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天器结构与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航天器在轨多功能结构综合管理与操控系统。
技术介绍
当前,航天器对其有效载荷比和可利用空间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多功能结构技术在航天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并走向应用。多功能结构技术是把数据处理、辐射防护、热控、蓄电等功能与航天器自身结构有机融合为一体的一项技术,通过采用结构、功能和材料的一体化设计,消除大量冗余质量和体积,从而显著提升航天器的载荷/质量比、载荷/体积比以及功能/结构比。然而,对于一个具体的多功能结构,要想实现其在航天器上的顺利、正常工作,需要对其在轨工作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同时需要对其在轨工作状态进行监测。因此,急需研制一套在轨管理与操控系统,以对航天器多功能结构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截止目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发现关于此类管理与操控系统的文献报道或工程应用先例。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多功能结构在航天器上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航天器在轨多功能结构综合管理与操控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天器在轨多功能结构综合管理与操控系统,包括多功能结构单元、电源管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放电负载单元。其中,所述多功能结构单元由主结构模块、四个可充/放电源模块、减振系统以及传感器模块组成,所述电源管理单元与可充/放电源模块连接,控制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充电和放电操作,同时实时检测调整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各电性能参数,并将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各电性能参数传输给数据处理单元,并将自身工作状态参数通过其自身的遥测接口
直接提交到航天器平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与传感器模块连接,通过传感器模块获取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航天器在轨多功能结构综合管理与操控系统,包括多功能结构单元(1)、电源管理单元(2)、数据处理单元(3)和放电负载单元(4),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结构单元(1)由主结构模块、四个可充/放电源模块、减振系统以及传感器模块组成,所述电源管理单元(2)与可充/放电源模块连接,控制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充电和放电操作,同时实时检测调整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各电性能参数,并将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各电性能参数传输给数据处理单元(3),并将自身工作状态参数通过其自身的遥测接口直接提交到航天器平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3)与传感器模块连接,通过传感器模块获取多功能结构单元(1)运行时的机械性能参数与电性能参数,并通过其自身的遥测接口与数传接口,将采集的数据提交给航天器平台,最终传回地面测控平台;所述放电负载单元(4)与电源管理单元(2)连接,能够在电源管理单元(2)的控制下耗用电源模块的能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天器在轨多功能结构综合管理与操控系统,包括多功能结构单元(1)、电源管理单元(2)、数据处理单元(3)和放电负载单元(4),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结构单元(1)由主结构模块、四个可充/放电源模块、减振系统以及传感器模块组成,所述电源管理单元(2)与可充/放电源模块连接,控制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充电和放电操作,同时实时检测调整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各电性能参数,并将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各电性能参数传输给数据处理单元(3),并将自身工作状态参数通过其自身的遥测接口直接提交到航天器平台;所述数据处理单元(3)与传感器模块连接,通过传感器模块获取多功能结构单元(1)运行时的机械性能参数与电性能参数,并通过其自身的遥测接口与数传接口,将采集的数据提交给航天器平台,最终传回地面测控平台;所述放电负载单元(4)与电源管理单元(2)连接,能够在电源管理单元(2)的控制下耗用电源模块的能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在轨多功能结构综合管理与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结构模块包括框架(5)、上盖板(6)和下盖板(7),所述框架(5)的整体外形呈田字构型,具有四个方格空腔,所述框架(5)具有关于x、y和z三轴的全方位对称性;所述下盖板(7)固定于所述框架(5)的底面;所述上盖板(6)固定于所述框架(5)的顶面;所述框架(5)、上盖板(6)和下盖板(7)组成主承力结构;所述可充/放电源模块包括4个,分别记为可充/放电源模块Ⅰ(8)、可充/放电源模块Ⅱ(9)、可充/放电源模块Ⅲ(10)和可充/放电源模块Ⅳ(11);每个可充/放电源模块通过弹性支撑结构以嵌埋方式设置于框架(5)、上盖板(6)以及下盖板(7)所形成的封闭方格空腔内,且框架内的每个方格空腔内唯一安装1个可充/放电源模块;可充/放电源模块的正、负极线通过强电电缆引出,连接到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外侧壁的强电电连接器上形成充放电接口;所述可充/放电源模块既具有多次充电与多次放电的功能,又具有充当振子消耗振动能量的功能;每个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四周与用于容纳该可充/放电源模块的方格空腔内壁之间设置有弹性块(12);每个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底面与所述下盖板(7)之间设置有弹性垫(13),每个可充/放电源模块的顶面与所述上盖板(6)之间也设置有弹性垫(13);可充/放电源模块、弹性块(12)和弹性垫(13)构成减振系统;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若干个温度传感器和若干个加速度传感器;所述若干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可充/放电源模块的内腔和外侧壁,用于监测相应可充/放电源模块的温度;所述若干个加速度传感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5)的内壁、上盖板(6)的内壁以及所述下盖板(7)的内壁,用于测量所述框架(5)、上盖板(6)和所述下盖板(7)的振动情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天器在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旭,吴军,李德湛,范才智,尹昌平,刘望,郝东,罗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