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桥梁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及顶推纠偏方法。
技术介绍
连续刚构桥是墩梁固结的连续梁桥,分主跨为连续梁的多跨刚构桥和多跨连续-刚构桥,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两个以上主墩,采用墩梁固结体系,具有T形刚构桥和连续梁桥的优点。合拢段是连续刚构桥施工的关键环节,为减小运营期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对桥梁结构的不利影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施工时,一般在合拢段采用千斤顶顶推,对合拢段两侧(具体是合拢段两侧的悬臂梁段)分别施加水平顶推力(根据所施工连续刚构桥的跨径与合拢前温度,所施加水平顶推力一般在80t~150t,个别文献记载有采用的水平顶推力为800t),调整桥梁内力状态,以消除施工期温度及长期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现如今,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及临时锁定的构造设计形式多样,一般多采用刚性支撑构造(又称劲性骨架)结合合拢段部分钢束临时张拉进行锁定的方式,在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前形成刚性连接(也称假合龙)。劲性骨架早期多采用内置式,即劲性骨架及顶推装置位于混凝土浇筑面以内,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后完全包含劲性骨架,劲性骨架作为永久性结构保留。该结构张拉后,由内置劲性骨架分担了部分轴向压力,有利于减小合拢段混凝土的局部压应力,但后期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劲性骨架与混凝土间压应力将逐步重新分配,劲性骨架将吸收大部分来自预应力钢束的压应力,因而易导致合拢段混凝土压应力储备降低,增加开裂风险。鉴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多采用外置式劲性骨架(也称外刚性支撑构造)。外置式劲性骨架位于混凝土浇筑面以外,属于临时构件,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去掉,不参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由顶板顶推体系和底板顶推体系组成;所述顶板顶推体系包括两组分别布设在所施工连续刚构桥的两个悬臂梁段(2)端部的顶板预埋底座、支撑于两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之间的顶板刚性支撑构造(5‑10)和对顶板刚性支撑构造(5‑10)进行顶推的顶板顶推机构,所述悬臂梁段(2)为钢筋混凝土箱梁,所施工连续刚构桥的主梁合拢段为连接于两个所述悬臂梁段(2)之间的合拢段;每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均包括两个布设于同一个所述悬臂梁段(2)上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两个所述顶板预埋底座分别为布设在悬臂梁段(2)的顶板(2‑3)上部左右两侧的顶板左侧预埋底座(3‑1)和顶板右侧预埋底座(4‑1);所述顶板刚性支撑构造(5‑10)为顶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或顶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所述顶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两端分别支顶于两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的顶板左侧预埋底座(3‑1)上或两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的顶板右侧预埋底座(4‑1)上,所述顶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一端支顶在一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的顶板左侧预埋底座(3‑1)上且其另一端支顶在另一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的顶板右侧预埋底座(4‑1)上;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由顶板顶推体系和底板顶推体系组成;所述顶板顶推体系包括两组分别布设在所施工连续刚构桥的两个悬臂梁段(2)端部的顶板预埋底座、支撑于两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之间的顶板刚性支撑构造(5-10)和对顶板刚性支撑构造(5-10)进行顶推的顶板顶推机构,所述悬臂梁段(2)为钢筋混凝土箱梁,所施工连续刚构桥的主梁合拢段为连接于两个所述悬臂梁段(2)之间的合拢段;每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均包括两个布设于同一个所述悬臂梁段(2)上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两个所述顶板预埋底座分别为布设在悬臂梁段(2)的顶板(2-3)上部左右两侧的顶板左侧预埋底座(3-1)和顶板右侧预埋底座(4-1);所述顶板刚性支撑构造(5-10)为顶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或顶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所述顶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两端分别支顶于两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的顶板左侧预埋底座(3-1)上或两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的顶板右侧预埋底座(4-1)上,所述顶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一端支顶在一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