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释微粒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6925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9 05: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释微粒。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缓释微粒的制备全程常温或低温,对于高温敏感的药物,特别是蛋白、核酸及肽类药物制备聚合物基质的组合物非常有利,相比已公开的技术,能够最大程度上在整个工艺过程中保持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同时,所制备的缓释微粒具有接近零级的优异缓释效果,药物浓度在缓释期间稳定,解决了传统的要预先制备药物微小颗粒的S/O/W工艺得到的微粒前期没有药物释放,而后期药物快速释放的缺点;再者,缓释微粒具有较高的载药率和药物包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水溶性药物,特别是蛋白质、核酸、肽类药物包封在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的聚合物中,从而得到能够持续释放药物的缓释微粒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寡肽、多肽和蛋白作为候选药物获得了大量关注,其在治疗严重的病状(癌症、贫血症、多发性硬化、肝炎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大分子活性成分比较脆弱,因为它们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差(容易在低pH或蛋白酶解下降解),循环半衰期较短,以及它们穿过肠壁的通透性差,从而导致生物利用度非常低,因此难以口服给药。注射或胃肠外途径给药仍是多肽和蛋白等活性成分的优选给药途径。可通过静脉、肌肉或皮下途径注射的肽和蛋白的很多制剂已经上市或在研发当中,如亮丙瑞林缓释微粒、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曲普瑞林缓释微粒等。对于许多肽试剂,特别是激素,需要以受控的速率长期连续给药,这些活性成分在靶组织或器官上产生期望的效果所需的全身浓度很高,因而需要通过频繁地注射高剂量获得治疗效用窗中所需的浓度,这常常造成对患者有损害的全身毒性。同时,注射给药是疼痛的,因此,患者的依从低,疗效差,副作用大。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基于聚合物的活性成分的长效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得以解决,该系统通过将活性成分包封入生物可降解和生物相容的聚合物基质中,制成微胶囊、微颗粒或可移植杆的形式,使活性成分长期稳定地释放出来,从而达到緩释控释的目的。已经报道的微粒制备方法有多种,比如溶剂挥发法(solvent evaporation)、凝聚法(coacervation)、喷雾干燥法以及喷雾冷冻干燥法等。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水相中溶剂挥发法,它又可细分为单乳化法(Oil/Water,O/W;Water/Oil,W/O)和复乳化法(Water/Oil/Water,W/O/W;Water/Oil/Oil,W/O/O)。一种改进的复乳化方法(如CN102245210A、CN1826170B),直接将多肽粉末悬浮在有机相中,形成油包固(S/O)的悬浊液,然后将此悬浊液分散到水相中,形成S/O/W的复乳液。由于多肽粉末一般不溶于中间有机相溶剂,此方法可避免Wl/O/W2复乳化方法中内水相向外水相的扩散,进而提高包封率。在S/O/W方法中,预制备的活性物质颗粒的大小十分重要,当固体蛋白质颗粒的直径从5微米增大到20微米时,不仅初期的释放速率翻倍,其微囊包封率从80%下降到20%。通常得到的蛋白质、多肽冻干粉末平均粒径在10-1000μm,比如,典型的蛋白质、多肽冷冻干燥粉末平均粒径约在10-500μm。如果直接用如此大粒径的粉末悬浮在有机溶剂中形成S/O悬浊液,然后应用S/O/W复乳化方法制备微粒,药物将得不到很好高的包封,导致包封率低,或者緩释结果不令人满意(前期药物突释较大,而后期药物释放量不足),或者制备的微粒粒径太大,难以给药;同时,药物粉末的形状也影响微粒的形状。因此,一般要采用某种方法预先将药物粉末平均粒径减小到1-10μm,然后将此粉末用于S/O/W复乳化法制备緩释微粒(USP6270700;Takada S,et al.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2003,88(2):229-42)。然而,制备小粒径的药物往往要通过研磨、喷雾干燥、超声粉碎、气流粉碎、结晶法等方法(如CN1494900B),工艺复杂,并且容易导致活性成分失活。研磨法受限于造成粉尘、重金属污染以及研磨热引起的蛋白质变性;喷雾干燥法或许可以提供足够小的蛋白颗粒,但是喷嘴附近的高剪切力和液体与空气间的界面张力会使蛋白变性;此外,喷雾干燥或喷雾式冷冻干燥中须使用表面活性剂,而表面活性剂又造成蛋白质在下一步制剂程序中与溶剂互相作用。同时,如果降低制备颗粒工艺的复杂性,牺牲粒径大小以保证药物的活性,制备的颗粒粒径相对微粒略小(即颗粒半径比聚合物层厚度大得多),则会出现每个微粒只包裹一个或很少几个活性物质颗粒的情况,从而导致前期极少药物释放,而后期药物释快速释放,达不到缓释效果。另一种改进的复乳化法(如CN102233129B、CN102871969A、CN101721375B、CN102885785B等),将活性物质与一种或几种添加剂(如葡聚糖、聚乙二醇、海藻酸钠等)制备小颗粒,然后用有机溶剂洗去部分或全部的添加剂,获得多孔、半镂空或镂空的活性物质小颗粒,然后再以常规的S/O/W工艺制备微粒。这种方法增加了制备小颗粒这一步较复杂的步骤,而且需要用有机溶剂除去其中的添加剂。并且,这些添加剂大多为水溶性物质,如果没有完全去除,容易影响释放效果,加快活性物质释放,或者形成凝胶(如高分子量的葡聚糖、海藻酸钠),可能导致微粒涨破、药物释放延迟或者释放不完全。更进一步优化的制备方法(US5556642),将水溶性活性物质和聚合物溶于共溶剂,然后通过蒸发去除有机溶剂得到固体混合物,然后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中,通过O/W法制备微粒。这种方法克服了传统的S/O/W法前期没有药物释放,而后期药物释急剧释放的缺点。然而,挥发有机溶剂制备固体的工艺不利于对温度敏感的活性物质,容易致使其变性;如果于较低温度下挥发有机溶剂,由于溶剂挥发较慢则会造成活性物质在固化时聚集析出,干燥
