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738580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2 1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沿基坑两侧侧壁各施作有一排竖向支挡结构,所述竖向支挡结构的上部呈阶梯型,顶板的两端浇筑在竖向支挡结构的阶梯处。它通过凿除部分竖向支挡结构作为施作顶板的支点,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工期,保证了施工质量。其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在侧墙及顶板相交处无施工缝,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进而提高结构受力性能的和抗渗防水性能。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既有竖向支挡结构作为顶板以上土体的支挡结构,无需另外施作支挡结构,工序简单,经济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深基坑
,具体涉及一种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空间密集度的不断增加和道路交通的日益繁忙,市政及民用工程深基坑的施工难度和要求也越来越大,盖挖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顶板及围护结构节点的处理是盖挖法施工的重难点,现有顶板节点多是在围护结构中预埋钢筋接驳器,后期施作顶板时将顶板钢筋与围护结构相连。该节点对施工水平要求很高,特别是对于灌注桩,钢筋接驳器预埋位置对顶板结构的施工至关重要,现有施工工艺对于钢筋接驳器的预埋较难精确定位,先期预埋接驳器通常在后期顶板施工过程中无法使用,只能通过植筋等方式解决,施工效果较差。同时,现有顶板节点会在侧墙和顶板节点处留下施工缝,节点处应力集中,施工缝的存在影响结构受力,并且对结构的抗渗防水不利,为后期使用留下隐患。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将顶板以上围护结构全凿除,另外施工支护结构作为顶板以上土体的支挡构件,增加了临时性投入及其余施工工序,工程投资及工期均增加。因此,现有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的适应性和经济性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它通过凿除部分竖向支挡结构作为施作顶板的支座,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工期,保证了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一种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基坑两侧侧壁各施作有一排竖向支挡结构,所述竖向支挡结构的上部呈阶梯型,顶板的两端浇筑在竖向支挡结构的阶梯处。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挡结构内竖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排支挡结构钢筋和第二排支挡结构钢筋,第一排支挡结构钢筋的长度长于第二排支挡结构钢筋,第二排支挡结构钢筋上方的部分素混凝土被凿除。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挡结构旁施作有侧墙,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与侧墙顶部对应处设置有支撑凸台。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顶纵梁处均施作有一排间隔设置的中间立柱,所述顶板内设置有两排顶板钢筋,两排顶板钢筋的端部均垂直弯折,每个顶板钢筋的垂直弯折部均朝相对应的另一个顶板钢筋延伸,两个相对应的顶板钢筋的垂直弯折部相互错开。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挡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或灌注桩。一种用于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1)根据基坑支护计算分析竖向支挡结构的受力情况,计算确定
竖向支挡结构的尺寸及配筋,然后,施作竖向支挡结构;2)进行基坑内第一次开挖土方;3)凿除部分竖向支挡结构作为施作顶板的支座;4)根据覆土及上部行车荷载分析计算顶板的受力情况,计算确定顶板的尺寸及配筋,然后施作顶板;5)回填覆土,恢复路面。进一步地,所述工序1)中,在施作竖向支挡结构的同时,通过基坑支护计算分析中间立柱的受力情况,计算确定中间立柱的尺寸及配筋,然后施作基坑内的中间立柱。进一步地,所述工序3)中,被凿除竖向支挡结构的厚度不小于300mm,保留的竖向支挡结构的厚度满足作为顶板腋角以上土体支挡结构的支护要求。进一步地,所述工序4)中,施作顶板之前在两侧竖向支挡结构旁的基坑土方处挖槽,用于施作支撑凸台,槽和顶板一起浇筑。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为:本专利技术通过凿除部分竖向支挡结构作为施作顶板的支点,无需在竖向支挡结构中预埋钢筋接驳器,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了施工工期,保证了施工质量。