的顶板左侧预埋底座(3-1)上且其另一端支顶在另一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的顶板右侧预埋底座(4-1)上;所述顶板刚性支撑构造(5-10)的一端为固定端且其另一端为顶推端,所述固定端支顶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为顶板固定侧底座,所述顶推端支顶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为顶板顶推侧底座;所述顶板顶推机构布设在顶板刚性支撑构造(5-10)的所述顶推端与所述顶板顶推侧底座之间;所述顶板顶推机构为顶板顶推千斤顶(6-1),所述顶板顶推千斤顶(6-1)后部支顶在所述顶板顶推侧底座上,且顶板顶推千斤顶(6-1)前部支顶在顶板刚性支撑构造(5-10)的所述顶推端上;所述顶板顶推千斤顶(6-1)与其所顶推的顶板刚性支撑构造(5-10)布设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底板顶推体系包括两组分别布设在所施工连续刚构桥的两个悬臂梁段(2)端部的底板预埋底座、支撑于两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之间的底板刚性支撑构造(5-20)和对底板刚性支撑构造(5-20)进行顶推的底板顶推机构;每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均包括两个布设于同一个所述悬臂梁段(2)上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两个所述底板预埋底座分别为布设在悬臂梁段(2)的底板(2-1)上部左右两侧的底板左侧预埋底座(3-2)和右侧预埋底座(4-2),所述底板左侧预埋底座(3-2)和右侧预埋底座(4-2)均位于悬臂梁段(2)的左右两侧腹板(2-2)之间;所述底板刚性支撑构造(5-20)为底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或底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所述底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两端分别支顶于两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中的底板左侧预埋底座(3-2)上或两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中的右侧预埋底座(4-2)上,所述底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一端支顶在一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中的底板左侧预埋底座(3-2)上且其另一端支顶在另一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中的右侧预埋底座(4-2)上;所述底板刚性支撑构造(5-20)的一端为固定端且其另一端为顶推端,所述固定端支顶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为底板固定侧底座,所述顶推端支顶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为底板顶推侧底座;所述底板顶推机构布设在底板刚性支撑构造(5-20)的所述顶推端与所述底板顶推侧底座之间;所述底板顶推机构为底板顶推千斤顶(6-2),所述底板顶推千斤顶(6-2)后部支顶在所述底板顶推侧底座上,且底板顶推千斤顶(6-2)前部支顶在底板刚性支撑构造(5-20)的所述顶推端上;所述底板顶推千斤顶(6-2)与其所顶推的底板刚性支撑构造(5-20)布设在同一直线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四个所述顶板预埋底座的结构均相同;每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的两个所述顶板预埋底座呈对称布设;两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中四个所述底板预埋底座的结构均相同;每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中的两个所述底板预埋底座呈对称布设。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顶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两端分别支顶于两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的顶板左侧预埋底座(3-1)之间,另一个所述顶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两端分别支顶于两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中的顶板右侧预埋底座(4-1)之间;所述顶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底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底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两端分别支顶于两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中的底板左侧预埋底座(3-2)之间,另一个所述底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两端分别支顶于两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中的右侧预埋底座(4-2)之间;所述底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数量为一个。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固定侧底座和所述顶板顶推侧底座上均固定安装有顶板顶推反力架,所述顶板顶推反力架为顶板纵向顶推反力架(9)和/或顶板斜向顶推反力架(8);所述顶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两端均支顶在顶板纵向顶推反力架(9)上,所述顶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两端均支顶在顶板斜向顶推反力架(8)上;所述底板固定侧底座和所述底板顶推侧底座上均固定安装有顶推反力架,所述顶推反力架为底板纵向顶推反力架(11)和/或底板斜向顶推反力架;所述底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两端均支顶在底板纵向顶推反力架(11)上,所述底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两端均支顶在所述底板斜向顶推反力架上。