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A/O生物膜污泥活化耦合脱氮除磷装置及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3889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2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级缺氧‑好氧生物膜与污泥活化耦合脱氮除磷装置及其处理污水的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原水箱、生物膜区、沉淀池以及污泥活化反应器,将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膜工艺与污泥活化工艺相结合,利用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来寻求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实现最优化处理效果的耦合工艺。特别在生物膜区设置了速分球填料以增加系统稳定性、降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多级缺氧-好氧生物膜与污泥活化耦合脱氮除磷装置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严重的碳源不足问题,碳源不足不仅使TN达标难度较大,还会造成污泥浓度低、易松散膨胀等问题。北京市地方标准一级B标准,排放限值为COD<30mg/L,NH4+-N<2mg/L,TN<15mg/l,TP<1.5mg/l,TSS<8mg/l。新标准相比《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更为严格,单一的工艺已经远不能满足时代需求,耦合工艺的串联、协同变得尤为重要。申请号为201410272114.1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改进型分段进水多段A/O脱氮工艺及其设计方法将:生活污水分别从第一级好氧段、第二N级缺(厌)氧段进入反应器,缺(厌)氧段与好氧段间隔排列,节省了系统的硝化液内回流设施,首段改造为好氧池,节省了外回流设施。依据原水有机碳最大利用为反硝化碳源的原则,对进水流量和池区容积进行分配,使各级负荷均衡,系统相对稳定。在全部的缺(厌)氧池和好氧池内加入填料,将生物膜与分段进水多段A/O工艺有机结合,具有增加系统生物量及生物活性,减少剩余污泥产量,提高净化能力等优点。连续流分段进水工艺是一种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工艺,是近年来国内外新开发的生物脱氮工艺,它耦合了传统AO生物膜工艺、污泥活化工艺,采用多点进水方式在各段缺氧区进水的生物处理工艺,结合了两者优势开发了对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更有利的污水处理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连续流分段进水脱氮工艺有较好的脱氮性能,对于较低碳氮比的生活污水有一定的处理优势。本专利技术将连续流分段进水生物膜工艺与污泥活化工艺相结合,利用强化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来寻求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实现最优化处理效果的耦合工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一种多级缺氧-好氧(A/O)生物膜与污
泥活化耦合脱氮除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原水箱、生物膜区、沉淀池以及污泥活化反应器;所述原水箱与生物膜区通过进水泵及进水管连接;所述生物膜区与沉淀池通过出水管连接;所述沉淀池与污泥活化反应器之间连接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活化反应器中的污泥经活化污泥回流泵进入生物膜区;所述生物膜区包括若干A/O生物膜单元,每个A/O生物膜单元依次由缺氧区和好氧区组成,上一级A/O生物膜单元中的好氧区与下一级A/O生物膜单元中缺氧区由折流板分开,且使污水形成折流的多级串联结构;所述A/O生物膜单元至少为两个,形成一级缺氧区-一级好氧区-二级缺氧区-二级好氧区,以此类推的连接顺序,最后一级好氧区与沉淀池通过出水管连接;所述A/O单元内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容积比为1:1-1:3,充分匹配好硝化与反硝化的过程;所述A/O生物膜单元中的缺氧区与好氧区通过折流板分开,污水由缺氧区底部连接管进入好氧区,连接管设置在下水面上10cm处;污水由上一级好氧区顶部的连接管进入下一级缺氧区,连接管设置在上水面下10cm处;所述各缺氧区边壁上均设置进水管,原水箱中的污水通过进水管进入各缺氧区,各级进水管处安装液体流量计;所述进水管位置为水面上10cm处;进水管采用小孔均匀布水;所述好氧区、缺氧区均填充有速分球填料,所述速分球上层预留10-20cm稳定水层;所述速分球填料内部为火山岩;所述缺氧区及好氧区底部安装有微孔曝气盘;所述缺氧区微孔曝气盘曝气强度控制在出水溶解氧小于0.5mg/L;所述好氧区微孔曝气盘曝气强度控制在出水溶解氧大于2.0mg/L。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装置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原水箱中的污水在进水泵的作用下通过进水管同时进入各级A/O生物膜单元中的缺氧区,上级缺氧区与下级缺氧区间的进水比例为3:1-1:1;(2)污水通过连接管连续经过多级交替缺氧区和好氧区:污水在一级缺氧
