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动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5059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4 1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包括基座、转接件和插头,转接件连接于基座与插头之间。基座的前端设有一凹腔,凹腔的两相对内侧壁都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转接件的第一端伸入凹腔,转接件的第一端两相对外侧壁都设有圆柱状的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部,该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装入对应的第一连接孔内使转接件能相对于基座转动。第一连接部在端面设有若干凹位,第一连接孔设有若干凸起与若干凹位配合实现转动定位。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克服连接器的空间局限性,使之得到更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各类电子设备的种类也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从中得到很多的便利。对于这些电子产品,经常需要进行各类讯息的传输:设备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送,设备与电源的能量传送。随之,这就需要一种连接器来为需要传送讯息的两者提供媒介的作用。在现有的连接器中,通常都是固定的解构,无法灵活地转动,不能随意安插。这样的情况就会造成插接空间的局限性,对插座资源造成一定的浪费,同时也带来不便之处。为此,用户们急需一种可装动的连接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包括基座、转接件和插头,所述转接件连接于所述基座与所述插头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前端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的两相对内侧壁都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伸入所述凹腔,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两相对外侧壁都设有圆形的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分别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内使所述转接件能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在端面设有若干凹位,所述第一连接孔设有若干凸起与若干凹位配合实现转动定位。所述基座内设有第一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通道跟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孔连通;所述转接件设有第二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部是空心的从而与所述第二过线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与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处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的端面为底板,所述底板开孔从而形成圆形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与所述第二过线通道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头的尾端设有朝向转接件凸起的筒状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伸入所述过线孔内使所述插头能相对于所述转接件转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设有外缘,所述第二连接部在外缘与插头主体之间形成颈部从而防止所述第二连接部从所述转接件脱离。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颈部卡在底板的过线孔,配合插头与转接件的实现相对转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头内设有第三过线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是空心的,所述第三过线通道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过线孔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具有凸起的第一限位块,所述转接件的内设有第二限位块配合防止插头相对于转接件旋转超过360度。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接件整体上呈T形,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尺寸较小以安装基座的凹腔,所述转接件的第二端尺寸较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接件的第一端具有圆弧状的表面,以避免在转动过程中与凹腔的内壁发生干涉。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的凹腔两侧为光滑的弧状外表面,以避免转动过程中与所述转接件发生剐蹭。实施本技术,可得到一种能够可转动的连接器,以克服连接器使用空间的局限性,实现连接器的更广泛使用。【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可转动的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可转动的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4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基座的立体示意图;图5和图6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转接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和图8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插头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的连接器的插头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图3,本技术提供的可转动的连接器100包括用于连接线缆的基座110、与基座100连接的转接件130和与连接部130连接的插头150。转接件130连接于基座110和插头150之间,转接件130的第一端131与基座110的前端可转动连接,转接件130的第二端与插头150可转动连接。整体通过超声波结合装配的工艺实现产品的三个主要部分之间的360度旋转。参考图4和图5,基座110的前端设有凹腔111,转接件凹腔111的两相对内侧壁分别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113。