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37754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2 08:25
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属于复配农药技术领域。其含有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所述有效成分A为中生菌素,所述有效成分B为噻森铜,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0~10:1。本发明专利技术中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复配可以产生增效作用,且减少病原菌抗药性产生的风险。利用二者的复配剂浸种,可以避免中生菌素和噻森铜对部分真菌类病原物防效差的缺点,可预防好种传病害的发生。水稻破口期喷药还可满足水稻生长时对铜元素的需求。一次用药可防治多种水稻细菌、真菌病害,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配农药
,具体涉及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和水稻真菌性穗腐病是我国近年新出现或上升的穗部病害,均引起水稻结实率降低以及谷粒变色。这两种病害发生时期都在水稻生育后期,一旦发生造成水稻大量减产,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引起这两种病害的细菌和真菌产生的毒素会污染稻谷、稻米,人、畜禽食用后其健康会受到危害。另外,被感染的稻米畸形,颜色呈黄色到黑色不等,外观和品质均降低。在我国,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和水稻穗腐病常交叉感染。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的病原菌是颖壳伯克氏细菌(Burkholderia glumae),水稻穗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复合侵染引起的,其中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是主侵染源,澳大利亚平脐蠕孢菌(Bipolaris australiensis)、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和细交链孢菌(Alternaria tenuis)也是重要病原菌。中生菌素(zhongshengmycin)是一种新型农用抗生素,由淡紫灰链霉菌海南变种产生,属N-糖苷类碱性水溶性物质,为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触杀、渗透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可在作物花期使用。中生菌素对农作物的细菌性病害及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很高的活性,作用方式是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引起丝状真菌细胞内原生质凝聚,抑制孢子萌发并直接杀死孢子。噻森铜为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化学名称是N、N’-甲撑-双(2-氨基-5-巯基1,3,4噻二唑)铜。噻森铜由噻唑基与铜离子2个基团组成,其中噻唑基团通过孔纹导管对细菌产生严重损害,导致细菌的细胞壁变薄。同时,铜离子与真菌或细菌体内蛋白质中的-SH、-N2H、-COOH、-OH等基团起作用,能有效抑制菌丝体生长,阻止孢子萌发。噻森铜兼具防治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的特点,但在细菌性病害中应用更广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及其应用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所述有效成分A为中生菌素,所述有效成分B为噻森铜,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0~10:1。所述的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9~9:1。所述的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4~1:1。所述的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9:1。所述的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4~2:3。所述的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3:2~4:1。所述的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在防治水稻种传病害中的应用。所述的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在防治水稻种传病害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稻细菌性病害为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真菌性病害为水稻穗腐病、稻瘟病和水稻恶苗病。本专利技术中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作用机制不同,二者复配可以产生增效作用,且减少病原菌抗药性产生的风险。利用二者的复配剂浸种,可以避免中生菌素和噻森铜对部分真菌类病原物防效差的缺点,可预防好种传病害的发生。水稻破口期喷药还可满足水稻生长时对铜元素的需求。一次用药可防治多种水稻细菌、真菌病害,大大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试验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试验例1:中生菌素和噻森铜复配药剂对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的室内毒力效果1.1试验菌株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病原菌菌株:颖壳伯克氏菌(B. glumae)1.2药剂配制中生菌素原药直接用无菌水溶解,噻森铜原药用少量丙酮溶解,再利用无菌水稀释成4 mg/mL母液。根据混配目的设置多组药剂配比,1:9,3:7,1:1,7:3,9:1,各配比均为两种药剂有效成分的质量比。1.3 试验方法中生菌素和噻森铜复配对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浑浊度法进行。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按试验设计浓度在灭菌后冷却的NB培养基中加入药液,每处理设4个重复,设不含有农药效成分的NB培养液处理作空白对照。将生长在NA培养基上的菌种用无菌水稀释为1×107 CFU浓度的悬浮液,向各处理培养基中分别接种100 uL菌液,置于30℃条件下振荡培养(150 r/min)。开始培养前分别测定各处理的浑浊度,培养18 h后再测定各处理的浑浊度。根据调查结果,利用公式1和公式2计算各处理浓度对供试靶标菌的生长抑制率P,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式中:—空白对照浑浊度增加值;—药剂处理浑浊度增加值。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体生长抑制率几率值作回归分析,计算各药剂的EC50。1.4 复配效果评价在各单剂和复配剂EC50值的基础上,根据Wadley法计算各复配剂增效系数(SR),利用SR值评价复配效果。SR≥1.5表示具有增效作用;SR≤0.5表示具有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增效系数(SR)按公式(3)和公式(4)计算:式中:-混剂的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混剂中A的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混剂中B的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式中:-混剂的增效系数;-混剂理论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混剂实测值,单位为毫克每升(mg/L)。1.5 试验结果按照上述方法,测定中生菌素和噻森铜单剂及复配药剂对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病原菌颖壳伯克氏菌(B. glumae)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据此计算出各药剂对其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求出各复配剂SR值,结果如表1所示。表1中生菌素和噻森铜对颖壳伯克氏菌室内毒力效果及各配比增效系数供试药剂实际EC50(ppm)理论EC50(ppm)增效系数中生菌素15.8300//噻森铜885.3670//中噻配比1:920.8840136.35126.5290中噻配比3:711.444050.65864.4266中噻配比1:16.109031.10425.0915中噻配比7:36.301022.44173.5616中噻配比9:16.415017.54392.7348从表1可以看出,中噻配比1:9,3:7,1:1,7:3以及9:1的SR值都超过了1.5,说明中生菌素和噻森铜复配在对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病原菌菌株抑制室内毒力上均表现出增效作用。试验例2:中生菌素和噻森铜复配药剂对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的田间药效为了验证中生菌素和噻森铜复配药剂对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的防治效果,于2015年6月~11月在中国水稻研究所富阳实验基地实施并完成了中生菌素和噻森铜复配药剂不同配方对水稻细菌性穗(谷)枯病防控的田间药效试验。2.1 试验品种:水稻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12号。2.2 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所述有效成分A为中生菌素,所述有效成分B为噻森铜,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0~1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有效成分A和有效成分B,所述有效成分A为中生菌素,所述有效成分B为噻森铜,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10~1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9~9: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4~1: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中生菌素和噻森铜的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A与有效成分B的重量比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路黄世文刘连盟王玲侯雨萱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