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42277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3 01:37
一种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设计方法,属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外形和发动机流道设计领域,解决了长期困扰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乘波机体和进气道的耦合设计难题。包括:1、确定轴对称基准流场;2定义唇口激波型线和乘波体前缘型线,3、形成密切面,4、几何匹配,5、确定追踪流线,6、确定乘波机体压缩型线,7、重复步骤3至步骤6,确定乘波机体压缩面,8、确定其余构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显著提升飞行器升阻比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进气特性,有利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克服推阻屏障。所得乘波机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乘波压缩面外凸,整个机体型面更加饱满,具有良好的容积特性,增强了飞行器的工程可实现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外形和发动机流道设计领域,涉及曲外锥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及其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针对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究,多年来一直是高超声速飞行领域的研究热点。但随着飞行马赫数的增加,推阻匹配问题仍然是制约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升阻比是随飞行马赫数的增加而降低的,对于一定重量的飞行器,其阻力随飞行速度的增加将持续增大,同时其使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比冲随飞行马赫数增加而减少。一般情况下,随着飞行速度和高度增加,发动机捕获流量是减小的;这导致综合的结果是发动机的推力急剧减小。增加的阻力和减小的推力将导致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推阻不匹配,使得以吸气式推进系统为动力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高马赫数条件下的飞行尤为困难。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看,解决推阻匹配问题,需要提高飞行器的升阻比和增加发动机的气流捕获量。乘波体是高升阻比飞行器的最佳选择,但乘波体仍然存在现实的缺陷,比如较低的容积率和气流压缩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在没有人工修型的条件下,乘波体弯曲的下表面很难和各类性能优良的进气道进行有效的一体化集成。另一方面,在高超声速条件下可以设计出具备优良性能的进气道,如高的总压恢复能力、较高的流量捕获能力、较好的流动均匀性等。但进气道本身的设计并未充分考虑与飞行器机体特别是乘波体的一体化,往往采用几何修型的办法与乘波体相匹配。人工修型在破坏乘波体及进气道原始构型的同时,带来的进气道非均匀入流等不利条件,将降低集成系统的整体性能,使之很难达到单独设计的指标。由乘波体和进气道系统的集成引起的性能损失应得到充分重视,特别是在高超声速推阻余量甚微的条件下。基于提高飞行器升阻比和减小乘波体-进气道集成性能损失的考虑,迫切需要构建一种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的,无需人工修型的乘波体和进气道的一体化构型,在采用高容积率、高压缩能力的乘波构型获得高升阻比机体的同时,通过进气道同乘波体的一体化设计技术,获得良好的进气特性,为提升飞行器的升阻比和提高推进流道的进气流量给出工程实用化的可
行性技术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设计方法,综合采用曲外锥乘波体和类二元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方法,在获得具有较高升阻比的曲外锥乘波体的同时,还克服现有乘波体存在的容积率及压缩量不足问题;同时在一体化设计过程中,乘波体和进气道采用一体化全流线追踪设计,乘波体和进气道同时设计生成,符合气动原理,避免了进气道和乘波体之间因相互匹配而产生的人工几何修型,进气道的压缩性能不会因乘波体和进气道的匹配而产生任何流动损失。基于该型一体化乘波体进气道可构建一体化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气动布局方案,可在显著提升飞行器升阻比的同时,保持良好的进气特性,有利于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克服推阻屏障。同时由于采用了曲外锥乘波体和类二元进气道的一体化设计方案,乘波压缩面外凸,整个机体型面更加饱满,具有良好的容积特性,工程可实现性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计生成内外流压缩匹配的包含曲外锥和内压通道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如图1所示,所述轴对称基准流场包含轴对称曲面母锥2和位于轴对称曲面母锥2尾部外侧的轴对称进气道唇罩3,二者具有公共的对称轴1。