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雨污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5937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6 2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污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池,分离池被隔墙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初期雨水收集池,另一部分被固定溢流堰隔成混入池和雨水收集池,固定溢流堰比隔墙矮,在初期雨水收集池内设有泥沙收集池;在初期雨水收集池的下部设有污水截流管,在污水截流管上设有闸门,闸门采用翘板启闭;在隔墙下部设有入流门,在入流门上设有可调溢流板,在可调溢流板上连接有浮筒;在雨水收集池的下端部设有雨水收集管,在混入池的上部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雨污合流进水管位于翘板的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完全依靠水力自控不仅能够对初期雨水实现定量截流,还能够在降雨过后实现自动排入污水截流管,并对雨水起到分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污水、初期雨水的分流
,特别是一种雨污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降雨初期时的雨水简称初雨。由于初期雨水对地面构筑物表面的污染物具有淋洗、冲刷以及输送的作用,从而造成初期雨水会携带降雨过程中大部分的污染物,最终流入污水管道。因此,若不对初期的污染性雨水进行分离,将会给污水处理厂带来较大的水量负荷冲击,影响后续的处理效果。因此,将全部的雨水都排入到污水收集管网是不可行的,同样也是不经济的,所以对初期雨水进行分流处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目前,采用污水管网系统对初雨进行截流,并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后期雨水由于污染程度较轻,可直接排入周边自然水体,但目前的雨污分流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分流装置结构复杂,可操作性差;2)需要电力控制,运行、维护成本高;3)对初期雨水携带的泥沙不能进行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完全依靠水力自控的雨污分离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雨污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池,所述分离池被设置在其中的隔墙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初期雨水收集池,另一部分被固定溢流堰隔成混入池和雨水收集池,所述固定溢流堰比所述隔墙矮,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内设有泥沙收集池,所述泥沙收集池与倾斜台面的坡底相邻,所述倾斜台面设置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底部;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的下部设有污水截流管,在所述污水截流管上设有闸门,所述闸门与提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提拉绳的另一端与翘板的近隔墙端连接,所述翘板设置在所述混入池内,所述翘板的高度低于所述隔墙高于所述固定溢流堰,所述翘板通过中心轴与所述分离池的侧壁连接,在所述翘板的近隔墙端下方连接有容器,在所述容器上设有泄水孔,所述翘板的两端均设有位于其上方的限位块,所述提拉绳跨绕在滑轮上,所述滑轮和所述限位块均安装在所述分离池的侧壁上;在所述隔墙下部设有入流门,在所述入流门上设有可调溢流板,在所述可调溢流板上连接有浮筒;所述倾斜台面的坡顶与所述污水截流管的底标高平齐,
所述倾斜台面的坡底位于所述入流门的下方;在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下端部设有雨水收集管,在所述混入池的上部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所述雨污合流进水管位于所述翘板的正上方。所述容器采用半球状结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一)对初期雨水截流效果好:雨水经过翘板容器的收集,可以通过重力将污水截流管的闸门关闭,同时浮筒借助液位的快速上升不断将隔墙上的可调溢流板抬升,直至关闭。因此该装置对降雨响应较灵敏,可实现初期雨水的定量收集,因此,初期雨水截流效果好。二)泥沙收集效果好:该雨水分离装置有一定的泥沙收集能力。初期雨水往往携带大量泥沙,在收集初期雨水完毕时,泥沙与水处于混合状态,但由于降雨仍在持续,导致收集初期雨水区域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降雨持续时间越长,初期雨水中的泥沙静置时间越久,泥水分离效果好,同时初期雨水收集池设有倾斜台面及泥沙收集池,便于泥沙得到更好的收集。三)稳定性高:由于该雨污分流装置完全依靠水力自控,无电力控制装置,检修频率低。同时对于一般降雨甚至强度较大的降雨都十分适用。四)安装检修成本低:该雨污分流装置所需零件成本低,安装方便。同时该雨污分流装置功能分区明确,便于检修。因此,能够节省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使用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克服了现有雨污分流装置可操作性差、对初期雨水的截流效果差以及对于自动化控制要求高等方面的不足,完全依靠水力自控不仅能够对初期雨水实现定量截流,还能够在降雨过后实现自动排入污水截流管,并对雨水起到分流作用,能够降低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缓解初期雨水对自然水体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平面图;图2为图1的Ⅰ-Ⅰ剖面图;图3为图1的Ⅱ-Ⅱ剖面图。图中:1、雨污合流进水管,2、雨水收集管,3、污水截流管,4、浮筒,5、固定溢流堰,6、隔墙,7、泥沙收集池,8、倾斜台面,9、可调溢流板,10、入流门,11、限位块,12、翘板,13、滑轮,14、闸门,15、泄水孔,16、中心轴,17、容器,18、