其次,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在侧墙及顶板相交处无施工缝,能够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进而提高结构受力性能的和抗渗防水性能。同时,本专利技术利用既有竖向支挡结构作为顶板以上土体的支挡结构,无需另外施作支挡结构,工序简单,经济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施作竖向支挡结构和中间立柱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次开挖土方和凿除部分竖向支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虚线部分示出了被凿除竖向支挡结构。图中,1—竖向支挡结构,2—顶板,3—被凿除竖向支挡结构,4—中间立柱,5—顶板钢筋,6.1—第一排支挡结构钢筋,6.2—第二排支挡结构钢筋,7—第一次开挖土方,8—侧墙,9—支撑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情况,但它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仅做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沿基坑两侧侧壁各施作有一排竖向支挡结构1,竖向支挡结构1的上部呈阶梯型,顶板2的两端浇筑在竖向支挡结构1的阶梯处,竖向支挡结构1为地下连续墙或灌注桩。如图3所示,虚线部分为被凿除竖向支挡结构3,被凿除竖向支挡结构3为矩形,开挖第一次开挖土方7后,凿除部分竖向支挡结构1,使得竖向支挡结构1的上部呈阶梯型。其中,竖向支挡结构1内竖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排支挡结构钢筋6.1和第二排支挡结构钢筋6.2,第一排支挡结构钢筋6.1的长度长于第二排支挡结构钢筋6.2,第二排支挡结构钢筋6.2上方的部分素混凝土被凿除。所述竖向支挡结构1旁施作有侧墙8,所述顶板2的下表面与侧墙8顶部对应处设置有支撑凸台9。其中,所述顶板2的顶纵梁处均施作有一排间隔设置的中间立柱4。所述顶板2内设置有两排顶板钢筋5,两排顶板钢筋5的端部均垂直弯折,每个顶板钢筋5的垂直弯折部均朝相对应的另一个顶板钢筋5延伸,两个相对应的顶板钢筋5的垂直弯折部相互错开。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用于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1)根据基坑支护计算分析竖向支挡结构1的受力情况,计算确定竖向支挡结构1的尺寸及配筋,然后,施作竖向支挡结构1,在施作竖向支挡结构1的同时,通过基坑支护计算分析中间立柱4的受力情况,计算确定中间立柱4的尺寸及配筋,然后施作基坑内的中间立柱4,见图2;2)进行基坑内第一次开挖土方7,见图3;3)凿除部分竖向支挡结构1作为施作顶板2的支座,被凿除竖向支挡结构3的厚度不小于300mm,保留的竖向支挡结构1的厚度满足作为顶板2腋角以上土体支挡结构的支护要求。4)根据覆土及上部行车荷载分析计算顶板2的受力情况,计算确定顶板2的尺寸及配筋,施作顶板2之前在两侧竖向支挡结构1旁的基坑土方处挖槽,用于施作支撑凸台9,槽和顶板2一起浇筑;5)回填覆土,恢复路面。在实际施工中,被凿除竖向支挡结构3的厚度根据计算确定,被凿除竖向支挡结构3的厚度只要满足顶板2支座宽度要求即可,应尽量保留较多的竖向支挡结构1以满足土体支挡结构的支护要求。第一
步土方开挖7前应根据基坑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进行计算,必要时可在基坑中设置临时支撑。上述施工工序完成后,采用顺作或逆作的方式向下开挖基坑,根据基坑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地下室结构形式等因素进行计算分析,进行架设支撑,然后开挖至基底,并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基坑两侧侧壁各施作有一排竖向支挡结构,所述竖向支挡结构的上部呈阶梯型,顶板的两端浇筑在竖向支挡结构的阶梯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沿基坑两侧侧壁各施作有一排竖向支挡结构,所述竖向支挡结构的上部呈阶梯型,顶板的两端浇筑在竖向支挡结构的阶梯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挡结构内竖直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排支挡结构钢筋和第二排支挡结构钢筋,第一排支挡结构钢筋的长度长于第二排支挡结构钢筋,第二排支挡结构钢筋上方的部分素混凝土被凿除。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挡结构旁施作有侧墙,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与侧墙顶部对应处设置有支撑凸台。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顶纵梁处均施作有一排间隔设置的中间立柱,所述顶板内设置有两排顶板钢筋,两排顶板钢筋的端部均垂直弯折,每个顶板钢筋的垂直弯折部均朝相对应的另一个顶板钢筋延伸,两个相对应的顶板钢筋的垂直弯折部相互错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挖法顶板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挡结构为地下连续墙或灌注桩。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军林江建红杜欣张波李新军田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