所述轴对称基准流场的波系结构包含初始直激波4,等熵压缩波系和进气道唇罩反射激波5,其中初始直激波4和进气道唇罩3相交于进气道唇罩3的前缘点6。步骤二:定义乘波体和进气道的一体化构型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和乘波体前缘型线8。如图2所示,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和乘波体前缘型线8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封闭曲面;其中,所述唇口激波型线7为下凸曲线,沿展向光滑连续,且二阶倒数连续;所述乘波前体前缘型线8为上凸曲线,沿展向光滑连续。步骤三:如图2所示,由通过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上的任一点6’和唇口激波型线7的曲率中心点1’,且垂直于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和乘波体前缘型线8形成的封闭曲面的平面形成一个密切面9。图2中的唇口激波型线7的曲率中心点1’同图1中的对称轴1相对应,图2中的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上的任一点6’与图1中的所述进气道唇罩3的前缘点6相对应。步骤四:通过几何等比缩放,将步骤一中所述对称轴1与步骤三中所述密切面9内的曲
率中心点1’相匹配,同时将步骤一中所述进气道唇罩3的前缘点6与步骤三中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上的任一点6’相匹配。步骤五;如图3所示,以通过密切面9与乘波体前缘型线8的交点10,且平行于所述对称轴1的直线与所述初始直激波4的交点13为起始点,自起始点开始,在所述基准流场内,沿平行于轴对称曲面母锥2的方向向后追踪一条从头至尾的流线14’,所述流线14’止于轴对称基准流场内通道出口。步骤六:如图2所示,定义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的中点与所述乘波体前缘型线8的中点的连线12与密切面9之间的夹角为密切面9的偏置角α17;如图4所示,根据所述偏置角α17及所述曲率中心点1’的位置信息,按照步骤四中所述匹配关系,将步骤五中所述流线14’变换到三维坐标系内,获得一条乘波体和进气道的一体化构型的乘波机体压缩型线14。步骤七:沿着所述唇口激波型线7逐点重复步骤三至步骤六,获得乘波体和进气道的一体化构型的乘波机体压缩面18。步骤八:将步骤一中所述轴对称进气道唇罩3内平行于所述对称轴1的进气道唇线逐一变换到三维坐标系内,获得乘波体和进气道的一体化构型的进气道唇罩面19。其中进气道唇罩面19平行于对称轴1的两侧采用侧壁版20与所述乘波机体压缩面18相连;所述侧壁版20采用同一密切面内的乘波机体压缩型线14和唇罩型线15生成;另外,所获得的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乘波体上表面8’由步骤二中所述乘波体前缘型线8沿对称轴1平移所决定,其前端与乘波机体压缩面18相交,后端止于轴对称基准流场内通道出口。整个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三维视图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步骤一中所述轴对称曲面母锥2由顺序连接的直锥段22、等熵压缩段23、过渡段24和内收缩段25构成;所述直锥段22与对称轴1的夹角α130的取值范围为5度至15度;流场波系结构由初始直激波4、等熵压缩波21、唇口反射激波5组成;基准流场设计来流马赫数29为4.0到12.0;基准流场的设计捕获高度26与出口高度28之比为4.0到10.0;内压缩段入口高度27与出口高度28之比为1.5到4.0。如图6所示。更进一步的,步骤二中所述由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和乘波体前缘型线8形成的封闭曲面的宽度11和高度12之比在0.5到1.5之间;三维进气道唇口31沿着展向的宽度32和所述封闭曲面的宽度11之比在0.10到0.65之间,如图7所示。更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其中由乘波机体压缩面(18)、进气道唇罩面(19)和两侧侧壁版(20)所确定的进气道的内通道(33)的数量为1个、2
个或4个。分别如图9至1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效益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升阻比及流量捕获特性。所获得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乘波体的容积率大、外表面光滑、无异型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设计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计生成内外流压缩匹配的包含曲外锥和内压通道的轴对称基准流场;所述轴对称基准流场包含轴对称曲面母锥(2)和位于轴对称曲面母锥(2)尾部外侧的轴对称进气道唇罩(3),二者具有公共的对称轴(1);步骤二:定义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和乘波体前缘型线(8);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和乘波体前缘型线(8)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