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碎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57441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6 07: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碎屑装置,包括:提拉管柱;套设在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上的防砂塞帽,防砂塞帽包括本体和套设在本体的外周壁上且能过滤杂质的筛管,其中,本体的内周壁与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之间构造有第一环形流道,在紧邻本体的第一端构造有能使得外部的流体流经筛管后而流入到第一环形流道中的第一过流孔;以及套设在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上且位于防砂塞帽的下方的回接筒,回接筒的内周壁与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之间构造有环空;在紧邻本体的第二端构造有能使流入到第一环形流道中的流体流入到环空中的第二过流孔。该防碎屑装置能够实现回接筒内外的压力连通,防止回接筒变形和挤毁,提高了复杂井况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完井和固井的井下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防碎屑装置
技术介绍
防砂塞帽是尾管悬挂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在回接筒的上端,作用是在尾管下入和固井的过程中,能够防止泥沙等杂物进入到回接筒内,从而保证倒扣和丢手等操作的顺利进行。现有的防砂塞帽多为楔形圆环状,其套设在送入工具的提拉短节上。其中,该防砂塞帽的部分插入到回接筒的内部并封隔回接筒和提拉短节之间的环空,从而实现防止外部的碎屑进入到回接筒的内部目的。然而,由于现有的防砂塞帽与回接筒的内部没有可靠的压力传递通道,在尾管下入的过程中,泥浆会在塞帽处聚集以使得防砂塞帽与回接筒之间形成完全的密封。这样,回接筒的内外压力便不能传递,当回接筒外部的压力较大时,则会造成回接筒因受外部的挤压力较大,从而导致其发生形变或损毁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防碎屑装置,包括:提拉管柱;套设在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上的防砂塞帽,所述防砂塞帽包括本体和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且能过滤杂质的筛管,其中,所述本体的内周壁与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之间构造有第一环形流道,在紧邻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构造有能使得外部的流体流经所述筛管后而流入到所述第一环形流道中的第一过流孔;以及套设在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上且位于所述防砂塞帽的下方的回接筒,所述回接筒的内周壁与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之间构造有环空;在紧邻所述本体的第二端构造有能使流入到所述第一环形流道中的所述流体流入到所述环空中的第二过流孔。
这样,该环空便可通过该第一环形流道以及筛管实现与外部的连通,避免泥浆或砂砾等在筛管的外部聚集,造成筛管与回接筒之间的完全密封。从而,避免当该回接筒的内外压力不能有效地传递,致使回接筒的外部压力较大,从而导致该回接筒被挤压发生形变,甚至损坏的弊端。进一步地,提高了在复杂井况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优选地,在所述本体的所述内周壁上构造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之间构造有所述第一环形流道。优选地,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构造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筛管的内周壁之间构造有第二环形流道。优选地,在所述筛管的外周壁上间隔式构造有多个切缝、过滤孔或通孔。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流孔位于所述环空内。优选地,所述防碎屑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本体的紧邻所述第一端的部位以防止所述筛管沿轴向向上发生窜动的上挡环,以及套设在所述本体的紧邻所述第二端的部位以防止所述筛管沿轴向向下发生窜动的下挡环。优选地,所述防碎屑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二端的外周壁上且位于所述环空内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位于所述第二过流孔的上方且与所述回接筒的内表面形成密封。优选地,所述本体通过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回接筒的内周壁上,所述紧固件位于所述密封套的上方。优选地,所述防碎屑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提拉管柱的下游的外周壁上且能朝井口方向移动的提出接头。优选地,所述防碎屑装置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上且与所述本体相连接的扶正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申请,该回接筒的内周壁与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之间构造有环空。这样,该环空便可通过该第一环形流道以及筛管实现与外部的连通,避免泥浆或砂砾等在筛管的外部聚集,造成筛管与回接筒之间的完全密封。从而,避免当该回接筒的内外压力不能有效地传递,致使回接筒的外部压力较大,从而导致该回接筒被挤压发生形变,甚至损坏的弊端。进一步地,提高了在复杂井况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防碎屑装置还具有保证了送入工具提出的可靠性的优点。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图中: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防碎屑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防砂塞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第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第二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描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该防碎屑装置是尾管悬挂器的一部分。