区经过预处理及回流污泥脱氮后,进入一级好氧区,去除有机物和氨氮;一级好氧区出水与二级缺氧区进水混合后,去除有机物、氨氮和总氮;二级好氧区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氨氮,以此类推;所述缺氧区和好氧区均设置内部为火山岩的速分球填料,速分球上层预留10-20cm稳定水层,填料表面附着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生物膜,当污水流经以速分球为填料的速分池时,由于速分球内阻力大,流速慢,悬浮固体物被阻挡在球内部,球间阻力相对小,流速快,水流易通过,污水中的悬浮物便向球内以及球表面聚集,处理后的水排出装置,使污水实现了固液分离,聚集在球表面以及球内部的有机物被活性生物膜吸附、降解;(3)污水经过生物膜区的处理后通过出水管进入沉淀池,沉淀池中的清液通过出水口排水,部分沉淀经排泥口排出,部分沉淀则在污泥回流泵的作用下进入污泥活化反应器回收利用,曝气2h后在活化污泥回流泵的作用下回流至各缺氧区;活化污泥对污水中的溶解性和悬浮性污染物质进行絮凝吸附并形成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进而被速分球吸附,在厌氧条件下经水解作用被分解、液化,为反硝化提供碳源;部分未降解殆尽的剩余污泥流出速分球,在好氧环境发生氧化分解,残存的污泥再次被捕获至速分球内,最终大部分有机污泥被彻底消化,达到污泥减量化效果。好氧区出水端硝化液经二沉池及污泥活化装置回流至首端缺氧区发生反硝化作用强化脱氮效果。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点进水缺氧-好氧工艺有如下优势:(1)污水均匀分布至缺氧区,负荷均衡,缺氧区的反硝化菌充分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反硝化,充分利用污水中有机物,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保证稳定的去除效果。(2)理论上分段数越多脱氮效率越高,缺氧段消耗大量碳源,给好氧区硝化细菌的生长提供有利的环境。(3)提高碳源的利用率,将有效的碳源用于反硝化脱氮,同时避免过多的碳源直接进入好氧区,减少碳源与氧气的直接碳化作用,减少碳源损失。可以减少低碳氮比污水的碳源投加量,甚至不需投加碳源可实现较好的脱氮效果。2、本技术中采用多级缺氧好氧池串联有如下优势:(1)硝化液从各段好氧区直接进入下一段缺氧区,不用设置硝化液内回流设施,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省
了动力费用;(2)反硝化出水直接进入好氧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硝化反应对碱度的需求,减少了碱度物质投加量;(3)对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相对简单,只需将污水改为分段进水进入主体反应池体,部分池体改为缺氧运行,其它设施无需改动。3、采用生物膜技术能在反应池容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污泥浓度,加之生物膜的泥龄比活性污泥的泥龄长得多使整个生物池的平均泥龄大幅度提高,因此,污泥负荷要低很多,处理效率高,而系统更稳定。速分球具有的较大比表面积的特性有利于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生成,促进生物捕食作用,减少剩余污泥。速分球内部可能形成缺氧环境,适宜反硝化菌的生长,可能出现同步硝化反硝化,提高系统的脱氮能力。4、经污泥活化装置曝气活化后的污泥可强化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活化污泥回流既可提供一部分碳源,又可以达到污泥减量化的处理效果。5、本专利技术利用一级缺氧区前置预处理及污泥回流脱氮,二级缺氧区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利用一级好氧区使有机物和氨氮达标;利用二级好氧区进一步去除有机物和氨氮;利用本系统,COD<30mg/L,NH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级缺氧‑好氧生物膜与污泥活化耦合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原水箱、生物膜区、沉淀池以及污泥活化反应器;所述原水箱与生物膜区通过进水泵及进水管连接;所述生物膜区与沉淀池通过出水管连接;所述沉淀池与污泥活化反应器之间连接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活化反应器中的污泥经活化污泥回流泵进入生物膜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缺氧-好氧生物膜与污泥活化耦合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原水箱、生物膜区、沉淀池以及污泥活化反应器;所述原水箱与生物膜区通过进水泵及进水管连接;所述生物膜区与沉淀池通过出水管连接;所述沉淀池与污泥活化反应器之间连接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活化反应器中的污泥经活化污泥回流泵进入生物膜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级缺氧-好氧生物膜与污泥活化耦合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区包括至少两个A/O生物膜单元,每个A/O生物膜单元依次由缺氧区和好氧区组成,上一级A/O生物膜单元中的好氧区与下一级A/O生物膜单元中缺氧区由折流板分开,且使污水形成折流的多级串联结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级缺氧-好氧生物膜与污泥活化耦合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O生物膜单元为两个,形成一级缺氧区-一级好氧区-二级缺氧区-二级好氧区的连接顺序,最后一级好氧区与沉淀池通过出水管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级缺氧-好氧生物膜与污泥活化耦合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O生物膜单元内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容积比为1:1-1:3。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级缺氧-好氧生物膜与污泥活化耦合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A/O生物膜单元中的缺氧区与好氧区通过折流板分开,污水由缺氧区底部连接管进入好氧区,连接管设置在下水面上10cm处;上一级好氧区的污水由顶部的连接管进入下一级缺氧区,连接管设置在上水面下10cm处。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级缺氧-好氧生物膜与污泥活化耦合脱氮除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缺氧区边壁上均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雪松孙聚龙肖本益刘俊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