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及顶推纠偏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两个所述顶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四个所述顶板纵向顶推反力架(9)和两个所述顶板顶推机构组成顶板纵向顶推体系;四个所述顶板纵向顶推反力架(9)分别安装在四个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上,两个所述顶板顶推机构分别支顶于两个所述顶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顶推端上;两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所述顶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两个所述顶板斜向顶推反力架(8)和一个所述顶板顶推机构组成顶板斜向顶推体系;两个所述顶板斜向顶推反力架(8)分别安装在所述顶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两端支顶的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上;两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两个所述底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四个所述底板纵向顶推反力架(11)和两个所述底板顶推机构组成底板纵向顶推体系;四个所述底板纵向顶推反力架(11)分别安装在四个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上,两个所述底板顶推机构分别支顶于两个所述底板纵向顶推用支撑构造的顶推端上;两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所述底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两个所述底板斜向顶推反力架和一个所述底板顶推机构组成底板斜向顶推体系;两个所述底板斜向顶推反力架分别安装在所述底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两端支顶的所述底板预埋底座上;所述顶板纵向顶推体系和所述底板纵向顶推体系组成纵向顶推系统,所述顶板斜向顶推体系和所述底板斜向顶推体系组成梁段纠偏顶推系统。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与所述底板斜向顶推用支撑构造呈交叉布设或呈同向布设。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刚性支撑构造(5-10)和底板刚性支撑构造(5-20)均为型钢支撑构造;所述型钢支撑构造包括下支撑钢板(5-1)、布设在下支撑钢板(5-1)上的刚性支撑件和两个分别布设在下支撑钢板(5-1)前后两端的端部钢板(5-3),所述下支撑钢板(5-1)和所述刚性支撑件均沿悬臂梁段(2)的顶推方向进行布设且二者的长度相同;所述下支撑钢板(5-1)为矩形钢板,所述刚性支撑件位于下支撑钢板(5-1)的正上方且其宽度小于下支撑钢板(5-1)的宽度;两个所述端部钢板(5-3)均沿下支撑钢板(5-1)的宽度方向进行布设且二者均为竖向钢板;所述下支撑钢板(5-1)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端部钢板(5-3)上,且所述刚性支撑件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端部钢板(5-3)上;所述刚性支撑件焊接固定在下支撑钢板(5-1)上,所述刚性支撑件为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或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为一根倒扣在下支撑钢板(5-1)上的第一槽钢(5-2-1),所述第二支撑件由两根对称布设的支撑角钢(5-2-2)组成,所述第三支撑件由左右两个对称布设的竖向钢板(2-3)和支撑于两个所述竖向钢板(2-3)上的上支撑钢板(2-4)组成;所述下支撑钢板(5-1)的左侧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供多个左侧固定螺栓安装的左侧螺栓安装孔(5-1-1)且其右侧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多个分别供多个右侧固定螺栓安装的右侧螺栓安装孔(5-1-2),多个所述左侧螺栓安装孔(5-1-1)和多个所述右侧螺栓安装孔(5-1-2)均沿下支撑钢板(5-1)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所述下支撑钢板(5-1)通过多个所述左侧固定螺栓和多个所述右侧固定螺栓锁紧固定在所施工连续刚构桥的悬臂梁段上;两个所述端部钢板(5-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供端部连接螺栓安装的第一连接螺栓安装孔(5-3-1)。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连续刚构桥合拢段顶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预埋底座为第一顶板预埋底座或第二顶板预埋底座(7);所述第一顶板预埋底座包括两个对称布设的第一纵向开槽角钢(1-1)和对两个所述第一纵向开槽角钢(1-1)进行连接的横向连接结构,两个所述第一纵向开槽角钢(1-1)均沿纵桥向布设在悬臂梁段(2)上;两个所述第一纵向开槽角钢(1-1)均为直角角钢,两个所述第一纵向开槽角钢(1-1)的水平直角边均布设于悬臂梁段(2)的顶板(2-3)上且其竖向直角边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卓亚,蒲广宁,王卫山,王旭,杜进生,龚晓晖,石雄伟,宋彬,冯威,李晓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