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7663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6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包括启爆装置、车标、检测装置和电机,所述车标安装在车头的上方,且车标的内部设置有合页装置,所述合页装置的后方设置有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的后方设置有安全保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将安全气囊安装在车标的后方,且在车标上设置有合页装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微电脑控制装置启动电机使合页装置旋转,然后打开安全气囊,有效的防止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对车身造成伤害,且安全气囊还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也能保护车内的乘员,在安全气囊的前方设置有安全保护网,起到了卸力的作用,使安全防护性能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属于防撞气囊

技术介绍
安全气囊一般由传感器(sensor)、电控单元(ECU)、气体发生器(inflator)、气囊(bag)、续流器(clockspring)等组成,通常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做在一起构成气囊模块(airbag module)。传感器感受汽车碰撞强度,并将感受到的信号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接收传感器的信号并进行处理,当它判断有必要打开气囊时,立即发出点火信号以触发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接收到点火信号后,迅速点火并产生大量气体给气囊充气。气囊作为车身被动安全性的辅助配置,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当汽车与障碍物碰撞后,称为一次碰撞,乘员与车内构件发生碰撞,称为二次碰撞,气囊在一次碰撞后、二次碰撞前迅速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使乘员因惯性而移动时“扑在气垫上”从而缓和乘员受到的冲击并吸收碰撞能量,减轻乘员的伤害程度。然而,现有的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一般都安装在车内的驾驶室和副驾驶室,只能对车内的成员进行保护,对于车身方面并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因此需要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来解决车身在事故中受到损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可靠性高,能有效的保证车身在事故中不受到损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包括启爆装置、车标、检测装置和电机,所述车标安装在车头的上方,且车标的内部设置有合页装置,所述合页装置的后方设置有安全气囊,所述安全气囊的后方设置有安全保护网,所述电机安装在合页装置的下方,且电机的左侧设置有气缸,所述电机与合页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气缸的上方设置有导管,所述启爆装置安装在导管的内部,所述车头的内部设置有微电脑控制装置,所述微电脑控制装置的上方设置有启动电源,所述启动电源与启爆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检测装置安装在车头的前方,且检测装置由激光测试装置、轨道测试装置和视频探测装置组成,所述激光测试装置、轨道测试装置、视频探测装置、启动电源和电机均与微电脑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气缸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气缸分别安装在微电脑控制装置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启爆装置的右侧设置有铜片。进一步地,所述电机与合页装置通过传动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气缸与安全气囊通过导管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结构科学合理,操作安全方便,将安全气囊安装在车标的后方,且在车标上设置有合页装置,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微电脑控制装置启动电机使合页装置旋转,然后打开安全气囊,有效的防止车辆在发生碰撞时对车身造成伤害,且安全气囊还能起到缓冲的作用,也能保护车内的乘员,并且在安全气囊的前方设置有安全保护网,起到了卸力的作用,使安全防护性能更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的工作原理框图;图中:1-车头、2-启爆装置、3-安全保护网、4-车标、5-合页装置、6-安全气囊、7-导管、8-气缸、9-铜片、10-检测装置、101-激光测试装置、102-轨道测试装置、103-视频探测装置、11-电机、12-微电脑控制装置、13-启动电源。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包括启爆装置2、车标4、检测装置10和电机11,车标4安装在车头1的上方,且车标4的内部设置有合页装置5,合页装置5的后方设置有安全气囊6,安全气囊6的后方设置有安全保护网3,电机11安装在合页装置5的下方,且电机11的左侧设置有气缸8,电机11与合页装置5电性连接,气缸8的上方设置有导管7,启爆装置2安装在导管7的内部,车头1的内部设置有微电脑控制装置12,微电脑控制装置12的上方设置有启动电源13,启动电源13与启爆装置2电性连接,检测装置10安装在车头1的前方,且检测装置10由激光测试装置101、轨道测试装置102和视频探测装置103组成,激光测试装置101、轨道测试装置102、视频探测装置103、启动电源13和电机11均与微电脑控制装置12电性连接。气缸8共设置有四个,且四个气缸8分别安装在微电脑控制装置12的上方。启爆装置2的右侧设置有铜片9,当启爆装置2爆炸时将铜片9炸开,人后气缸8开始工作。电机11与合页装置5通过传动轴连接。气缸8与安全气囊6通过导管7连接。工作原理:本技术安装好过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激光测试装置101、轨道测试装置102和视频探测装置103能探测车速和车前的障碍物,并将探测信息发送到微电脑控制装置12上,微电脑控制装置12可以分析是否存在危险,当微电脑控制装置12分析到可能有危险发生时,通过控制电机11将合页装置5旋转,然后通过启动电源13引爆启爆装置2,启爆装置2将右侧的铜片9炸开,从而气缸8开始工作,打开安全气囊6,减少车身的损伤和保护车内的乘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包括启爆装置(2)、车标(4)、检测装置(10)和电机(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标(4)安装在车头(1)的上方,且车标(4)的内部设置有合页装置(5),所述合页装置(5)的后方设置有安全气囊(6),所述安全气囊(6)的后方设置有安全保护网(3),所述电机(11)安装在合页装置(5)的下方,且电机(11)的左侧设置有气缸(8),所述电机(11)与合页装置(5)电性连接,所述气缸(8)的上方设置有导管(7),所述启爆装置(2)安装在导管(7)的内部,所述车头(1)的内部设置有微电脑控制装置(12),所述微电脑控制装置(12)的上方设置有启动电源(13),所述启动电源(13)与启爆装置(2)电性连接,所述检测装置(10)安装在车头(1)的前方,且检测装置(10)由激光测试装置(101)、轨道测试装置(102)和视频探测装置(103)组成,所述激光测试装置(101)、轨道测试装置(102)、视频探测装置(103)、启动电源(13)和电机(11)均与微电脑控制装置(12)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智能外防撞气囊,包括启爆装置(2)、车标(4)、检测装置(10)和电机(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标(4)安装在车头(1)的上方,且车标(4)的内部设置有合页装置(5),所述合页装置(5)的后方设置有安全气囊(6),所述安全气囊(6)的后方设置有安全保护网(3),所述电机(11)安装在合页装置(5)的下方,且电机(11)的左侧设置有气缸(8),所述电机(11)与合页装置(5)电性连接,所述气缸(8)的上方设置有导管(7),所述启爆装置(2)安装在导管(7)的内部,所述车头(1)的内部设置有微电脑控制装置(12),所述微电脑控制装置(12)的上方设置有启动电源(13),所述启动电源(13)与启爆装置(2)电性连接,所述检测装置(10)安装在车头(1)的前方,且检测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义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沃德美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