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入式背光源及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9555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0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源及显示设备。该背光源包括模框、导光板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边缘相接触的模框的内部具有流体流通通道。在背光源工作时,导光板将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模框,模框再将热量传递给流体流通通道内的流体,流体通过流动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导光板的降温、加强了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背光模组
,特别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源及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侧入式BLU(Back Light Unit,背光模组)是光源有导光板的厚度方向上的某一个侧边有射入光线,这就使LED(Light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分布集中,所产生的热量也相对集中,如果散热不佳,就会引起LED寿命变短、机械结构变形等多种问题。而且,随着高分辨率技术的发展,侧入式光源的功耗也逐渐增加,相应的,散热问题也日趋严峻,已成为BLU技术中一大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BLU的散热设计,一般采用加宽边框或加设金属弹片等方式来解决散热问题,虽然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散热效率,但散热效果有限,而且这种方式显然与液晶显示朝着更轻薄、结构强度更强的发展方向相违背。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保证散热效率,同时又不影响模组的轻薄特性和结构强度的侧入式背光源及显示设备。(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入式背光源,包括模框、导光板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边缘相接触的模框的内部具有流体流通通道。优选的,所述模框与所述导光板为弧面接触连接。优选的,所述流体流通通道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优选的,位于所述流体流通通道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部分所述模框的料厚均匀。优选的,所述模框与所述导光板相接触的一侧设有弧面凸起结构,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模框相接触的一侧设有弧面凹陷结构,所述弧面凸起结构与所述弧面凹陷结构弧面接触连接。优选的,所述弧面凹陷结构与所述导光板的前侧和后侧之间分别具有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当所述导光板的前侧与所述模框的前侧平行时,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与所述模框之间均具有间隔。优选的,在所述模框上、并位于所述第一过渡段与所述模框之间设有减震件。优选的,所述减震件为沿所述模框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带状硅胶。优选的,所述模框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所述模框分别设置在与导光板入光面相邻的两侧。优选的,所述模框的数量为三组,三组所述模框分别设置在所述导光板除入光面之外的其余三侧。优选的,所述模框的外侧与外界连接,在所述模框上、并位于所述模框的外侧与所述流体流通通道之间设有缓冲空隙,所述缓冲空隙用于为所述流体流通通道所在的部分所述模框提供向外弹性变形所需的空间,以对所述导光板施与的冲击压力形成缓冲。优选的,所述缓冲空隙具有开口,且由内至外为整体呈渐阔式的结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源。(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及显示设备,通过在与导光
板的边缘相接触的模框的内部具有流体流通通道,使背光源在工作时,导光板将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模框,模框再将热量传递给流体流通通道内的流体,流体通过流动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导光板的降温、加强了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主视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主视图二。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的模框与导光板连接的截面视图。附图标记:1、导光板;11、流体流通通道;12、弧面凹陷结构;13、缓冲间隙;2、模框;21、弧面凸起结构;22、第一过渡段;23、第二过渡段;3、减震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入式背光源,包括模框2、导光板1以及位于导光板1入光面一侧的光源,模框2是一种胶框结构,外侧与外界连接,为固定设置,前侧设有限位部,模框2可以是仅存在于与入光面相邻的两侧,也可以是存在于除入光面之外的其余三侧,以实现通过其限位部对导光板1形成摘除方
向上的限位;与导光板1的边缘相接触的模框2的内部具有流体流通通道11,该流体流通通道11用于通入空气等循环流动的流体。在背光源工作时,导光板1受到辐照后产生热量,导光板1将其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与之接触的模框2,模框2再将热量传递给其流体流通通道11内的流体,流体通过流动将热量带走,从而实现对导光板1的降温,加强了侧入式背光源的散热。其中,模框2与导光板1相接触的一侧设有弧面凸起结构21,导光板1与模框2相接触的一侧设有弧面凹陷结构12,模框2与导光板1通过弧面凸起结构21与弧面凹陷结构12的配合而形成弧面接触连接。该弧面连接的形式增大了模框2与导光板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相对贴合强度,也提高了换热效率;而且,由于一部分胶框与导光板1重合,由此还可减小边框的设计宽度。需要说明的是,为实现上述效果,本技术并不止局限于上述结构形式,只要将模框2与导光板1设置为弧面接触连接即可,例如还可以是在导光板1与模框2接触的一侧设置弧面凸起结构21、并在模框2与导光板1接触的一侧设置弧面凹陷结构12。上述在模框2上设置弧面凸起结构21仅是优选,因为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将流体流通通道11设置为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形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对流体流通通道11的加工成型,而且还可以使与导光板1接触的部分流体流通通道11的壁厚更趋于均匀,尤其在流体流通通道11的内壁与上述弧面凸起结构21的曲率相同的情况下,位于流体流通通道11与导光板1之间的部分模框2的料厚在理论上可以做到绝对均匀,而此部分恰是在导光板1与流体之间起到导热作用的部分,因此,可以在保证其具有足够支撑强度的前提下、将其制作得尽量薄,从而既能够提高其导热效率,又不会形成应力集中的薄弱区。弧面凹陷结构12与导光板1的前侧和后侧之间分别具有第一过渡段22和第二过渡段23,也就是说,弧面凹陷结构12并非形成于
导光板1的整个侧面,而是在弧形两端的外侧部分都留有余量;导光板1与模框2之间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相对扭转或相对碰撞,当导光板1的前侧与模框2的前侧平行时,第一过渡段22和第二过渡段23与模框2之间优选均设置为具有间隔,由此,当导光板1相对于模框2发生扭转时,第一过渡段22和第二过渡段23在转动方向上均具有活动空间,并不会与模框2的相应部分形成碰撞。另一方面,在模框2上、并位于第一过渡段22与模框2之间优选设有减震件3,因此,当导光板1左右震动时,减震件3在模框2与导光板1之间形成弹性支撑,能够减小导光板1带来的冲击压力;且减震件3优选为沿模框2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带状硅胶,可以在整侧的导光板1与模框2之间都形成弹性支撑。另外,在模框2上、并位于模框2的外侧与流体流通通道11之间设有缓冲空隙,缓冲空隙用于为流体流通通道11所在的部分模框2提供向外弹性变形所需的空间,当导光板1压向模框2时,由于缓冲间隙13的存在,模框2与导光板1相接触的部分朝着模框2的固定部分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由此,通过此弹性形变过程,能够极大的缓解导光板1带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框、导光板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边缘相接触的模框的内部具有流体流通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模框、导光板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光源,与所述导光板的边缘相接触的模框的内部具有流体流通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框与所述导光板为弧面接触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流通通道的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流体流通通道与所述导光板之间的部分所述模框的料厚均匀。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框与所述导光板相接触的一侧设有弧面凸起结构,所述导光板与所述模框相接触的一侧设有弧面凹陷结构,所述弧面凸起结构与所述弧面凹陷结构弧面接触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凹陷结构与所述导光板的前侧和后侧之间分别具有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当所述导光板的前侧与所述模框的前侧平行时,所述第一过渡段和第二过渡段与所述模框之间均具有间隔。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入式背光源,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若玉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