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框架模块及其加工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30204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0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结构框架模块及其加工棚,所述钢结构框架模块呈拱形,包括:第一架梁,在第一架梁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加强片;第二架梁,与第一架梁镜像设置且互相连接固定;以及设置在第一架梁与第二架梁两端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侧分别有第二凹槽,在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加强片,由多个钢结构框架模块结合檩条与拉索搭建而成的加工棚首先拆装方便,安装时灵活性高,其次钢结构框架模块上多个凹槽的开设结合多个加强板的设置,在节约材料成本的同时保证了强度以及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
,特别涉及一种钢结构框架模块及其加工棚
技术介绍
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现场钢筋加工棚是必须建设的钢筋加工场所,例如公告号为CN 201635411的专利中所公开的预制拼装式轻钢结构加工棚,包括型钢柱与两根型钢柱之间的大梁,由于大梁与型钢柱重量过大,导致在搭建加工棚时难度加大,且在材料上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减少材料的同时保证强度的钢结构框架模块。本技术的上述第一个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模块,所述钢结构框架模块呈拱形,包括:第一架梁,在第一架梁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在第一凹槽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加强片;第二架梁,与第一架梁镜像设置且互相连接固定;以及设置在第一架梁与第二架梁两端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两侧分别有第二凹槽,在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加强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结构框架模块由第一架梁、第二架梁以及两根支撑梁构成,组合成拱形的结构,在稳定性高,且第一架梁与第二架梁开设的第一凹槽,降低了重量,而在第一凹槽内设置的第一加强片保证了第一架梁与第二架梁的强度,同样的在支撑梁上开设的第二凹槽结合在第二凹槽内设置的第二加强片在减低重量节约材料的同时保证强度。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架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架梁的两端同样设置有上述的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架梁与第二架梁通过两块正对贴合的第一安装板互相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块第一安装板互相贴合利用螺栓固定,操作简单,实现第一架梁与第二架梁之间的快速拆装。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板,第三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贴合互相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安装板与第三安装板贴合采用螺栓固定方式将支撑梁分别与第一架梁、第二架梁连接。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以及第一加强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二加强片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安装块与第二安装块用于檩条的固定安装,设置方式多样,可以根据檩条的安装位置做调整,提高了安装时的灵活性。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强度,保证连接后的稳定性。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置有第四加强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三安装板的强度,保证连接够的稳定性。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撑梁的一端设置有加腋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第一架梁与第二架梁的抗剪强度,减少梁端纵筋,并且提高两根架梁的抗震性。本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搭建方便,减少材料且能保证强度的加工棚。本技术的上述第二个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多个所述的钢结构框架模块,所述第一架梁与第二架梁上均设置有顶棚,在第一架梁与第二架梁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屋脊,所述屋脊的两侧设置有檩条,且相邻两支撑梁之间同样设置有所述的檩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钢结构框架模块相比现有的框架在材料使用上要少,重量轻,且加工棚在多个加强板的设置保证稳定性与强度,在架梁与支撑梁上设置的多个安装板为檩条的安装提供便利性,方便了拆装。作为优选地,所述屋脊由多根并列排布并且互相串联的檩条构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两钢结构框架模块利用檩条相连,多根并列檩条形成屋脊的宽度,保证屋脊的强度。