分离池。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图3,一种雨污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池18,所述分离池18被设置在其中的隔墙6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初期雨水收集池,另一部分被固定溢流堰5隔成混入池和雨水收集池,所述固定溢流堰5比所述隔墙6矮,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内设有泥沙收集池7,所述泥沙收集池7与倾斜台面8的坡底相邻,所述倾斜台面8设置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底部。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的下部设有污水截流管3,在所述污水截流管3上设有闸门14,所述闸门14与提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提拉绳的另一端与翘板12的近隔墙端连接,所述翘板12设置在所述混入池内,所述翘板12的高度低于所述隔墙6高于所述固定溢流堰5,所述翘板12通过中心轴与所述分离池18的侧壁连接,在所述翘板12的近隔墙端下方连接有容器17,在所述容器17上设有泄水孔15,所述翘板12的两端均设有位于其上方的限位块11,所述提拉绳跨绕在滑轮13上,所述滑轮13和所述限位块11均安装在所述分离池18的侧壁上。在所述隔墙6的下部设有入流门10,在所述入流门10上设有可调溢流板9,在所述可调溢流板9上连接有浮筒4。所述倾斜台面8的坡顶与所述污水截流管3的底标高平齐,所述倾斜台面8的坡底位于所述入流门10的下方。在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下端部设有雨水收集管2,在所述混入池的上部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1,所述雨污合流进水管1位于所述翘板12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器17采用半球状结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未降雨或降雨较小时,雨污通过雨污合流管道1的出水口沿着翘板12倾斜方向流入混入池内,然后雨污越过隔墙6上的可调溢流板9流入初期雨水收集池,最后经污水截流管3排出。当降雨量较大时,雨水冲击翘板12并通过容器17储存一定量雨水后,由于重力作用便顺势下降,向上提动提拉绳和闸门14,将污水截流管3关闭。翘板12的高度低于隔
墙6但高于固定溢流板5,以防止翘板12因雨水上升浸没而无法正常运作。与此同时,随着降雨的持续,浮筒4随着水位上升而带动可调溢流板9向上抬升,此时污水截流管上的闸门14已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当收集一定量的初期雨水后,混入池内的液位与固定溢流堰5的高度持平,浮筒4达到最高水位,可调溢流板9被抬升至入流门10的最高点达到关闭状态,后期雨水则越过固定溢流堰5流入雨水收集池,然后经雨水收集管2排出,从而实现雨水的收集。与此同时,被收集到的初期雨水得到了一定的静置,泥沙沉降到混入池的底部区域。当降雨减小或是停止降雨时,容器17收集不到雨水并通过泄水孔15将水排空导致重力减小,闸门14下落,污水截流管3的通道被开启,储存在初期雨水收集池内的初期雨水进入污水截流管3实现初期雨水的弃流。并且泥沙通过倾斜台面8进入泥沙收集池7,从而泥沙得到有效收集。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污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池被设置在其中的隔墙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初期雨水收集池,另一部分被固定溢流堰隔成混入池和雨水收集池,所述固定溢流堰比所述隔墙矮,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内设有泥沙收集池,所述泥沙收集池与倾斜台面的坡底相邻,所述倾斜台面设置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底部;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的下部设有污水截流管,在所述污水截流管上设有闸门,所述闸门与提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提拉绳的另一端与翘板的近隔墙端连接,所述翘板设置在所述混入池内,所述翘板的高度低于所述隔墙高于所述固定溢流堰,所述翘板通过中心轴与所述分离池的侧壁连接,在所述翘板的近隔墙端下方连接有容器,在所述容器上设有泄水孔,所述翘板的两端均设有位于其上方的限位块,所述提拉绳跨绕在滑轮上,所述滑轮和所述限位块均安装在所述分离池的侧壁上;在所述隔墙下部设有入流门,在所述入流门上设有可调溢流板,在所述可调溢流板上连接有浮筒;所述倾斜台面的坡顶与所述污水截流管的底标高平齐,所述倾斜台面的坡底位于所述入流门的下方;在所述雨水收集池的下端部设有雨水收集管,在所述混入池的上部设有雨污合流进水管,所述雨污合流进水管位于所述翘板的正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污分离装置,包括分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池被设置在其中的隔墙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初期雨水收集池,另一部分被固定溢流堰隔成混入池和雨水收集池,所述固定溢流堰比所述隔墙矮,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内设有泥沙收集池,所述泥沙收集池与倾斜台面的坡底相邻,所述倾斜台面设置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的底部;在所述初期雨水收集池的下部设有污水截流管,在所述污水截流管上设有闸门,所述闸门与提拉绳的一端连接,所述提拉绳的另一端与翘板的近隔墙端连接,所述翘板设置在所述混入池内,所述翘板的高度低于所述隔墙高于所述固定溢流堰,所述翘板通过中心轴与所述分离池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强田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