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鞋底及具该减震鞋底的篮球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7004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6 0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一种减震鞋底及具该减震鞋底的篮球鞋,减震鞋底的后跟内侧面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第一支撑凸部,后跟外侧面的底部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支撑凸部,且第一支撑凸部的顶端和第二支撑凸部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减震壁槽,两个减震壁槽经后跟后侧面连为一个横截面形状呈U字型的槽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通过第一支撑凸部和第二支撑凸部大大增强鞋底后跟部位的支撑稳定性以及避免鞋底后跟部位过度内翻或外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减震壁槽大大增强第一支撑凸部、第二支撑凸部及鞋底后跟部位的受力变形能力,从而大大提升鞋底后跟部位的缓震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类
,特别是涉及一种减震鞋底及具该减震鞋底的篮球鞋
技术介绍
鞋底为一立体形结构,一般由为与地面接触的鞋底下表面、与鞋底下表面相对置的用于支承脚部的鞋底上表面、连接鞋底下表面和鞋底上表面的且靠近双足中心一侧的鞋底内侧面以及与鞋底内侧面相对置的远离双足中心一侧的鞋底外侧面组成。经人足生物力学研究发现,大部分人都是以脚后跟先着地,而在着地初期脚部受到地面强大的冲击力可达个人体重的 3 ~ 8 倍。可见,脚后跟的鞋底减震效果对于穿着者的舒适度和保护性至关重要。而且脚后跟在触底初期,脚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向外翻转,这时如果脚后跟受到地面的冲击力过大,即对鞋底向外侧方向的冲量太大,容易使得脚部发生向外侧翻转。同时,随着脚步动作的向前进行,脚后跟内侧逐渐撑地并发生向内翻转。因此,脚后跟的内侧和外侧稳定支撑也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鞋底的支撑稳定性和缓震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减震鞋底,该鞋底的后跟部位具有朝向双足中心的后跟内侧面、远离双足中心的后跟外侧面以及连接后跟内侧面和后跟外侧面的后跟后侧面,所述后跟内侧面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第一支撑凸部,所述后跟外侧面的底部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支撑凸部,且所述第一支撑凸部的顶端和第二支撑凸部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减震壁槽,两个所述减震壁槽经后跟后侧面连为一个横截面形状呈U字型的槽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凸部的顶端向内凸出的宽度小于其底端向内凸出的宽度,所述第二支撑凸部的顶端向外凸出的宽度小于其底端向外凸出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支撑凸部朝向双足中心的内端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凸部远离双足中心的外端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凸部的内端面倾斜角度为60°,所述第二支撑凸部的外端面倾斜角度为45°。优选地,所述减震壁槽的上下宽度沿鞋底后跟部位前后方向依次增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篮球鞋,包括鞋面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震鞋底。优选地,所述鞋面结构由内及外依次设有贴肤内里、包裹中层、弹性热压层以及透气面层,所述贴肤内里具有与脚部相配合的形状以形成鞋内腔,所述包裹中层通过车线缝合连接贴肤内里,所述透气面层通过车线缝合连接包裹中层并在其上设有若干透气窗,所述弹性热压层沿所述透气窗的边缘热熔连接包裹中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由于在鞋底后跟部位的后跟内侧面增设第一支撑凸部,在后跟外侧面增设第二支撑凸部,且在第一支撑凸部顶端和第二支撑凸部顶端设有减震壁槽,如此一方面通过第一支撑凸部和第二支撑凸部大大增强鞋底后跟部位的支撑稳定性以及避免鞋底后跟部位过度内翻或外翻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减震壁槽大大增强第一支撑凸部、第二支撑凸部及鞋底后跟部位的受力变形能力,从而大大提升鞋底后跟部位的缓震能力。本技术结构简单,穿着舒适度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减震鞋底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鞋底内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减震壁槽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鞋面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鞋面;200、减震鞋底;10、第一支撑凸部;20、第二支撑凸部;30、减震壁槽;40、贴肤内里;50、包裹中层;51、透气孔;60、透气面层;61、透气窗;70、弹性热压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中,所述的“内”向是指朝向双足中心的一侧,所述的“外”向是指远离双足中心的一侧,所述的“前”向是指朝向鞋头方向的一侧,所述的“后”向是指朝向鞋跟方向的一侧,所述的“顶端”是指朝向鞋底上表面的一侧,所述的“底端”或“底部”是指朝向鞋底下表面的一侧。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篮球鞋,包括鞋面100及减震鞋底200,所述减震鞋底200的后跟部位具有朝向双足中心的后跟内侧面、远离双足中心的后跟外侧面以及连接后跟内侧面和后跟外侧面的后跟后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跟内侧面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第一支撑凸部10,所述第一支撑凸部10的顶端向内凸出的宽度小于其底端向内凸出的宽度。所述后跟外侧面的底部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支撑凸部20,所述第二支撑凸部20的顶端向外凸出的宽度小于其底端向外凸出的宽度。根据大部分人以后跟先着地的足部生物力学特点,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支撑凸部10朝向双足中心的内端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凸部20远离双足中心的外端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凸部10的内端面倾斜角度为60°,所述第二支撑凸部20的外端面倾斜角度为45°,如此不同程度加强后跟内侧和后跟外侧的支撑强度,保证脚步动作的安稳进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凸部10的顶端和第二支撑凸部20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减震壁槽30,两个所述减震壁槽30经后跟后侧面连为一个横截面形状呈U字型的槽体结构,所述减震壁槽30的上下宽度沿鞋底后跟部位前后方向依次增大,通过所述减震壁槽30增强鞋底后跟部位的受力变形能力和缓震效果,结合第一支撑凸部10和第二支撑凸部20大大增强鞋底的穿着舒适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鞋面100由内及外依次设有贴肤内里40、包裹中层50、弹性热压层70以及透气面层60,所述贴肤内里40具有与脚部相配合的形状以形成鞋内腔,所述包裹中层50通过车线缝合连接贴肤内里40,所述透气面层60通过车线缝合连接包裹中层50并在其上设有若干透气窗61,所述弹性热压层70沿所述透气窗61的边缘热熔连接包裹中层50,所述包裹中层50与透气窗61相对应位置处设有透气孔5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该鞋底的后跟部位具有朝向双足中心的后跟内侧面、远离双足中心的后跟外侧面以及连接后跟内侧面和后跟外侧面的后跟后侧面,所述后跟内侧面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第一支撑凸部,所述后跟外侧面的底部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支撑凸部,且所述第一支撑凸部的顶端和第二支撑凸部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减震壁槽,两个所述减震壁槽经后跟后侧面连为一个横截面形状呈U字型的槽体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该鞋底的后跟部位具有朝向双足中心的后跟内侧面、远离双足中心的后跟外侧面以及连接后跟内侧面和后跟外侧面的后跟后侧面,所述后跟内侧面的底部设有向内凸出的第一支撑凸部,所述后跟外侧面的底部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二支撑凸部,且所述第一支撑凸部的顶端和第二支撑凸部的顶端分别设有一个减震壁槽,两个所述减震壁槽经后跟后侧面连为一个横截面形状呈U字型的槽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凸部的顶端向内凸出的宽度小于其底端向内凸出的宽度,所述第二支撑凸部的顶端向外凸出的宽度小于其底端向外凸出的宽度,且所述第一支撑凸部朝向双足中心的内端面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凸部远离双足中心的外端面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世沛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美明达鞋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