转接件130嵌入凹腔111,具体地,转接件130的第一端131两相对外侧壁分别设有圆柱状的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部135。该两个第一连接部135分别装入所述凹腔111的两个第一连接孔113,且能够在两个第一连接孔113的约束下转动。基座110内设有第一过线通道,该第一过线通道与第一连接孔113连通。即,外部的线缆进入基座110后,可通过第一连接孔113出来。转接件130内设有第二过线通道,第一连接部135是空心的从而与第二过线通道连通,以供线缆穿过。外部的线缆进入基座110后,可通过第一连接孔113出来,并经由第一连接部135进入转接件130。如上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135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孔113配合,实现了基座110与转接件130之间的相对转动。为了实现基座110与转接件130之间的相对定位,本实施例加设了凹凸卡位结构。具体地,空心的圆柱状的第一连接部135上设有若干凹位136。第一连接孔113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凸起115。转接件130装配到基座110时,第一连接部135伸入第一连接孔113内,且第一连接孔113内的定位凸起115与第一连接部135端面的凹位136相互配合。即,当转接件130与基座110相对转动到定位凸起115落入凹位136时,转接件130与基座110将保持在当前旋转位置;如用户施加的转动力足够大,定位凸起115将从当前的凹位136进入到其他的凹位136。如上所述,在凹凸卡位结构的作用下,转接件130与基座110能够相对转 动且保持在想要的转动位置。为了使转动更加平稳,转接件第一连接部135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13呈微紧配。参考图5、图6,转接件130的第二端133与插头150可转动连接。转接件130的第二端133端面设有过线孔137,过线孔137位于转接件的第二端端面的中心并与上述第二过线通道连通。过线孔137与上述两个第一连接部135的内孔连通形成T形过线通道,该T形过线通道还与第一连接孔113连通以便于传输导线穿过。传输导线沿基座110的尾端穿入,经过第一连接孔113、第一连接部135和过线孔137后连接到插头150的接线端子。转接件130整体上呈T形,转接件130的第一端131尺寸较小以安装基座110的凹腔111,转接件130的第二端133尺寸较大。优选地,转接件130的第一端131具有圆弧状的表面,以避免在转动过程中与凹腔111的内壁发生干涉。参考图6和图7,插头150的尾端设有朝向转接件130凸起的筒状第二连接部155。第二连接部155伸入转接件130的过线孔137。具体地,转接件130的第二端133的端面为底板138,底板138开孔从而形成过线孔137。第二连接部155的端面设有外缘151,因此,第二连接部155在外缘151与插头150主体之间形成颈部154,该颈部154可卡在底板138的过线孔137,从而保证了插头150与转接件130的相对转动,且防止插头150与转接件130的脱离。第二连接部155的端面具有凸起的第一限位块153。转接件130的内设有第二限位块153。第一限位块153与第二限位块153配合,防止插头150相对于转接件130旋转超过360度。参考图8,作为一种替换方案,外缘151上还设有若干凹位152,相应的,转接件130内设有相配合的若干凸起,以实现转动过程中的稳定定位。其定位原理与上述的凹凸卡位结构的定位原理类似,不再详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包括基座(110)、转接件(130)和插头(150),所述转接件(130)连接于所述基座(110)与所述插头(15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0)的前端设有一凹腔(111),所述凹腔(111)的两相对内侧壁都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113);所述转接件(130)的第一端(131)伸入所述凹腔(111),所述转接件(130)的第一端两相对外侧壁都设有圆形的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部(135),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135)分别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13)内使所述转接件(130)能相对于所述基座(110)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135)在端面设有若干凹位(136),所述第一连接孔(113)设有若干凸起(115)与若干凹位(136)配合实现转动定位;所述基座(110)内设有第一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通道跟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孔(113)连通;所述转接件(130)设有第二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部(135)是空心的从而与所述第二过线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与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13)处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转动的连接器,包括基座(110)、转接件(130)和插头(150),所述转接件(130)连接于所述基座(110)与所述插头(15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0)的前端设有一凹腔(111),所述凹腔(111)的两相对内侧壁都设有圆形的第一连接孔(113);所述转接件(130)的第一端(131)伸入所述凹腔(111),所述转接件(130)的第一端两相对外侧壁都设有圆形的向外凸出的第一连接部(135),所述两个第一连接部(135)分别伸入对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孔(113)内使所述转接件(130)能相对于所述基座(110)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135)在端面设有若干凹位(136),所述第一连接孔(113)设有若干凸起(115)与若干凹位(136)配合实现转动定位;所述基座(110)内设有第一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过线通道跟所述两个第一连接孔(113)连通;所述转接件(130)设有第二过线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部(135)是空心的从而与所述第二过线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过线通道与第二通道在所述第一连接孔(113)处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130)的第二端(133)的端面为底板(138),所述底板(138)开孔从而形成圆形的过线孔(137),所述过线孔(137)与所述第二过线通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150)的尾端设有朝向转接件(130)凸起的筒状第二连接部(155);所述第二连接部(155)伸入所述过线孔(137)内使所述插头(1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细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和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