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伟武专利>正文

一种消雾、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42515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3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气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雾、降尘装置。包括风力射流器、加氮系统、加粉系统、喷雾系统和与各组件相连并进行控制的电控箱,加氮系统、加粉系统和喷雾系统均与风力射流器相连;风力射流器底部设有与之相适配的转动支撑系统。该装置是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且能适应多种工况环境的消雾、降尘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污染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消雾、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雾实质是地面上的云,其有暖雾(T>0℃)和冷雾(T≤0℃)之别;人工消雾实践中,针对不同的雾类别,其处理方式也各异。扬尘为固体微小颗粒,在建筑工地、道路基础施工、大型的煤炭、矿石、物料堆场、洗煤厂、码头、转运站、铁道堆场等地均为易起扬尘的场所。目前国内应对雾和扬尘的方法多采用雾炮作为应急处理方案。如:《用于治理大气污染及扬尘的多功能静电雾炮》(专利申请号201510194674.4);《雾炮降尘车在城市景区隧道施工中的尝试应用》(杜江,2015)。现有的雾炮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许多值得优化与改进的地方。如降尘水雾中可以加入表面活性剂,以降低扬尘表面的张力,更有利于水雾微粒将其的浸润与包裹,以进一步提高降尘与节水效果;专利申请号201510194674.4的专利中,将水雾荷电后虽能一定程度提高治理大气污染及雾霾效果,但对大气污染及扬尘多工况的适应性,尚待进一步优化与改进。人工消雾根据雾的冷暖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样(高建秋,2010):消除暖雾的方法有:播撒吸温性物质消雾、加热消雾、静电法消雾、热力动力法消雾。消除冷雾的方法有:播撒人工冰核消雾、播撒液氮消雾、播撒-供应法消雾。综上所述,加热、热力动力消雾因成本过高,可不予考虑;如忽视消雾作业的实际工况,来运用现有雾炮的单一的处理方式,其应用效果可以预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消雾、降尘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理大气污染及扬尘的多工况消雾、除尘装置;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且能适应多种工况环境的消雾、降尘装置。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雾、降尘装置,包括风力射流器、加氮系统、加粉系统、喷雾系统和与各组件相连并进行控制的电控箱,加氮系统、加粉系统和喷雾系统均与风力射流器相连;风力射流器底部设有与之相适配的转动支撑系统。作为优选,风力射流器包括带风机的流体喷管和一体管,流体喷管入口设有护罩网,一体管由前至后依次由吸入室、喉管和扩散管组成。作为优选,加氮系统包括液氮罐、液氮管、设于液氮管上的调压阀、设于液氮管末端的液氮喷头;液氮罐通过液氮管与风力射流器相连;作为优选,加氮系统还包括高压氮气源和氮气管,高压氮气源通过氮气管与液氮罐相连;氮气管上设有调节阀、压力表、流量计和电磁阀,作为优选,加粉系统包括粉料桶、空压机、粉泵、吸粉管、空气管和气粉管;粉料桶通过吸粉管与粉泵连接,空压机通过空气管与粉泵连接,粉泵通过气粉管与风力射流器连接;空气管上设有调节阀,气粉管末端设有粉料喷头;作为优选,喷雾系统包括水箱、溶药箱、文丘里管和喷雾管,文丘里管分别通过喷雾管与水箱、溶药箱和风力射流器相连;水箱内设有与喷雾管始端连接的高压水泵,喷雾管的末端设有喷雾头,喷雾管上设有调节阀、静态混合器和流量计,调节阀位于文丘里管与溶药箱之间,静态混合器和流量计位于文丘里管与风力射流器之间。作为优选,液氮喷头、粉料喷头和部分喷雾头以同心的方式设置在吸入室的腔室内,余下部分的喷雾头以同心的方式设置在扩散管的管壁上。作为优选,转动支撑系统(6)包括箱式的主体(601)、旋转控制机构(602)和仰角控制机构(603);旋转控制机构(602)包括U型的支架(604)和支架(604)下部的转轴(605),转轴(605)下部与主体(601)相连,支架(604)上部与仰角控制机构(603)相连。作为优选,转动支撑系统(6)内还设有无线信号收发器(605)。作为优选,主体为可移动式。