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针对体内湿大,脾胃不和,脾失运化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由以下重量的:茯苓10~25克,薏米仁8~20克,苍术10克,蛹虫草5~10克,白扁豆5~20克,生姜8~15克,陈皮3~8克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除湿与健脾兼用,建脾与利湿同治,针对中医所谓“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用化气利湿通利小便的方法,使气机通畅,水道通调,则湿邪可从小便而去,湿去则阳气自通。同时脾主升清与胃主降浊相互为用,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协调,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特别是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
技术介绍
体内湿气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化而为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从而使气机升降失常。湿困脾胃,使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体内的湿极易与“风、寒、暑”之邪结合,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湿气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体外的邪气总是和体内的湿气里应外合, 感染其它疾病或感病后难以治好或根除。因湿性粘滞,蕴蒸不化,胶着难解,故起病缓慢隐袭,病程较长,往往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共同承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运化作用。脾脏能运化水湿。脾喜燥而恶湿,若脾阳振奋,脾脏健运,运化水湿功能正常,湿邪则不易致病。脾主运化水湿,且为阴土,喜燥而恶湿,对湿邪又有特殊的易感性,所以脾具有运湿而恶湿的特性。因此,湿邪侵袭人体,必困于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脾胃虚弱后,饮食再不加节制以及常吃生冷寒凉食物,以致寒湿伤脾,脾阳失运。对吃入的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运化功能降低。脾胃虚弱后,也会使体内“湿”加大。体内的痰湿越大,湿困脾阳,使脾的运化能力减弱,这样体内痰湿会更大,造成恶性循环。喜燥恶湿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与胃的喜润恶燥相对而言。脾之所以有喜燥恶湿的特性,与其运化水液的生理功能有关。脾气健旺,运化水液功能发挥正常,水精四布,自然无痰饮水湿的停聚。也不被痰饮水湿所困,如清代吴达《医学求是》所说:“脾燥则升。”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的功能障碍,痰饮水湿内生,即所谓“脾生湿”;水湿产生之后,又反过来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脾阳不振,称为“湿困脾”。外在湿邪侵入人体,困遏脾气,致脾气不得上升,也称为“湿困脾”。由于内湿、外湿皆易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影响正常功能的发挥,故脾欲求干燥清爽,即所谓“脾喜燥而恶湿”。胃主降浊,脾主升清,胃气以下降为顺,把初步经过“消”的饮食(包括食物残渣)继续推向下行,即所谓“降浊”,它和脾的“升清”作用是相反相成。就脾升胃降而言,脾升,既能使饮食之精微输布周身以及升托内脏,又能协助胃气下降,使浊气得以下行。而胃降,不仅能使水谷之浊气下达小肠,而且又能协助脾气升清,使水津四布。如果胃气不降,不仅出现食停中脘的胀满症,也会出现脾不升清的肢倦乏力等症状;反之,若脾气不升,不仅出现运化失职的湿浊中阻,也会出现因脾不升清而致胃气不降的嗳气、呕吐等症状。同样,在胃燥脾湿两者之间,胃为阳(燥)土,喜润而恶燥;脾为阴(湿)土,喜燥而恶湿。脾得胃燥,才能运化水谷精微;胃得脾湿,才能受纳腐熟水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体内湿大,脾胃不和,脾失运化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由以下重量的:茯苓10~25克,薏米仁8~20克,苍术10克,蛹虫草5~10克,白扁豆5~20克,生姜8~15克,陈皮3~8克制成。本专利技术除湿与健脾兼用,建脾与利湿同治,针对中医所谓“治湿不治脾,非其治也。用化气利湿通利小便的方法,使气机通畅,水道通调,则湿邪可从小便而去,湿去则阳气自通。同时脾主升清与胃主降浊相互为用,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协调,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传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由以下重量的:茯苓15克,薏米仁10克,苍术13克,蛹虫草5克,白扁豆12克,生姜12克,陈皮5克制成。