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黎奇凡专利>正文

罐装氧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682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罐装氧气,它的罐体内不仅装有产氧剂,还装有二氧化碳吸收剂,罐体上方有一个储气囊。它可以使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使呼出的气体再次被净化为纯氧为下一次呼吸所利用。这样就避免了吸氧过程中95%的氧气浪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城市居民医疗、保健的罐装氧气,尤其是适用于小罐零售的罐装氧气。目前国际上的适用于商店零售的小罐装氧气都仅仅是储存或产生氧气的,而常人每次呼吸所消耗的氧气一般仅占呼吸气体总量的5%,于是采用目前的方式吸氧将会造成95%的氧气被浪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罐装氧气,使用它吸氧时,通过吸收二氧化碳使人呼出的气体被再生被再次利用。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氧气的浪费,大幅度降低罐装氧气的价格,使罐装氧气能被大多数人享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罐装氧气罐体内,不仅装入产氧剂,而且也装入二氧化碳吸收剂,罐体上方设置储气囊。当催化剂加入产氧剂时产生的氧气先进入储气囊,再被人吸入肺中,而人呼出的气体先通入二氧化碳吸收剂腔被除去二氧化碳,然后再通入储气囊为下一次呼吸所利用。这样呼出的气体被除去二氧化碳后又被再次循环利用。就达到了本专利技术要达到的目的。这样的罐装氧气,没有氧气的浪费。同样的使用时间所需的产氧剂仅为现在的罐装氧气的二十分之一,所以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这样的罐装氧气的一个实例的纵剖面构造图。在图1中,罐体(8)上有一个口鼻式的面罩(1)直通内装二氧化碳吸收剂(3)的再生腔(2),再生腔(2)通过输气管(6)和储气囊(7)相通,再生腔(2)前方与内装产氧剂(5)的产氧腔(4)相连接,产氧腔(4)上方通过输气管(6)和储气囊(7)相通。使用时先取下气囊(7),由输气管(6)的上端开口把催化剂(9)加入产氧腔(4),再安上气囊(7),于是产氧剂(5)就会产生氧气通过输气管(6)充满储气囊(7),当人在面罩(1)处吸气时,储气囊(7)内的氧气就会通过输气管(6)再生腔(2)被人吸入。当人呼气时,呼出的气体通过面罩(1)再生腔(2),被再生腔(2)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3)吸收掉其中的二氧化碳再生为较纯净的氧气,通过输气管(6)再回到储气囊(7)。二氧化碳吸收剂(3)可以是潮湿的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颗粒或纱布,产氧剂(5)最好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剂可以是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权利要求1.一种罐装氧气,其特征是罐体内装有产氧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罐体上方设有一个储气囊。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罐装氧气,其特征是罐体内分设一个装产氧剂的产氧腔和装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再生腔,催化剂在使用时由外部加入产氧腔。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罐装氧气,其特征是罐体再生腔上设有一个口鼻式的面罩,罐体上方设有一个使产氧腔、再生腔与储气囊连通的输气管。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罐装氧气,其特征是产氧剂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剂采用高锰酸钾,二氧化碳吸收剂采用湿的氢化钙颗粒。全文摘要一种罐装氧气,它的罐体内不仅装有产氧剂,还装有二氧化碳吸收剂,罐体上方有一个储气囊。它可以使人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使呼出的气体再次被净化为纯氧为下一次呼吸所利用。这样就避免了吸氧过程中95%的氧气浪费。文档编号A62D9/00GK1163786SQ9611127公开日1997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29日专利技术者黎奇凡 申请人:黎奇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罐装氧气,其特征是:罐体内装有产氧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罐体上方设有一个储气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奇凡
申请(专利权)人:黎奇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6[中国|江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