后的固体分散体中活性物质也会以较大的体积存在,如块状、带状、丝状,对后续的制备微粒工艺造成困难或造成浪费,也会导致释放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无需预先制备小粒径药物粉末、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緩释微粒的方法,工艺比较简单而且又能保持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包封率高和緩释效果优异。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缓释微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水溶性药物与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的水难溶性聚合物的固体分散体;2)将步骤1)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溶于有机溶剂C中,形成固体分散体乳液(内油相),所述有机溶剂C为不能溶解所述水溶性药物但可以溶解所述水难溶性聚合物、沸点低于水且不溶于或难溶于水的有机溶剂;3)将步骤2)得到的固体分散体乳液注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外水相)中形成均匀的乳液;4)通过溶剂挥发或溶剂提取使乳液中的微粒固化,收集微粒,用超纯水洗涤数次,以除去附着于微粒表面的表面活性剂,然后进行干燥,获得所述缓释微粒。所述的水溶性药物包括分子量小于约3350Da的碱性物质或含有碱性基团的物质(如生物碱、短肽、拮抗剂、抗生素、小分子核酸)及其盐,以及分子量大于约3350Da的碱性物质或含有碱性基团的物质及其盐(如多肽、蛋白、核酸、抗体、抗原、抗生素等)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水溶性药物为蛋白类药物、肽类药物和核酸类药物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所述水溶性药物的分子量小于约3350Da。所述蛋白包括天然的,合成的,半合成的或重组的化合物或蛋白质,或含有通过肽键共价连接的α氨基酸的基本组成结构,或功能上相关。具体的,包括但不限于球状蛋白(如白蛋白、球蛋白、组蛋白),纤维蛋白(如胶原,弹性蛋白,角蛋白),化合物蛋白质(可含有一个或多个非肽组分,如糖蛋白、核蛋白、粘蛋白、脂蛋白、金属蛋白),治疗性蛋白,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缓释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水溶性药物与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的水难溶性聚合物的固体分散体;2)将步骤1)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溶于有机溶剂C中,形成固体分散体乳液,所述有机溶剂C为不能溶解所述水溶性药物但可以溶解所述水难溶性聚合物、沸点低于水且不溶于或难溶于水的有机溶剂;3)将步骤2)得到的固体分散体乳液注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形成均匀的乳液;4)通过溶剂挥发或溶剂提取使乳液中的微粒固化,收集微粒,用超纯水洗涤数次,以除去附着于微粒表面的表面活性剂,然后进行干燥,获得所述缓释微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释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水溶性药物与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的水难溶性聚合物的固体分散体;2)将步骤1)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溶于有机溶剂C中,形成固体分散体乳液,所述有机溶剂C为不能溶解所述水溶性药物但可以溶解所述水难溶性聚合物、沸点低于水且不溶于或难溶于水的有机溶剂;3)将步骤2)得到的固体分散体乳液注入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形成均匀的乳液;4)通过溶剂挥发或溶剂提取使乳液中的微粒固化,收集微粒,用超纯水洗涤数次,以除去附着于微粒表面的表面活性剂,然后进行干燥,获得所述缓释微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药物为蛋白、核酸和具有不多于30个氨基酸残基的肽及其衍生物、类似物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水难溶性聚合物包括聚酯、聚碳酸酯、聚缩醛、聚酐、聚羟基脂肪酸以及它们的共聚物、共混物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释微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通过以下步骤实施:11)将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的水难溶性聚合物与水溶性药物完全溶解于有机溶剂A中,形成药物和聚合物的混合溶液;12)将所述混合溶液注入有机溶剂B中或将有机溶液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锋赖树挺郑阳曹付春连远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帝奇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