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邹德威专利>正文

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椎间植骨融合器和人工椎间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7900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6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椎间植骨融合器和人工椎间盘,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10)包括上植体(1)和下植体(6),上植体(1)的下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上插入部(2),下植体(6)为上植体(1)的镜像。上下植体同时插入椎间间隙并用螺钉固定后形成上下双轨道。内植物还包括可使上下植体分离的撑开组件,可调整轴向撑开、压缩,实现精准调整间隙,取代椎体撑开器,扩开病变狭窄间隙,集植入、减压、沿轨道精准送入融合器(或人工椎间盘)为一步,与脊柱病变节段形成三维稳定的力学模块,彻底消除融合器(或人工椎间盘)移位、下沉、脱位等病发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的是一种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还是一种椎间植骨融合器,更是一种人工椎间盘。
技术介绍
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是历经半个多世纪的经典手术,也是解决颈椎退行性变、脊髓压迫脊髓型颈椎病唯一有效方法。手术的关键是对脊髓彻底的减压。对减压后遗留的椎间隙清除退变的间盘组织后留下缺损,需要植骨融合重建稳定。除传统的自体髂骨三面皮质骨块填充植骨外,近年来,各种新技术相继应用。针对植骨后的骨块脱落、移位、下沉等并发症及髂骨供区神经损伤、疼痛、感染等并发症,除替代植骨材料外,广泛采用的主要技术有:椎间植骨融合器再加前路钢板固定,形成目前代表性的主要技术,甚至被称为治疗退行性变的“金标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颈椎前路手术的关键是从椎间隙对脊髓进行彻底有效的减压,但在颈椎退变的进程中,椎体间隙大多严重狭窄,一般的手术器械,如刮匙、髓核钳等,都难以进入,视线更是被严重遮挡。因此,要达到彻底有效的减压,首先要借椎体钉及外置的椎体撑开器,将退变狭窄的椎间隙轴向撑开,扩大椎间隙,使术者的视线能够看清凸向椎管内的致压物,并将器械送入,小心将致压物从脊髓表面分离并取出。但此步骤实施后,椎体钉常在椎体松质骨内发生切割,造成松质骨骨折、医源性骨质疏松;减压完成后,植入的椎间植骨融合器,目前普遍为硬度远大于松质骨的金属及聚迷乙酮材料制成,并普遍存在融合器高度阶梯跨度较大,因此,解剖适配性差:高度不足,则容易松动脱位;高度过大,则容易下沉,挤入上或下方椎体,使椎间隙重新变狭窄。为防止这些问题,普遍在植入椎间植骨融合器后,再加前路钢板固定,但因术中撑开使用椎体钉对松质骨进行了一次破坏,甚至“切割”。而目前颈前路临床批准使用的所有内植物,本身均不具备往后轴向撑开的能力,如椎间融合器及钢板,且一旦植入,就完全遮挡了视线,而不能再进行任何减压,故当减压完成后,因椎体钉对松质骨的破坏,再植入钢板,故常常使钢板螺钉稳定度大大降低,而
存在钢板松动的潜在危险。近年来,减压后不融合,而采用功能重建的非融合技术(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的非融合内植物假体植入),因其目的是保存重建运动功能,故不能再加钢板固定。退行性病变,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常合并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故上述问题常导致植骨融合器的脱位、松动、下沉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不再加钢板固定的人工颈椎间盘,松动、下沉、脱出甚至完全掉出,产生严重并发症,使手术完全失败,成为困扰医患双方的重大问题,目前仍未获满意的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内植物系统在脊椎减压手术中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椎间植骨融合器和人工椎间盘,该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第一、通过预设轨道,可以确保精准适配,便捷植入和安全。第二、可调整轴向撑开、压缩,实现精准调整间隙,并集减压和植入为一步。第三、内植物与上下椎体形成三维整体力学模块,螺钉植入椎体松质骨,轨道嵌入终板,轨道和融合器咬合实现界面间固定。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包括上植体和下植体,上植体的下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上插入部,下植体的上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下插入部,上插入部和下插入部能够同时插入脊椎间隙,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还包括能够使上植体和下植体分离的撑开组件。上植体呈片状,上插入部位于上植体的下端,上插入部与上植体垂直,上插入部为条状或片状。上植体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上插入部,上插入部位于上植体的下端,上插入部与上植体垂直,上插入部为柱状,上插入部的下端为滑轨,两个上插入部相互平行。上插入部的断面形状为顶端朝上的等腰三角形、或尖端朝上的水滴形、或倒T形、或上部为顶端朝上的等腰三角形下部为顶端朝上的梯形。上插入部中部的两侧均设有条形翼片,翼片沿上插入部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翼片位于同一平面内。该撑开组件包括位于上植体左右两侧的上调节筒、位于下植体左右两侧的下调节筒和两根螺杆,左侧的螺杆的两侧分别与左侧的上调节筒和左侧的下调节筒螺纹连接,右侧的螺杆的两侧分别与右侧的上调节筒和右侧的下调节筒螺纹连接,螺杆上部