作为优选地,相邻两檩条之间设置有交叉设置的拉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叉设置的拉索首先进一步提高相邻两钢结构框架模块的连接牢靠性,其次提高了加工棚的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多个钢结构框架模块结合檩条与拉索搭建而成的加工棚首先拆装方便,安装时灵活性高,其次钢结构框架模块上多个凹槽的开设结合多个加强板的设置,在节约材料成本的同时保证了强度以及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加工棚的轴测图;图2为除去顶棚后各钢结构框架模块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图5为檩条的轴测图。图6为钢结构框架模块的正视图;图7为钢结构框架模块各部分的爆炸示意图;图8为图7的C部放大图;图9为图7的D部放大图。图中:1、钢结构框架模块;11、第一架梁;111、第一凹槽;112、第一安装板;113、第一安装片;114、第二安装板;12、第二架梁;13、支撑梁;131、第二加强片;132、第二安装片;133、第二凹槽;134、第三安装板;135、第四加强片;14、加腋梁;15、第一加强片;16、第三加强片;2、檩条;21、檩条安装片;3、拉索;31、拉索安装片;4、屋脊;5、顶棚。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6至图9,一种钢结构框架模块1包括第一架梁11、第二架梁12以及设置第一架梁11、第二架梁12两侧的支撑梁13,整个钢结构框架模块1呈拱形,第一架梁11与第二架梁12对称设置,其余结构相同,在支撑梁13的一端设置有加腋梁14,加腋梁14延长了两根架梁的长度。在第一架梁11的两侧设置有第一凹槽111,使得第一架梁11的截面为“工”字形,在第一凹槽111内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加强片15,第一加强片15的长度与所处于的第一凹槽111处的宽度相同,即多个第一加强片15将第一凹槽111分割成了多个减重槽,在第一架梁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12与第二安装板114,第一安装板112与第二安装板114将第一凹槽111的两端封闭。在第一安装板112、第二安装板114以及第一加强片15上均设置有多个竖直排布的第一安装片113,且第一安装片113在第一加强片15的两侧均有设置。第二架梁12与第一架梁11的设置相同。支撑梁13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凹槽133,同样支撑梁13的截面为“工”字形,在第二凹槽133上设有间隔排布的第二加强片131,同样第二加强片131的长度与所处于的第二凹槽133处的宽度相同,即多个第二加强片131将第二凹槽133分割成了多个减重槽,在支撑梁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板134,在第二加强片13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片132,第二安装片132在第二加强片131的左右两侧均有设置,第三安装板134将第二凹槽133的一端封闭。在第一安装板112与第二安装板114上设置有第三加强片16,在第三安装板134上设置有第四加强片135,第三加强片16与第四加强片135均为三角加强片。安装钢结构框架模块1时,将第一架梁11与第二架梁12的第一安装板112贴合利用螺栓将两块第一安装板112连接固定,实现第一架梁11与第二架梁12连接固定,再将支撑梁13上的第三安装板134与第一架梁11上的第二安装板114贴合利用螺栓固定,实现支撑梁13与第一架梁11的固定,同样在另一侧支撑梁13与第二架梁12固定,最后将加腋梁14通过螺钉固定在支撑梁13上,完成钢结构框架模块1的安装。实施例二参见图1至图5,将装好后的多个实施例一中的钢结构框架模块1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底面上,两相邻钢结构框架模块1之间通过檩条2连接固定,即架梁与架梁、支撑梁13与支撑梁13之间均通过檩条2连接,且在利用交叉的拉索3进一步提高相邻两架梁之间以及两支撑梁13之间的连接牢靠性。在第一架梁11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结构框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框架模块(1)呈拱形,包括:第一架梁(11),在第一架梁(1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111),在第一凹槽(111)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加强片(15);第二架梁(12),与第一架梁(11)镜像设置且互相连接固定;以及设置在第一架梁(11)与第二架梁(12)两端的支撑梁(13),所述支撑梁(13)的两侧分别有第二凹槽(133),在第二凹槽(133)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加强片(1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结构框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框架模块(1)呈拱形,包括:第一架梁(11),在第一架梁(1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凹槽(111),在第一凹槽(111)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一加强片(15);第二架梁(12),与第一架梁(11)镜像设置且互相连接固定;以及设置在第一架梁(11)与第二架梁(12)两端的支撑梁(13),所述支撑梁(13)的两侧分别有第二凹槽(133),在第二凹槽(133)内设置有多个间隔排布的第二加强片(1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梁(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板(112)与第二安装板(114),所述第二架梁(12)的两端同样设置有上述的第一安装板(112)与第二安装板(114),所述第一架梁(11)与第二架梁(12)通过两块正对贴合的第一安装板(112)互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3)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板(134),第三安装板(134)与第二安装板(114)贴合互相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钢结构框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淼潘浙武林挺张菲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东城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