作为优选,风力射流器的射程大于 20m,且喷射的雾状液体粒径在 50- 200um 之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能针对不同的消雾、降尘的工况,采用喷粉、喷液氮和喷水雾的联合作业方式,更好地与大气中的污染物结合,从而清除周围大气中污染的污染物,具有更好的普适性;2、本专利技术能对喷雾角度、喷雾方向进行调节,同时具有旋转喷雾功能且使用效果好 ;3、本专利技术能完成较高空间喷洒作业,且喷雾均匀、雾化彻底,实现从上而下喷雾除尘,单次喷射作用空间较大 ;4、本专利技术不仅适用于固定地点安装作业,而且适用于移动运载,具有灵活性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风力射流器,2加氮系统,3加粉系统,4喷雾系统,5电控箱,6转动支撑系统;101流体喷管,102一体管,103护罩网,104吸入室,105喉管,106扩散管;201液氮罐,202液氮管,203调压阀,204液氮喷头,205高压氮气源,206氮气管,,207调节阀,208压力表,209流量计,210电磁阀;301粉料桶,302空压机,303粉泵,304吸粉管,305空气管,306气粉管,307调节阀, 308粉料喷头;401水箱,402溶药箱,403文丘里管,404喷雾管,405高压水泵,406喷雾头,407调节阀,408静态混合器,409流量计;601主体,602旋转控制机构,603仰角控制机构,604支架,605转轴,606无线信号收发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如果无特殊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原料均为本领域常用的原料,实施例中所采用的方法,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实施例:一种消雾、降尘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风力射流器1、加氮系统2、加粉系统3、喷雾系统4和与各组件相连并进行控制的电控箱5,加氮系统2、加粉系统3和喷雾系统4均与风力射流器1相连;风力射流器1底部设有与之相适配的转动支撑系统6用于对其进行支撑。对于各个部件,具体如下:风力射流器1包括带风机的流体喷管101和一体管102,流体喷管101入口设有护罩网103,一体管102由前至后依次由吸入室104、喉管105和扩散管106组成。吸入室104前端扩口,形成腔室。加氮系统2包括液氮罐201、液氮管202、设于液氮管202上的调压阀203、设于液氮管202末端的液氮喷头204;液氮罐201通过液氮管202与风力射流器1相连;同时,加氮系统2还设置高压氮气源205和氮气管206,高压氮气源205通过氮气管206与液氮罐201相连;氮气管206上设有调节阀207、压力表208、流量计209和电磁阀210。液氮罐201提供了液氮源,而高压氮气源205可以采用高压钢瓶氮气,为液氮罐201提高压力源。液氮喷头204上设置角度调节器,以便对液氮喷头204的喷射角度进行调节控制。加粉系统3包括粉料桶301、空压机302、粉泵303、吸粉管304、空气管305和气粉管306;粉料桶301通过吸粉管304与粉泵303连接,空压机302通过空气管305与粉泵303连接,粉泵303通过气粉管306与风力射流器1连接;空气管305上设有调节阀307,气粉管306末端设有粉料喷头308;粉料喷头308上设置角度调节装置,以便对粉料喷头308的喷射角度进行调节控制。喷雾系统4包括水箱401、溶药箱402、文丘里管403和喷雾管404,文丘里管403分别通过喷雾管404与水箱401、溶药箱402和风力射流器1相连;水箱401内设有与喷雾管404始端连接的高压水泵405,喷雾管404的末端设有喷雾头406,喷雾管404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力射流器(1)、加氮系统(2)、加粉系统(3)、喷雾系统(4)和与各组件相连并进行控制的电控箱(5),加氮系统(2)、加粉系统(3)和喷雾系统(4)均与风力射流器(1)相连;风力射流器(1)底部设有与之相适配的转动支撑系统(6)。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04 CN 20161007925121.一种消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力射流器(1)、加氮系统(2)、加粉系统(3)、喷雾系统(4)和与各组件相连并进行控制的电控箱(5),加氮系统(2)、加粉系统(3)和喷雾系统(4)均与风力射流器(1)相连;风力射流器(1)底部设有与之相适配的转动支撑系统(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风力射流器(1)包括带风机的流体喷管(101)和一体管(102),流体喷管(101)入口设有护罩网(103),一体管(102)由前至后依次由吸入室(104)、喉管(105)和扩散管(106)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加氮系统(2)包括液氮罐(201)、液氮管(202)、设于液氮管(202)上的调压阀(203)、设于液氮管(202)末端的液氮喷头(204);液氮罐(201)通过液氮管(202)与风力射流器(1)相连;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消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加氮系统(2)还包括高压氮气源(205)和氮气管(206),高压氮气源(205)通过氮气管(206)与液氮罐(201)相连;氮气管(206)上设有调节阀(207)、压力表(208)、流量计(209)和电磁阀(210)。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雾、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加粉系统(3)包括粉料桶(301)、空压机(302)、粉泵(303)、吸粉管(304)、空气管(305)和气粉管(306);粉料桶(301)通过吸粉管(304)与粉泵(303)连接,空压机(302)通过空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呈祥叶伟武甄凯旋张繁荣
申请(专利权)人:叶伟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