株行内连续定向选择单株;回交7代至回交9代株行选择,综合比较群体的稳定性、纯度、产量,最终得到优质抗虫绿色棉新品系GRY 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包括:首先以特优质抗虫白棉品系RY58为母本、转基因抗虫绿色棉品种川彩棉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以川彩棉4号作为轮回亲本回交一次,对其杂交后代同步开展抗虫、绿色纤维、抗病、高衣分、大铃优良性状选择;其次回交1代利用1%卡那霉素溶液涂抹主茎倒数第1片平展叶片进行抗虫性鉴定,选择所涂抹叶片不变色的植株栓花自交,混收自交铃种子;回交2代利用1%卡那霉素溶液涂抹主茎倒数第1片平展叶进行抗虫性鉴定,选择所涂抹叶片不变色的植株栓花自交,选择绿色纤维的植株混收自交铃种子;在回交3代及以后的世代中进行抗虫绿色纤维优良单株选择并分单株收自交铃种子;最后回交4代至回交6代株行内连续定向选择单株;回交7代至回交9代株行选择,综合比较群体的稳定性、纯度、产量,最终得到优质抗虫绿色棉新品系GRY 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优质抗虫绿色纤维彩色棉新品种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回交3代及以后的世代中进行抗虫绿色纤维优良单株选择并单收种子具体包括:抗虫性评价:苗期至花蕾期卡那霉素鉴定3次,分别在苗期、蕾期及现花期,选晴天利用1%硫酸卡那霉素溶液涂抹主茎倒数第1片平展叶片,5-7d后拔除叶片变色的植株,保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戢沛城牟方生龚一耘杨泽湖钟文娟毛正轩蒲德强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