其中,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该防碎屑装置100包括提拉管柱1、防砂塞帽2和回接筒5。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提拉管柱1大致呈柱状或筒状。该提拉管柱1用于上提或下拉防砂塞帽2以及回接筒5等。该防砂塞帽2套设在提拉管柱1的外周壁11上,该防砂塞帽2包括本体21和套设在本体21的外周壁211上且能过滤杂质的筛管22。如图3所示,该筛管22可根据现场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类型的筛管,例如,可为割缝筛管、绕丝筛管或打孔筛管等。通过将该筛管22设置在本体21的外周壁211上,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泥浆、砂砾或大颗粒其他物质进入到如下所述的第一环形流道3中。在本体21的内周壁212与提拉管柱1的外周壁11之间构造有第一环形流道3,在紧邻该本体21的第一端213构造有能使得外部的流体流经筛管22后而流入到第一环形流道3中的第一过流孔4。容易理解,该第一过流孔4的个数可根据流体在单位时间内流动的体积来具体确定,例如,该第一过流孔4可沿该本体21的第一端213的圆周呈间隔式设置。回接筒5套设在提拉管柱1的外周壁11上且位于防砂塞帽2的下方,该回
接筒5的内周壁51与提拉管柱1的外周壁11之间构造有环空6。在紧邻本体21的第二端214构造有能使流入到第一环形流道3中的流体流入到环空6中的第二过流孔7。这样,该环空6便可通过该第一环形流道3以及筛管22实现与外部的连通,避免泥浆或砂砾等在筛管22的外部聚集,造成筛管22与回接筒5之间的完全密封。从而,避免当该回接筒5的内外压力不能有效地传递,致使回接筒5的外部压力较大,从而导致该回接筒5被挤压发生形变,甚至损坏的弊端。进一步地,提高了在复杂井况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如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本体21的内周壁212上构造有第一环形凹槽215,该第一环形凹槽215与提拉管柱1的外周壁11之间构造有上述第一环形流道3。由此可见,该第一环形凹槽215的设置,大大地增大了该本体21的内通径,从而提高了单位时间内流体的流量。如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本体21的外周壁211上构造有第二环形凹槽216,该第二环形凹槽216与筛管22的内周壁之间构造有第二环形流道50。这样,由于该第二环形流道50的设置,使得经该筛管22过滤后的流体进入到该第一环形流道3中后不仅可以得到流速的缓冲,同时,还起到了二次过滤的作用,避免流体经该筛管22后直接流入到第一环形流道3中,在流入的过程中,因带入一些细小的杂质而影响该第一环形流道3的通径尺寸,造成不利于流体的流动的弊端。如图2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在该筛管22的外周壁221上间隔式构造有多个切缝、过滤孔或通孔。这样,便使得该筛管22具有了过滤的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外部的泥浆、砂砾或其他颗粒性物质进入到回接筒5的内部,即,进入到环空6中,避免该环空6被封堵。进一步地,保证了送入工具提出的可靠性。如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二过流孔7位于环空6内。由于第一环形凹槽215沿轴向的槽宽大于第二环形凹槽216沿轴向的槽宽,因而,使得该第二过流孔7的开孔位置会延伸至环空6内。从而,保证从外部流进的流体,经过筛管22、第一环形凹槽215和第二环形凹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碎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拉管柱;套设在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上的防砂塞帽,所述防砂塞帽包括本体和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且能过滤杂质的筛管,其中,所述本体的内周壁与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之间构造有第一环形流道,在紧邻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构造有能使得外部的流体流经所述筛管后而流入到所述第一环形流道中的第一过流孔;以及套设在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上且位于所述防砂塞帽的下方的回接筒,所述回接筒的内周壁与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之间构造有环空;在紧邻所述本体的第二端构造有能使流入到所述第一环形流道中的所述流体流入到所述环空中的第二过流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碎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拉管柱;套设在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上的防砂塞帽,所述防砂塞帽包括本体和套设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且能过滤杂质的筛管,其中,所述本体的内周壁与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之间构造有第一环形流道,在紧邻所述本体的第一端构造有能使得外部的流体流经所述筛管后而流入到所述第一环形流道中的第一过流孔;以及套设在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上且位于所述防砂塞帽的下方的回接筒,所述回接筒的内周壁与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之间构造有环空;在紧邻所述本体的第二端构造有能使流入到所述第一环形流道中的所述流体流入到所述环空中的第二过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碎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所述内周壁上构造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与所述提拉管柱的外周壁之间构造有所述第一环形流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碎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本体的外周壁上构造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环形凹槽与所述筛管的内周壁之间构造有第二环形流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碎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筛管的外周壁上间隔式构造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瑞李夯冯丽莹郭朝辉阮臣良邵志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