实施例2: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由以下重量的:茯苓20克,苍术10克,薏米仁15克,蛹虫草8克,白扁豆10克,生姜15克,陈皮8克制成。实施例3: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由以下重量的:茯苓25克,薏米仁20克,苍术15克,蛹虫草10克,白扁豆20克,生姜15克,陈皮8克制成。本专利技术配方原料的中药药理作用如下:茯苓性味:甘、淡,平;归经:归心、脾、肾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主治:用于水肿,泄泻,小便不利,痰饮,心悸,失眠;中药茯苓淡渗利水,对于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均相适宜;因性平,故寒湿、湿热均可配伍应用;甘补益脾,淡渗利湿。对于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之泄泻、痰饮极相适宜。苍术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经;功效:燥湿健脾,辟秽,祛风湿;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腹胀呕恶,风寒湿痹,足膝肿痛,风寒感冒,雀目夜盲。辛苦性温,其气芳香,既能化湿浊,又能燥湿以健脾运,且能行散宣畅气机,为治疗湿浊阻滞中焦之要药。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归经: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祛湿除痹,清热排脓;主治: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脾虚泄泻,风湿痹痛,筋脉挛急,肺痈,肠痈;甘补淡渗,又兼补脾健脾。对水湿内停之疾患,兼有脾虚者尤相适宜。白扁豆性味:甘、微温;归经:归脾、胃经;功效应用:健脾化湿:脾虚挟湿症,暑湿症;能补气以健脾,兼能化湿,药性温和,补而不滞,适用于脾虚湿滞,食少、便溏或泄泻。生姜性味:辛,微温;归经:归肺、脾经;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主治:用于风寒表证,胃寒呕吐,风寒咳嗽;生姜善温胃止呕,有\呕家圣药\之称。治胃寒呕吐或寒湿中阻所致的呕吐。陈皮性味:味辛、苦,性温;归经:归脾、胃、肺经;功效: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主治:脾胃不和,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呕吐哕逆,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水肿,小便不利,大便秘结,乳痈疮癣,中鱼蟹毒、酒毒;气香性温,辛散苦降,长于理气滞,和脾胃,燥湿邪,消胀满,为治脾胃气滞湿阻之要药,辛散温通,气香而燥,既能行肺气之壅滞,又能燥湿浊而化痰,故常用于痰湿阻肺,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头目眩晕等证。蛹虫草性味:味甘,性平;归经,甘平,入肺肾二经;肾阳不足,眩晕耳鸣,健忘不寐,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止血化痰,既补肾阳,又益肺阴,保肝益肾,秘精益气,对肺肾不足,又咳虚喘,劳咳痰血者,有较好的疗效。本专利技术中的药物茯苓归脾、肾经;甘补益脾、淡渗利湿,配陈皮补脾、健脾、燥湿化痰;薏苡仁,甘补淡渗,又兼补脾健脾与茯苓配伍可相互增强治疗效果;同时薏苡仁性寒尤宜于湿热痹痛与苍术配伍,苍术气芳香,既能化湿浊,又能燥湿以健脾运,且能行散宣畅气机,配陈皮行气燥湿之品以助其效;白扁豆能补气以健脾,兼能化湿,药性温和,补而不滞,但是“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同补气之药陈皮共用为佳”,陈皮气香性温,辛散苦降,长于理气滞,和脾胃,燥湿邪,消胀满,为治脾胃气滞湿阻之要药,与苍术配伍增强以燥湿健脾和胃,生姜善温胃止呕, 蛹虫草既补肾阳,又益肺阴,保肝益肾,秘精益气。以上实施例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的配方及用量均等变化等应归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茯苓10~25克,薏米仁8~20克,苍术10‑15克,蛹虫草5~10克,白扁豆5~20克,生姜8~15克,陈皮3~8克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茯苓10~25克,薏米仁8~20克,苍术10-15克,蛹虫草5~10克,白扁豆5~20克,生姜8~15克,陈皮3~8克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健脾祛湿和胃的中药调理茶,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茯苓15克,薏米仁10克,苍术13克,蛹虫草5克,白扁豆12克,生姜12克,陈皮5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凌威,张苏锋,赵昕梅,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