封闭曲面;其中,所述唇口激波型线(7)为下凸曲线,沿展向光滑连续,且二阶倒数连续;所述乘波前体前缘型线(8)为上凸曲线,沿展向光滑连续;步骤三:由通过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上的任一点(6’)和唇口激波型线(7)的曲率中心点(1’),且垂直于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和乘波体前缘型线(8)形成的封闭曲面的平面形成一个密切面(9);所述唇口激波型线(7)的曲率中心点(1’)同所述对称轴(1)相对应,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上的任一点(6’)与所述进气道唇罩(3)的前缘点(6)相对应;步骤四:通过几何等比缩放,将步骤一中所述对称轴(1)与步骤三中所述密切面(9)内的曲率中心点(1’)相匹配,同时将步骤一中所述进气道唇罩(3)的前缘点(6)与步骤三中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上的任一点(6’)相匹配;步骤五;以通过密切面(9)与乘波体前缘型线(8)的交点(10),且平行于所述对称轴(1)的直线与所述初始直激波(4)的交点(13)为起始点,自起始点开始,在所述基准流场内,沿平行于轴对称曲面母锥(2)的方向向后追踪一条从头至尾的流线(14’),所述流线(14’)止于轴对称基准流场内通道出口;步骤六:定义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的中点与所述乘波体前缘型线(8)的中点的连线(12)与密切面(9)之间的夹角为密切面(9)的偏置角α(17);根据所述偏置角α(17)及所述曲率中心点(1’)的位置信息,按照步骤四中所述匹配关系,将步骤五中所述流线(14’)变换到三维坐标系内,获得一条乘波体和进气道的一体化构型的乘波机体压缩型线(14);步骤七:沿着所述唇口激波型线(7)逐点重复步骤三至步骤六,获得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乘波机体压缩面(18);步骤八:将步骤一中所述轴对称进气道唇罩(3)内平行于所述对称轴(1)的进气道唇线逐一变换到三维坐标系内,获得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进气道唇罩面(19);其中进气道唇罩面(19)平行于对称轴(1)的两侧采用侧壁版(20)与所述乘波机体压缩面(18)相连;所述侧壁版(20)采用同一密切面内的乘波机体压缩型线(14)和唇罩型线(15)生成;另外,所获得的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乘波体上表面(8’)由步骤二中所述乘波体前缘型线(8)沿对称轴(1)平移所决定,其前端与乘波机体压缩面(18)相交,后端决定于止于轴对称基准流场内通道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设计生成内外流压缩匹配的包含曲外锥和内压通道的轴对称基准流场;所述轴对称基准流场包含轴对称曲面母锥(2)和位于轴对称曲面母锥(2)尾部外侧的轴对称进气道唇罩(3),二者具有公共的对称轴(1);步骤二:定义乘波体和进气道一体化构型的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和乘波体前缘型线(8);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和乘波体前缘型线(8)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封闭曲面;其中,所述唇口激波型线(7)为下凸曲线,沿展向光滑连续,且二阶倒数连续;所述乘波前体前缘型线(8)为上凸曲线,沿展向光滑连续;步骤三:由通过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上的任一点(6’)和唇口激波型线(7)的曲率中心点(1’),且垂直于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和乘波体前缘型线(8)形成的封闭曲面的平面形成一个密切面(9);所述唇口激波型线(7)的曲率中心点(1’)同所述对称轴(1)相对应,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上的任一点(6’)与所述进气道唇罩(3)的前缘点(6)相对应;步骤四:通过几何等比缩放,将步骤一中所述对称轴(1)与步骤三中所述密切面(9)内的曲率中心点(1’)相匹配,同时将步骤一中所述进气道唇罩(3)的前缘点(6)与步骤三中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上的任一点(6’)相匹配;步骤五;以通过密切面(9)与乘波体前缘型线(8)的交点(10),且平行于所述对称轴(1)的直线与所述初始直激波(4)的交点(13)为起始点,自起始点开始,在所述基准流场内,沿平行于轴对称曲面母锥(2)的方向向后追踪一条从头至尾的流线(14’),所述流线(14’)止于轴对称基准流场内通道出口;步骤六:定义所述进气道唇口激波型线(7)的中点与所述乘波体前缘型线(8)的中点的连线(12)与密切面(9)之间的夹角为密切面(9)的偏置角α(17);根据所述偏置角α(17)及所述曲率中心点(1’)的位置信息,按照步骤四中所述匹配关系,将步骤五中所述流线(14’)变换到三维坐标系内,获得一条乘波体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旭照乐嘉陵倪鸿礼刘伟雄贺元元吴颖川秦思周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六三八二零部队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