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龙老茶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7756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1 0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乌龙老茶的制作方法,属于茶加工技术领域。其包括如下步骤:(1)选料;(2)烧炭;(3)一次焙茶;(4)暂时存放;(5)二次焙茶;(6)贮藏;(7)年复一年烘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乌龙茶,经过5年的反复炭焙,得到的乌龙老茶外形乌润,汤色橙红透亮,香气碳香浓郁持久,滋味鲜活浓厚、含碳香,叶底鲜活柔亮的独特品质风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乌龙老茶的制作方法,属于茶加工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时尚的追求,老茶已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茶客、茶商开始青睐收藏各种老茶,特别是乌龙老茶慢慢地被发掘出来。老茶性温和,有治风寒感冒、治肠胃虚寒、降压降脂、防治糖尿病等效用。乌龙老茶加工主要是选取乌龙茶经过后期的烘焙精制而成。通过烘焙,应用脱水糖化作用、异构化作用、氧化作用、后熟作用等烘焙原理,可以降低茶叶含水量,排除茶叶异味,杀菌、降低农残以及根据市场需求,烘焙出适合不同消费市场的特色产品。烘焙主要分电焙和炭焙两种,目前市场上的乌龙老茶主要有两种烘焙方式,即电焙和炭焙。电焙的乌龙老茶品质欠佳,外形无光泽,香气低,滋味淡薄无活性,叶底硬欠亮。炭焙方式主要是通过烧透的木炭上覆灰,通过长时间的细火慢焙而成,通常一次焙火要长达十几个小时,耗时长。目前,尚未有乌龙老茶制作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乌龙老茶的制作方法。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得到的乌龙老茶外形乌润,汤色橙红透亮,香气碳香浓郁持久,滋味鲜活浓厚、含碳香,叶底鲜活柔亮的独特品质风格。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乌龙老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料:选取新鲜的乌龙茶;(2)烧炭:选择无烟的实木炭,放于焙笼下方的火盆中点燃;(3)一次焙茶:将步骤(1)选取的乌龙茶装入竹筛中,再将竹筛放入步骤(2)所述的焙笼中烘焙,保持焙笼内的温度83~88℃,每18~25分钟将上述乌龙茶从焙笼取出翻拌,烘焙1~1.5小时,得到一次焙茶;(4)暂时存放:将步骤(3)所得一次焙茶冷却后,立即装入避光袋中,用夹子夹好袋口,存放8~12天,得到暂时存放好的乌龙茶;(5)二次焙茶:取步骤(4)所得暂时存放好的乌龙茶,进行二次烘焙,装入竹筛中,再将竹筛放入步骤(2)所述焙笼中烘焙,保持焙笼内的温度83~88℃,每18~25分钟将上述乌龙茶从焙笼取出翻拌,烘焙1~1.5小时,得到二次焙茶;(6)贮藏:将步骤(5)得到的二次焙茶,装入避光袋中,封好袋口,贮藏1年,得到贮藏好的乌龙茶;(7)年复一年烘焙:将步骤(6)得到的贮藏好的茶叶,重复上述步骤(2)-(6),重复5年,即得到所述乌龙老茶。本专利技术的乌龙茶,经过5年的反复炭焙,得到的乌龙老茶外形乌润,汤色橙红透亮,香气碳香浓郁持久,滋味鲜活浓厚、含碳香,叶底鲜活柔亮的独特品质风格。与现有技术中的电焙相比,电焙形成的乌龙老茶品品质欠佳,外形无光泽,香气低,滋味淡薄无活性,叶底硬欠亮,而且乌龙茶是紧结的颗粒,热量传导到颗粒表面,但是难以渗透到颗粒内部,因此难以焙透,且贮藏性差。与现有技术中的木炭上覆灰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大大缩短了茶叶炭焙的时间,同时品质独特。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步骤(1)所述选取的乌龙茶品质优良,滋味醇厚。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乌龙茶内含丰富,有利于后期炭焙及存放过程中物质转化,是成品品质优良的基础。进一步,步骤(3)所述一次焙茶的天气为无雨天气,所述竹筛中每筛装入6~8斤乌龙茶,所述竹筛的直径为65~70cm。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无雨天气,可以防止茶叶变潮造成品质劣变,同时有利于焙茶时水汽及时散发。每筛装入6~8斤,便于品质的稳定,量少,容易焙焦,量多,则不利于水汽散发。进一步,步骤(4)所述暂时存放时的环境为干燥通风。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存放环境干燥通风,可以防止茶叶劣变,利于物质缓慢转化。进一步,步骤(5)所述二次焙茶的天气为无雨天气。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无雨天气,可以防止茶叶变潮造成品质劣变,同时有利于焙茶时水汽及时散发。二次焙茶的目的在于巩固品质,进一步发挥木炭对茶叶的穿透作用,使茶叶进一步吃火,香气更加凸显,利用内含物质转化。进一步,步骤(6)所述贮藏时的环境为干燥通风。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存放环境干燥通风,可以防止茶叶劣变,利于物质缓慢转化。步骤(7)所述年复一年烘焙,指的是将步骤(6)得到的贮藏好的茶叶,第二年重复上述步骤(2)-(6),第三年重复上述步骤(2)-(6),第四年重复上述步骤(2)-(6),第五年重复上述步骤(2)-(6),至第五年焙茶,即得到所述乌龙老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乌龙茶,经过5年的反复炭焙,得到的乌龙老茶外形乌润,汤色橙红透亮,香气碳香浓郁持久,滋味鲜活浓厚、含碳香,叶底鲜活柔亮