的螺纹旋向和螺杆下部的螺纹旋向相反,转动两根螺杆能够使上植体和下植体分离。该撑开组件包括位于上植体左右两侧的上齿条和位于下植体左右两侧的下齿条,左侧的上齿条的锯齿结构与左侧的下齿条的锯齿结构相咬合,右侧的上齿条的锯齿结构与右侧的下齿条的锯齿结构相咬合,上齿条和下齿条外套设防止上齿条和下齿条分离的套筒,该撑开组件仅能够使上植体和下植体单向分离。上植体和下植体互为镜像,上植体和下植体位于同一平面内。一种椎间植骨融合器,该椎间植骨融合器的上表面设有与上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的上插入部相匹配的上滑槽,该椎间植骨融合器的下表面设有与上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的下插入部相匹配的下滑槽。一种人工椎间盘,该人工椎间盘含有上下设置的凹件和凸件,该凹件的上表面设有与上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的上插入部相匹配的上滑槽,该凸件的下表面设有与上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的下插入部相匹配的下滑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通过预设轨道,可以确保精准适配,便捷植入和安全。第二、可调整轴向撑开、压缩,实现精准调整间隙,并集减压和植入为一步。第三、内植物与上下椎体形成三维整体力学模块,螺钉植入椎体松质骨,轨道嵌入终板,轨道和融合器咬合实现界面间固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为实施例1中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第一种上插入部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种上插入部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三种上插入部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中撑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椎间植骨融合器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人工椎间盘的立体示意图。图9为上插入部和下插入部位置交错的立体示意图。其中10.内植物,1.上植体,2.上插入部,3.翼片,4.上调节筒,5.通孔,6.下植体,7.下插入部,8.螺母,9.下调节筒,11.螺杆,12.上齿条,13.下齿条,14.套筒;20.椎间植骨融合器,21.上滑槽,22.下滑槽;30.人工椎间盘,31.凹件,32.凸件,33.上滑槽,34.下滑槽。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10包括上植体1和下植体6,上植体1的下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上插入部2,下植体6的上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下插入部7,上插入部2和下插入部7能够同时插入脊椎间隙,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还包括能够使上植体1和下植体6分离的撑开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上插入部2和下插入部7能够同时插入两个脊椎之间的间隙,然后使该撑开组件将上植体1和下植体6沿脊椎的长度方向相互分离(上植体1和下植体6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从而撑开两个脊椎之间的间隙,以便于医生可以看清楚脊椎之间的状况以及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下面介绍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10的具体构造。上植体1和下植体6的表面均设有用于骨螺钉穿过的通孔5,如图1所示,上植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10)包括上植体(1)和下植体(6),上植体(1)的下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上插入部(2),下植体(6)的上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下插入部(7),上插入部(2)和下插入部(7)能够同时插入脊椎间隙,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还包括能够使上植体(1)和下植体(6)分离的撑开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10)包括上植体(1)和下植体(6),上植体(1)的下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上插入部(2),下植体(6)的上部设有用于插入脊椎间隙的下插入部(7),上插入部(2)和下插入部(7)能够同时插入脊椎间隙,所述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还包括能够使上植体(1)和下植体(6)分离的撑开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上植体(1)呈片状,上插入部(2)位于上植体(1)的下端,上插入部(2)与上植体(1)垂直,上插入部(2)为条状或片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上植体(1)下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上插入部(2),上插入部(2)位于上植体(1)的下端,上插入部(2)与上植体(1)垂直,上插入部(2)为柱状,上插入部(2)的下端为滑轨,两个上插入部(2)相互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上插入部(2)的断面形状为顶端朝上的等腰三角形、或尖端朝上的水滴形、或倒T形、或上部为顶端朝上的等腰三角形下部为顶端朝上的梯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上插入部(2)中部的两侧均设有条形翼片(3),翼片(3)沿上插入部(2)的长度方向设置,两个翼片(3)位于同一平面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脊椎减压的内植物,其特征在于,该撑开组件包括位于上植体(1)左右两侧的上调节筒(4)、位于下植体(6)左右两侧的下调节筒(9)和两根螺杆(11),左侧的螺杆(11)的两侧分别与左侧的上调节筒(4)和左侧的下调节筒(9)螺纹连接,右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德威
申请(专利权)人:邹德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