的独特品质风格。而电焙的乌龙老茶色暗无光泽,香气不持久,滋味淡薄无活性,叶底硬欠明亮。2.现有技术中的木炭上覆灰炭焙,通常每焙一次需要十几个小时,而本专利技术所用的炭焙方法,每焙一次只要1~1.5小时,大大缩短了用时,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3.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简单,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应用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乌龙老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料:选取新鲜的品质优良、滋味醇厚的乌龙茶;(2)烧炭:选择无烟的实木炭,放于焙笼下方的火盆中点燃;(3)一次焙茶:选择无雨天气,将步骤(1)选取的乌龙茶装入竹筛中,竹筛中每筛装入6斤乌龙茶,竹筛的直径为65cm,再将竹筛放入步骤(2)所述的焙笼中烘焙,保持焙笼内的温度83℃,每25分钟将上述乌龙茶从焙笼取出翻拌,烘焙1小时,得到一次焙茶;(4)暂时存放:将步骤(3)所得一次焙茶冷却后,立即装入避光袋中,用夹子夹好袋口,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存放8天,得到暂时存放好的乌龙茶;(5)二次焙茶:选择无雨天气,取步骤(4)所得暂时存放好的乌龙茶,进行二次烘焙,装入竹筛中,再将竹筛放入步骤(2)所述焙笼中烘焙,保持焙笼内的温度83℃,每25分钟将上述乌龙茶从焙笼取出翻拌,烘焙1小时,得到二次焙茶;(6)贮藏:将步骤(5)得到的二次焙茶,装入避光袋中,封好袋口,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贮藏1年,得到贮藏好的乌龙茶;(7)年复一年烘焙:将步骤(6)得到的贮藏好的茶叶,重复上述步骤(2)-(6),重复5年,即得到所述乌龙老茶。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乌龙老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选料:选取品质优良,滋味醇厚的乌龙茶;(2)烧炭:选择无烟的实木炭,放于焙笼下方的火盆中点燃;(3)一次焙茶:选择无雨天气,将步骤(1)选取的乌龙茶装入竹筛中,竹筛中每筛装入7斤乌龙茶,竹筛的直径为68cm,再将竹筛放入步骤(2)所述的焙笼中烘焙,保持焙笼内的温度85℃,每21分钟将上述乌龙茶从焙笼取出翻拌,烘焙1.2小时,得到一次焙茶;(4)暂时存放:将步骤(3)所得一次焙茶冷却后,立即装入避光袋中,用夹子夹好袋口,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存放10天,得到暂时存放好的乌龙茶;(5)二次焙茶:选择无雨天气,取步骤(4)所得暂时存放好的乌龙茶,进行二次烘焙,装入竹筛中,再将竹筛放入步骤(2)所述焙笼中烘焙,保持焙笼内的温度85℃,每21分钟将上述乌龙茶从焙笼取出翻拌,烘焙1小时,得到二次焙茶;(6)贮藏:将步骤(5)得到的二次焙茶,装入避光袋中,封好袋口,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贮藏1年,得到贮藏好的乌龙茶;(7)年复一年烘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乌龙老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料:选取新鲜的乌龙茶;(2)烧炭:选择无烟的实木炭,置于焙笼下方的火盆中点燃;(3)一次焙茶:将步骤(1)选取的乌龙茶装入竹筛中,再将竹筛放入步骤(2)所述的焙笼中烘焙,保持焙笼内的温度83~88℃,每18~25分钟将上述乌龙茶从焙笼取出翻拌,烘焙1~1.5小时,得到一次焙茶;(4)暂时存放:将步骤(3)所得一次焙茶冷却后,立即装入避光袋中,用夹子夹好袋口,存放8~12天,得到暂时存放好的乌龙茶;(5)二次焙茶:取步骤(4)所得暂时存放好的乌龙茶,进行二次烘焙,装入竹筛中,再将竹筛放入步骤(2)所述焙笼中烘焙,保持焙笼内的温度83~88℃,每18~25分钟将上述乌龙茶从焙笼取出翻拌,烘焙1~1.5小时,得到二次焙茶;(6)贮藏:将步骤(5)得到的二次焙茶,装入避光袋中,封好袋口,贮藏1年,得到贮藏好的乌龙茶;(7)年复一年烘焙:将步骤(6)得到的贮藏好的茶叶,重复上述步骤(2)‑(6),重复5年,即得到所述乌龙老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乌龙老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选料:选取新鲜的乌龙茶;(2)烧炭:选择无烟的实木炭,置于焙笼下方的火盆中点燃;(3)一次焙茶:将步骤(1)选取的乌龙茶装入竹筛中,再将竹筛放入步骤(2)所述的焙笼中烘焙,保持焙笼内的温度83~88℃,每18~25分钟将上述乌龙茶从焙笼取出翻拌,烘焙1~1.5小时,得到一次焙茶;(4)暂时存放:将步骤(3)所得一次焙茶冷却后,立即装入避光袋中,用夹子夹好袋口,存放8~12天,得到暂时存放好的乌龙茶;(5)二次焙茶:取步骤(4)所得暂时存放好的乌龙茶,进行二次烘焙,装入竹筛中,再将竹筛放入步骤(2)所述焙笼中烘焙,保持焙笼内的温度83~88℃,每18~25分钟将上述乌龙茶从焙笼取出翻拌,烘焙1~1.5小时,得到二次焙茶;(6)贮藏:将步骤(5)得到的二次焙茶,装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月兰杨春廖勤明刘晓东汤周斌林国轩郭春雨卿燕江沛衡江帆成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江沛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